您的位置: 萧山健康网 >  医疗新闻 > 

不再被线牵着走!萧山区中医院心内科无线“外挂”技术让老人重获“心”生

[ 医疗新闻 ]    
2023
05-16
09:24

近日,萧山中医院心内科团队顺利完成院内首例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无导线心脏起搏器仅有硬币大小,让84岁老人重获“心”生。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萧山中医院在心脏起搏治疗方面迈上新台阶,率先引领萧山地区进入起搏器植入“无线时代”,为“慢心率”患者带来福音。

今年84岁的杨大伯因头晕乏力、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来萧山中医院心内科就诊。经相关检查后,医生发现患者有间歇性二度2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率也非常慢,经常在30多次/分钟。

心内科主任刘喆带领团队经过缜密评估,建议为该患者植入起搏器。考虑该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且血糖控制不佳,切开皮肤制作囊袋感染风险大,为了将手术创伤及并发症降到最低,经过详细讨论分析和充分沟通后,决定为其植入Micra无导线起搏器。

图片

↑ 刘喆正在进行植入手术

图片

↑ 成功植入的无导线心脏起博器

制定了详细手术方案和应急预案后,刘喆团队顺利为患者完成了手术。植入无导线心脏起搏器后,杨大伯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术后反应良好,心跳恢复正常,未再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图片

↑ 术后,杨大伯恢复情况良好

为什么要植入心脏起博器

众所周知,心脏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的每一次搏动,能为血液流动提供充足动力,把血液运行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当这个“发动机”动力不足时,可能就需要“开外挂”——安装心脏起搏器。

刘喆表示,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约10万次左右,平均每分钟在60-100次。休息时心脏跳动(简称心跳)减慢,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跳加快,心脏的“电路系统”控制着心跳的快慢。这个“电路系统”由控制心跳快慢的司令部,称为窦房结和传导系统包括房间束、房室结、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等组成,如果司令部“窦房结”或传导系统发生病变或老化,心跳就会变慢,如果心跳太慢了,就会出现头晕、胸闷、乏力、嗜睡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发生一过性眼睛发黑、神志丧失的情况。如果心跳变慢的同时,出现了上述症状,就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了。而起搏器,就是在当心脏无法有规律的跳动时,帮助心脏维护正常的心率和节律。

作为维持心脏持续跳动的装置,每年有上百万患者接受起搏治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最佳手段。

什么是无导线心脏起博器

2013年世界首例无导线起搏器在奥地利植入,2019年11月无导线起搏器(Micra)在国内上市。

Micra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目前作为起搏领域革命性的创新技术,在中国第一届进博会上亮相后就备受关注。Micra无导线起搏器体积较传统起搏器小93%,重量不足2g,只有普通的胶囊大小,使用寿命长达12—13年,可通过程控仪体外调整参数,具有兼容1.5T和3.0T的核磁共振检查等优点。

图片

↑体积如硬币大小的无导线心脏起博器

与传统的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无需切开皮肤制作囊袋,同时可避免传统起搏器导线植入心腔后带来的导线磨损和感染等问题。手术被植入时,无导线起搏器犹如被线牵住的“鱼钩”,凭借传递系统通过股静脉被送入心室“着床”后,待起搏参数符合标准,随即剪断牵引线,撤回传递系统,无导线起搏器便可独立完成传统起搏器各项工作。整台手术时间短,30-40分钟即可完成,且不需停用抗凝药物,术后6小时患者可下床活动,大大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萧山中医院心内科

图片

萧山中医院心内科是萧山区重点学科、国家认证心衰诊疗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浙江省房颤联盟单位。在科室带头人刘喆教授带领下,年开展冠脉及外周血管介入手术近千例次,常规开展急性心梗手术、CTO、左主干病变、复杂分叉及旋磨等介入治疗;开展心律失常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成功开展萧山区首例旋磨介入治疗,并常规开展旋磨治疗现已达30余例。科室同时承担整个医院的深静脉血栓(VTE)防控;抗凝、溶栓、滤器植入、外周静脉血管介入等手术;以及肾动脉、锁骨下动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等介入治疗手术,年外周介入手术量达200余台,手术量居萧山区首位,在区域内有较大影响力。

专家介绍

图片


来源:萧山健康网  

作者:萧山区中医院  

编辑:朱歆楠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