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健康网 >  医疗新闻 > 

迎战重症高峰——浙“疫”战,我们全力以赴

[ 医疗新闻 ]    
2023
01-06
10:00

近段时间,正处“尽量延峰、有效削峰、平稳渡峰”的战“疫”新阶段,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重症患者救治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院全员之力,不断优化救治工作机制,尽所能提高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倾尽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01严密部署,加强统筹调度

“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确保急危重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减少重症率,降低病死率,是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重要任务。”党委书记姚晓聪在传达上级部门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时强调。

图片

医院在原新冠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新冠重症救治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重症高风险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作为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的“司令部”,无论是深夜、周末,领导小组随时组织召开工作会,设计就诊流程、处置应急事件,从顶层设计,科学研判疫情防控形势,迅速调整全盘工作。

图片

为进一步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医疗需求,医院领导班子实行分区域负责制,坚持问题导向,每天到门急诊、发热门诊、重症监护室、通惠院区等区域现场办公,联合巡诊,梳理堵点问题,就畅通救治流程、提高救治效率进行现场调度和处置,加快患者收治入院,实现急诊患者及时“清零”。

02筑牢急诊“堡垒”

作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前沿阵地,急诊科进入了最为忙碌、人手最紧,急诊抢救最为艰难的时段:急诊大厅内,摆满了病床,就连护士站旁也围了一圈床位,接受治疗的大多是老年患者,有的在吸氧,有的在输液,预检分诊处的候诊者也排起了长队。

监护、吸氧、开放静脉、吸痰、胸外按压、除颤、气管插管、转运……急诊科的医护持续高强度的运转,常常一头扎进繁忙的工作中,顾不上吃饭,甚至有时为了少跑几趟卫生间,一口水都不敢喝……

图片

图片

“近两周,急诊科持续高位运行,接诊量是平时的3倍。每日急诊内科患者增至1000余人次,以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的危重症患者为主,24小时进入急诊的救护车高达60多车次。”急诊科主任来毅说。

为应对急诊就诊高峰,缓解急诊压力,医院抽调人员火线支援到急门诊帮班,陆续增设内科夜间特需门诊、慢病配药门诊、急性咳嗽门诊进行就诊人员分流,并及时开辟独立区域设置“第二急诊室”,确保急诊生命通道畅行。

03扩展救治空间

“未来一段时间,来院的新冠患者数量仍会高位运行,我们要调用医院一切能用上的空间、设备、人力来救治患者,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院长王云超要求,要做到人力资源调配“全院一盘棋”、病房床位收治“全院一盘棋”、医疗物资调度“全院一盘棋”,做好医疗救治与后勤保障工作,全力解决群众就医需求。

图片

随着新冠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也日益增多,监护室原有的抢救床位已无法满足患者需求。院领导亲自指挥部署、调度统筹,坚持“大团队、大学科、大平台、大救治”的原则,跨学科、跨专业,扩展重症救治能力,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2022年12月28日,以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外科为核心的13A病房正式接收新冠重症病人。12月29日,7A、10A、13A、13B等外科病房分别由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内分泌科接管。同时,医院外科系统的病房也都做好了收治新冠轻症患者的准备。

图片

2023年1月1日,通惠院区3号楼原隔离病房共开出4个病房收治危重症病人,近70名来自呼吸与重症医学科、感染疾病科、内外妇儿等学科的医护人员,在这里为患者保驾护航。进入病区,“嘀嘀嘟嘟”的警示声音不断传来。感染科主任胡漂说:“目前已经收治了近100名患者,平均年龄在80岁左右,基本上都是因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基础病加重的患者。”随着医院接诊急危重症患者数量的持续增加,1月5日,通惠院区2号楼增开新的病房。

图片

图片

床位灵活增加,人力也需充分保证。医务科、护理部统筹协调院内医生、护士,以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为核心,内科系统人员为班底,成立了多个重症患者救治团队,同时从全院范围抽调医护人员补充所需人员,确保正常运转。组织全院重症救治医务人员进行线下理论培训及气管插管操作、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氧疗仪等重症设备使用实践培训。并参加由省重症质控中心统一组织为期四天的重症救治理论线上培训,做到人人培训。


来源:萧山健康网  

作者: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朱歆楠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