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萧山大伯“失了忆” 还记着这一口……这家菜市场里开了三十多年的老店 不简单!

[ 寻味萧山 ]    
2023
12-15
09:45

曾有话说到“南卤北酱”,于我们而言卤味不仅仅只是味觉上的满足,那熟悉的味道更多的是情感和回忆的纽带,让你不自觉地想起某段时光或者某些人。

人间烟火气,一碗卤味必有一席之地。

72岁的河南人戴世领,在萧山东门农贸市场里有一家四十平方米左右的卤味店。从1990年开业至今,这家卤味店已经走过了34个春秋。

34年间,东门农贸市场历经搬迁改造,开店摆摊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一切都在变化,似乎只有戴世领的卤味店一直没有变化,店里依旧卤味飘香,店门外依旧人头攒动。

菜市场里的“卤味传奇”

戴世领的卤味店,叫“老戴卤味”。

灯光下的麻油鸭个个油亮焦黄,紧实的卤牛腱子以及各式各样的凉菜摆满了柜台,看得人口水直流。

“我们的招牌是麻油鸭、五香牛肉和大肠。”戴世领说,三样招牌已经卖了快四十年了,很多人从小吃到大,现在成家立业有小孩了,还经常带着孩子来买。

老客们吃得最多的就是老戴家的麻油鸭和酱牛肉。

店里近两斤重一只的麻油鸭,有时候一天能卖出去几十只,逢年过节的时候更多。

“这个麻油鸭味道绝对OK,微咸的口感里带着淡淡的甜味,肉很有咬劲,啃完了肉再嗦一下骨头,里面还有不少汁水嘞。”金大妈住在附近的小区,是这里的常客,隔三差五就要来买上半只麻油鸭解解馋,“分量很足,半只我们一家子一顿还吃不完。”

当然,店里的五香牛肉也堪称一绝。

老戴的牛肉湿润、红亮,卤汁裹在外面,好像抛了一层亮莹莹的光。瘦肉绵糯细密,肉筋都快要融化了,带着胶质的粘感,酱味钻进了每一处地方,外层酱香浓郁,连肉心最深处都有淡淡的咸鲜。不少顾客即便搬了家,还会驱车几十公里赶过来,就为了这一口。

对于“秘诀”,戴世领说不出个所以然:“卤牛肉的步骤都一样,提前清洗后腌制,焯水去腥,加入配料,大火煮沸开卤,再转小火久煮,关火后静等汤汁冷却。要说配料也就是菜市场上都能买到的。”

但真要说心得,他告诉记者四个字——“真材实料”:肉是上好的肉,牛肉要选整条的金钱腱,这种肉嫩筋韧,松弛有弹性,口感更加平衡;另外,卤水的甜度和咸度都不能很出挑,得均衡,需要根据牛肉本身的嫩度控制火候和时长,使得保持整体平衡温润的酱香味型。

而这也没有确切的方法,全仰仗着几十年的老经验了。

一家人只为一个店

34年前的1990年,戴世领和妻子从老家河南来到萧山,成了“萧漂”。

“最开始是听二叔介绍,说这里发展很不错。”老戴师傅的二叔从部队退伍后来到萧山发展,几年后事业初具规模,便推荐老家的亲戚也过来闯闯。

彼时的老戴,四十岁不到,一身力气,在老家做着杀牛、煮肉、售卖的行当。“其实也就是农民,除了这些,种地、双抢、卖粮食,这些活也都得干。”他一边说着,手上的刀也不落下,三两下一盘牛肉便工整地切好、装盒,递向小窗外。

来到萧山以后,他和妻子凭借着自己的手艺开了一家卤味店。

苦!经营卤味店的戴世领太懂这是什么滋味了。

比如颠倒的作息。

每天凌晨一点就得起床,将提前清洗好的食材处理、烹煮。调味三十多年来,都由戴世领的妻子亲自拿捏,天蒙蒙亮,第一波卤味也算是出锅了。

除了麻油鸭、牛腱子,当天售卖的蜜藕、大肠、肉冻、鸡爪、牛肚、花生米等十几款卤味小吃也都得准备齐全,以便能赶早出摊。

这样的日子,没想到这一过就是三十四年。戴世领也在这里安家定居,角色从父亲转换到公公、爷爷;从两人支撑,到一大家子为这个小店奔波。

这几年,儿子小戴和媳妇的加入,让店里多了人手,凌晨煮肉看火候的工作,便由儿子小戴负责,白天老戴和儿媳张罗生意,傍晚一家人再交接一下,轮流休息。

生意日益火爆,新客老客一个接着一个,“忙”成了他们唯一的生活内容,围着店里的生意,一家人很难有独处的时间,但又似乎无时无刻形影不离。

“一家子齐心协力才能过得更好,现在可比以前轻松多了,日子好过不少。”老戴师傅正了正头顶的厨师帽,花白的陶瓷假牙下藏着满意的笑。

卤味的神奇魔力

对于大部分萧山人来说,东门农贸市场和普通菜市场无异,门口是蔬菜,走到底才是卤味,对于有些人来说,这里有着别样的感情。

戴世领一家如此,对于忘不了这味道的人来说,亦是如此。

在采访时戴师傅跟我们分享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告诉记者,一位七十多岁的大伯,原本住在附近,是这里的常客。很长时间不来,才得知出了车祸,还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病。

“那天他老婆牵着过来的,说什么都不记得了,就还记得东门市场有个老戴师傅,要去买点卤牛肉。”戴世领摇了摇头,“开店年数多了,有些客人真的挺难忘的。”

“要说委屈,那肯定是有的。”媳妇段艳丽抬起头,她从老家来这里也二十多年,一口萧山方言的流利度胜过家乡话,“好在现在有监控,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三十四年风雨,他们见过形形色色的人。但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一些客人回家后发现支付不成功,回头第二天一早赶来付款;有从滨江、余杭,穿越大半个杭州,开车几十公里赶来,为了半只忘不了的麻油鸭;有从国外漂洋过海回家,第一件事就来这里,带一份牵肠挂肚的味道回去。

即便时间再久,地域再远,有这份挂念,对于老戴师傅一家,似乎已经十分受用。

至于未来,老戴一家暂时没想过开分店,“精力不够,找别人做也不放心,做出来的口味肯定不一样。”

此前,有其他菜市场邀他们入驻,摊位新,人流大,生意说不定更红火,但老戴婉拒了:“这里比较熟悉,一些老客人大老远赶过来,到时候扑了空也不好。”

在生活面前,在压力面前,人们的抉择往往充满无奈。但老戴师傅却并不是这么想,在他看来,每一个决定都自有道理,无需愧疚遗憾。

在萧山像“老戴卤味”这样的店还有很多。中国人讲究成家立业,而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这个“业”,可能只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他们没有花里胡哨的宣传广告,也没有重重套路的营销手段,他们靠的是真材实料的品质和让每一位顾客都放心的理念。

不只是生意,更是生活,他们经营的,是吃食,更是人心。

这些开了几十年的老店,开在满是市井气息的大街小巷,简单而朴素,却有种莫名的亲切感。时光流逝,岁月蹉跎。它们在众人心中依旧是最初的样子。

一店、一家、三餐、四季,没人愿意辛苦,除非为生活。奔波有期盼,历经时间坚守味道,就是传奇。



来源:萧山网  

作者:记者 高艺炯 实习生 郑珂鑫  

编辑:值班小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