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寻味萧山 > 

开得最久的饺子店?有人从小学吃到当妈……萧山这家店有什么“秘方”?

[ 寻味萧山 ]    
2023
12-27
16:10

“萧山开最久的饺子店,不服不行”,一位网友偶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帖子,引起了记者的好奇。

一盘带着北国气息的饺子如何在萧山这样的江南之地扎下根来?

循着网友帖子中的店面,记者来到育才路528号的晓辉饺子,一探究竟。操着一口纯正的东北话,老板尹砚辉和我们坐着唠起了这家店的由来。


01

“贵人”黄先生

1997年的辽宁,尹砚辉从化工机械专业毕业,进了当地的一家国企工作。

按部就班地工作了几年后,尹砚辉不想过着在老家每月领着固定工资的日子,一心想出去打拼。于是在2000年,他只身来到萧山,凭着工作经验,在一家工厂做起了机床。

又干了一年半,尹砚辉再次辞职,他一时间陷入了迷茫。既不想在工厂日复一日地重复工作,但又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好在这时,同样来自东北在萧山谋生的老同学联系上了他。老同学身怀做饭手艺,尹砚辉拿出自己攒的两万块钱,两人一合计,在许家河金马饭店的对面开了一家小饭馆。一人掌厨,一人管事,一段时间下来,也把饭馆经营得有声有色。

就在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时,遇上了2003的非典,老同学因为放心不下老家的亲人决定回家,并把自己多年来积累下的菜谱和笔记留给了尹砚辉。

靠着同学留下的笔记,尹砚辉努力尝试独自经营饭馆,可是在非典的大环境影响下,饭馆还是很难维持下去。2003年底,迫于无奈的他最终还是将饭馆转让。

用尹砚辉的话来说,这次失业后的他,几乎成了“街溜子”,每天无所事事,漫无目的地四处晃悠。

也是在这一年,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贵人——从台湾到萧山做生意的黄先生,当时已经50多岁了,算是他的老大哥。

黄先生爱吃西餐,经常在咖啡店独自吃午餐,一来二去的就和在咖啡店打发时间的尹砚辉熟悉了。在那之后,黄先生便常常会给尹砚辉讲一些人生道理,鼓励他重新出发,干一番自己的事业。

知道了尹砚辉有过开饭店的经历后,黄先生便建议尹砚辉做餐饮,做出地方特色。他说,尹砚辉是东北人,就应该做东北的特色——饺子。

但那时的尹砚辉并不擅长厨艺,也被之前经营饭店的失利所打击,并没有什么干劲。黄先生看到了他的犹豫,不仅把自己的电脑借给尹砚辉学习,让他去网上浏览相关的知识和视频,还打算亲自替他回台湾打听经营小吃的门道。

再次见面后,黄先生将台湾当地夜市生意最好的店铺老师傅的“生意经”带了回来,教给尹砚辉,还催着他赶紧找个门面安顿下来。

就这样一边学下厨,一边找店面,2004年10月14日,尹砚辉找到了育才路528号,选定了这里作为晓辉饺子的店址,从此一开就是十九年。


02

饺子店的“秘方”

一家饺子店开了近二十年还能经久不衰,生意最火的时候,一天能卖出五六千个饺子,来店里堂食都得排队。

尹砚辉说自己开店有个“秘方”,那就是“新鲜”。“东北饺子的馅儿可以说‘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在猪肉的搭配上下功夫,最主要的还是剁馅的肉得新鲜。”

每天早上六点多,尹砚辉就起床去菜市场买新鲜的猪肉,开了多少年的店,就买了多少年,他和卖猪肉的摊主都成了老相识。也有不少人找上门来,向他推销自己的猪肉,但他坚持质量第一,只向自己信得过的商家购买。

猪肉以梅花肉为佳,馅料的搭配是三分肥七分瘦,饺子馅除了调味,还要经过搅打,这样吃起来才有韧劲。“只要是用鲜肉做的饺子馅,一定是紧紧团在一起的,冻肉做出来的是泥状。”

晓辉饺子目前在售的饺子共16种,尹砚辉说前些年几乎每年都会换一下菜单,如今这版是多年“优胜劣汰”后筛选下来的最受顾客欢迎的品种。

除了饺子,就是凉拌菜和牛肉汤,算是饺子的“配菜”,归根到底还是只做饺子。这也是开店伊始黄先生的叮嘱:做一样,做得精。

近些年,随着预制菜、电商行业的兴起,实体餐饮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尹砚辉的心态却放得很平,早上六点多起来,忙活到9点半开店,每天卖2000个饺子,卖完就关店。

十九年过去了,店里的饺子从五毛一个,五块钱一盘,涨到了十五块一盘。

尹砚辉说,房租涨到了刚开店时的四倍,人工成本也在涨,纯手工饺子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也有人劝他做外卖、搞加盟,但他坚持把精力放在这一家店上。

“外卖软件上也能搜到我们的店,但是不搞活动,我也不会特意宣传,现在来店里的基本都是住在附近的老客。他们吃惯了我们的饺子,没空做饭的时候就会点上一单。只想做好店里的生意,没有其他时间做外卖。”


03

“还开着没有?”

“回去开店啊”

开了近二十年的晓辉饺子,尹砚辉自己从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饺子店也见证了许多客人的青春。

前些天,一个女孩子来到了店门口却不像是要吃饺子的样子,尹砚辉正觉疑惑时,对方道出了来意:“我就是来看看这家饺子店还开着没有。”

原来,女孩子曾在附近的萧山中学读书,那时常被妈妈带着来店里吃饺子,后来去了国外留学,一走就是好几年,回国后又在上海工作。这次回萧山时,突然想起了这家饺子店,特意赶过来看看还在不在。

有顾客说自己从小学开始吃,吃到现在都当妈了,还有顾客从老城区搬走了,馋饺子了,就开车几十公里回来吃上一口。

疫情那三年,没法堂食,有人找上尹砚辉,二话不说就定了几百个饺子,在家里冻起来慢慢吃,足不出户就实现了“饺子自由”。

还有客人赶到店里,被告知不能堂食,靠着一扇门与店内员工实现无接触饺子交接,捧着食盒就在门口的树下大快朵颐起来。

“疫情那段时间生意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吧,都是靠着老客撑过来的,主要卖生饺子。”尹砚辉说,没有员工,家里人只能齐上阵,女儿负责接电话,夫妻俩一刻不停地擀皮、剁馅、包饺子。

甚至当尹砚辉在千里之外的新疆旅游时,也能遇上客人,听到熟悉的萧山口音和他开玩笑:“尹老板,回去开店啊,在这干啥。”

虽说守着饺子店一开就是十九年,但尹砚辉其实也有颗“不羁”的心。他爱骑摩托,还曾骑着摩托去过新疆和西藏。今年47岁的他,还有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梦想”。

“刚创业那几年忙,就没回东北老家,疫情那段时间更是回不去。现在还在做儿子的思想工作,他愿意闯就让他去闯闯,他要是乐意接手,就把店留给他。我就想什么时候把担子卸了,能沿着中国的边境线,回到东北。”

那些念叨着“不服不行”的客人,或许是尝惯了那一盘盘饺子里,多年未改的熟悉味道。

而归根到底,是因为对店主尹砚辉来说,舌尖上的许多记忆仍是家乡赋予的,就像他那二十多年仍未改的乡音,始终刻在他的DNA里。


来源:萧山网  

作者:记者 汤圣洁 沈雨劼  

编辑:蔡少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