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歌可敬,他们都值得被看见
时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个人肩头都是一座大山,而医务人员不仅要承受自身和家人的重担,还要去救治帮助其他人,面对疫情洪流的冲击,他们一个个带病上岗,坚持战疫。
01忙成陀螺的急诊护士长
物资够不够用、有没有人还没吃饭、患者是否顺利收治?…….作为急诊抢救室的副护士长周丽莎管理着53名护理人员,近期她要思虑的事情更多了。
由于重症患者激增,抢救室变得更忙了,急诊抢救室中大多数都是阳性重症患者,年龄基本都在80岁以上,病患管理、后勤物资保障、重症患者护理查房、人员调配等任务压在肩头让周丽莎忙成了一个陀螺。
“晚上比白天还忙,外面救护车都在排队,有时候晚上睡觉都会惊醒,总感觉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完,”周丽莎说。两次高烧并没有让她放在心上,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后,被医院强制要求才回家休息。周丽莎说:“之前忙的时候没觉得发烧,回家才发现烧到39.7度了,科室没有一个人因为生病休息,和大家一样我就是想把手头工作做好,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02快好了,输完液就来会诊
凌晨1:30,一位76岁胸闷气急的老大爷由急诊抢救室收入急诊监护室,正当值班的薛秀杰主任同转运医生和护士给老大爷移床时,老大爷突然出现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昏迷等症状。薛主任当机立断,即刻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紧接着给予深静脉穿刺,升压补液等抢救治疗。随后给病人家属交待病情、抢救过程及下一步治疗方案。这一波操作下来,时间已是凌晨3点,而这样的危急时刻,薛秀杰及其急诊医护团队在这半个月里每天都会经历数次。
在医生值班室里,薛秀杰感到全身发冷,额头冒着冷汗。他毫无睡意地凝视着天花板,不时地咳嗽,咳出的都是带血的黄色脓痰,这使他意识到,明天一早应该马上做个肺部CT检查,怕是肺炎了。同事们都相继发热倒下了,他在独立值班,这将是一个难熬的夜晚。
肺部CT确定了薛秀杰肺炎的诊断。上午10:17,护士刚刚为薛秀杰挂上了盐水,边输液,边吸氧,边办公,这样的状态已是第4天了。薛秀杰的病情比大多数同事都重:双侧肺炎,咳嗽胸闷,气急,血氧饱和度低,咳血痰,最高体温到40度…….
此时,工作电话再次响起,电话那头:“薛主任,您身体怎么样,真的不好意思,我们有位病人需要您来看下。”
“没事,快好了,输完液马上来!”
03再撑一会,队伍还这么长
“护士,这里挂完了!护士,这里回血了!护士,这边盐水不滴了!护士,护士……”
在门诊输液室帮忙的金建娣分身乏术,穿梭在人群里。一位挂着点滴的患者关切地说:“你们也真是不容易呀!”
金建娣应道:“大家都不容易,你们也排了很久的队伍才挂上,我还是其他科室过来帮忙的,相互体谅!”
输液室的另一头,护士李红飞正在配着盐水,外头时不时会传来患者虚弱而又期盼的声音:“护士,配好了没有呀?”她手指头一早就磨破了,想想这几天的工作量让她心头一紧,于是,急中生智,戴个手套吧。可是十指连心,就算戴了手套,也很痛。一阵阵连心的刺痛,让李红飞脸部肌肉时不时地在抽动,护士长见状想让她先休息,她说:“再撑一会,队伍还这么长!”
04心里放不下,休息也不安心
“王医生,今天身体感觉怎么样了,实在是没人了,所以想问下您什么时候能回来啊?”医务科科长瞿杭炯的电话从早响到晚。
近期,医护人员短缺问题突出,但需要医疗救助的人数却在激增,如何合理调配医生成了瞿杭炯的“心病”。“我知道很多人都是实在撑不下去了才回去休息两天,现在大家都在咬牙坚持。”瞿杭炯深有感触地说。
瞿杭炯(右一)在病区安排工作
除此之外,他还忙着出门诊,组织医生培训,牵头病区合并,扩增内科急重症病房,参与病历讨论等工作,脚不沾地、电话不停成了他的常态。而他逐渐嘶哑的声音和不断的咳嗽声意味着他也是带病坚持着,院领导、同事都劝他快休息两天吧,但是瞿杭炯却说:“心里放不下。”说完,他又披上了白大褂前往各病区查看现场情况。
05是考验,更是磨砺
设备科副科长方寿君的爷爷因病去世,奶奶仍旧在重症监护室观察治疗,妈妈在老家医院入院治疗,他本人也身染肺炎,但他无暇顾及这些。面对呼吸机短缺的难题,他想方设法、四处协调,向上级单位申请统一购置、兄弟医院租借、器械商试用机应急等,多措并举,打通一切渠道。最终在这个呼吸机极其紧张的时刻,保障了入院患者的正常使用。
与此同时,重症病房的各类设备紧急采购和调拨也在马不停蹄地开展。他自己住院的那几天,休息在家的那几天,24小时电话畅通,满负荷地处在工作状态。方寿君说:“这段时间对科室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验,对我们个人来说是一次磨砺,职责所在,我们要倾尽全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06有他在,医护人员超安心
“虽然我不懂如何救治病人,但是疫情面前人人平等,我也有机会学习如何穿脱防护服,这三年我也好几次变身成“大白”与医务人员一同坚守岗位。”“虽然我们不懂如何救治病人,但至少我能陪着医护兄弟姐妹们,让他们安心工作,并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让他们更专心的做一线的救治工作。”邵朋伟这样说。
他是医院急诊大厅的一名保安,每晚6点30上岗,次日清晨6点30下班。身高超过1米9的他是典型的东北汉子,这段时间,急诊人流量暴增,他用天生的大嗓门,一遍又一遍地引导、分流来院就诊的病人:“大家有发热症状、咳嗽症状的,可以去发热门诊,现在那边人少,发热门诊出门左转走到底再右转就到了。“有时,会遇到一些情绪较激动地病人,邵朋伟会娴熟地同他们交涉、劝解、安慰,他说:”小场面,俺们东北人天生会唠嗑。“急诊科的医护都亲切地叫他“胖哥”,他们说:“有他陪着我们一起上班,超安心!”
07和医护们相比,我微不足道
老家湖北的段友平是医院的一名保洁,在医院工作难以避免也中了招,他说:“感觉还好,没发热,偶尔咳嗽,也不知道有没有中招,管它呢,反正我还能干活,就继续干呗!”他的许多同事都提前回家了,也有因为患病撑不住的,这也就意味着,他要承担平时几倍的工作量。
凌晨熟睡时接到工作电话,一干就干至深夜,这些都是段友平的工作常态。为了多睡会儿,为了能及时赶到医院,他经常选择在医院打地铺睡觉,泡面或馒头蘸酱就是一顿饭。他说:“这算啥苦,比起医护们的辛苦,我们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