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健康网 >  医疗新闻 > 

从“死神”手中抢人,这支临时组建的团队不简单

[ 医疗新闻 ]    
2023
01-20
09:37

一支临时组建的新冠重症患者救治医护团队,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抢回生机,即便团队都身染病毒,但没有一人请假,一直坚守至今,成了抗击疫情的攻坚力量。

图片

▲医生们正在查房

“一、二、三,走!”走进浙江萧山医院1号楼18楼的重症病房,几名医生、护士正围在一名刚刚从感染科转来的患者身边,合力将他抬到病床上。只见病床上的患者即使吸着氧气,仍然大张着嘴巴努力呼吸着。旁边医生一边看着陪同的护士带来的病历,一边询问着病人的情况:“痰液咳得出来吗?痰液性状如何?路上经皮氧饱和度怎么样?出入量如何?还有什么其它要交代的内容?” 一边给与连接心电监护、吸痰、无创通气等初步处理。

护士交班到患者有脑梗塞、糖尿病病史,前两天患者有胸闷烦躁情况,今出现紫绀、呼吸急促情况,尿量偏少,呼吸急促,目前病情危重转你科进一步抢救。根据情况判断后,医生建议先使用无创呼吸机,完善血气分析、床边胸片检查,根据情况再做下一步医嘱判定。进行完这一操作,留下两名医师处理这个病人,其余人员又马不停蹄地去到另一间病房,查看患者情况、进行俯卧位治疗,脚步匆匆离去……

图片▲护士们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培训

“滴答——滴答——”“医生,27床患者血糖和心率出现异常……”“16床该翻身了……”此起彼伏的呼吸机、监护仪以及各种设备的机械声、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不时响起的交谈声、医护人员匆匆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属于这里的“定制旋律”。重症病房收治的患者全部都是老年群体,最大的有97岁,最小的也已经70多岁,他们都有着相似的情况:基础疾病合并新冠阳性导致病情恶化。重症患者的病情变化瞬息万变,24小时值守,精神高度紧张集中,每一步操作都需谨小慎微、每一个数值的变化都要仔细分析。这里,所有人团结一心,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昼夜奋战——不遗余力与死神搏斗,构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实防线。

图片

▲医护人员学习使用呼吸机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操作娴熟、配合默契的重症医护团队,其实刚刚成立不过三周的时间,人员平均年龄也只有35岁。去年12月面对危急重症患者激增的现实情况,医务科根据实际情况,紧急部署病区合并,将原本在1号楼18楼的胸外科、甲乳外科与1号楼14楼泌尿外科合并,腾出空间紧急增设1-18F重症病房,以两名ICU医生为班底,联合麻醉科、血液科、神经科、骨科等内外科“对口托管”,开足马力收治重症、危重症病人。

万事开头难,由于团队中只有两名医生有重症救护经验,刚开始时并不顺利。“主要是使用的仪器他们之前接触不多,所以第一周我们每天都会给他们强化重症的救治、呼吸机的使用等,遇到问题更是及时沟通解决。”来自ICU的毛燕萍医生说。

龚利亚原本是内分泌科的医生,看到通知她第一时间报名申请加入了重症病房,“刚来的时候,我也挺忐忑的,白天有两位老师指导遇到问题可以问,三天后我就一个人值夜班了,那时候挺担心遇到问题解决不了。”

图片▲护士们正在早交班

重症病房相较于普通病房来说,医护人员的责任更重大,要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储备的知识也需要更充足,因此团队还会见缝插针进行知识分享。来自不同科室的医生纷纷拿出自身的看家本领,一次次知识盛宴让大家收获满满又干劲十足。重症病房负责人姜雅珍表示:“重症患者基本都有基础疾病,这个时候跨科室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我们会根据不同症状,发挥对应科室的专业特长‘对症下药’。”“团队虽然是临时组建,但大家都很努力,很积极,配合很好,不同专科人员在重症领导下又各自发挥所长,收获满满。”3年前去武汉一线支援过的血液内科蔡文亮医师说。

图片

同蔡医师一样有支援武汉抗疫经验的,还有护士孙丹,又一次的并肩战斗,孙丹说,情况还是有很大不同。因为是从ICU支援的护士,孙丹相对而言有更丰富的重症病人护理经验,即便是这样,压力还是很大。“有一次夜班巡查时发现患者睡梦中心跳明显变慢,氧饱和度下降,马上喊人一起抢救,如果不是及时发现,就凶多吉少了!”孙丹说,这样的情况在重症病房很常见,要时时刻刻做好准备。

图片

重症病房开设之初,患者数量快速增加,几乎每天都在超负荷运转,医护人员因感染面临战斗性减员和救治任务的双重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但重症团队扛住压力、克服困难,拼尽全力救治着每一位患者,始终“战”在一线。“没有一个人因为不舒服请假,所有人都坚守岗位撑到了今天,大家都是好样的。”姜雅珍主任赞赏地说道。

“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重症医护团队以勇毅担当在危急时刻站了出来,他们的坚守不仅彰显了医护人员的初心使命,还为浙江萧山医院抗疫工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萧山健康网  

作者:浙江萧山医院  

编辑:朱歆楠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