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部门新闻 >  宣传 > 

英雄归来!萧山的他们,顺利完成这场感人的“跨国救援”

[ 宣传 ]    
2023
02-15
19:20

截至土耳其时间2月15日6:20,三名萧山队员(邵江宁、王同、高以勒)所在的蓝天救援队在土耳其马拉蒂亚震区共搜索并挖掘出幸存者3人、罹难者43人,总计46人。获救者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83岁的老人家,在被困117小时后成功获救。

据悉,三名萧山队员即将归国,土耳其当地时间2月16日,他们将从伊斯坦布尔途径阿布扎比中转后,飞往上海浦东机场,为本次“跨国生命救援”画上句号。

本次救援行动历时长,距离远,远在土耳其参与救援的英雄们遇到了什么困难与挑战?听听他们怎么说。

当救援队员到达现场后,首先直面的就是土耳其当地的寒冷天气,夜间温度低至零下10摄氏度。

“低温造成的困难有两方面,一个是对于等待救援的群众,低温会加速他们的体温流失,加上无法及时提供能量补给,让他们能坚持的时间大大缩短。”队长邵江宁告诉萧山网记者,“另一方面是对救援人员的,救援的很多环节需要机器和人工一起上,虽然穿得厚实,但我们身上出了不少汗,冷风一吹,人都直接发抖了。”

另一方面,土耳其本次受灾严重的区域,都是经济相对偏薄弱的地区,当地的房屋在地震发生时受到了严重破坏,在救援过程中,队员们甚至还遭遇了余震的冲击。

“我们到现场的时候,看到很多房屋都直接倒塌了,这是非常危险的。”邵江宁说,“房屋损坏变形和倒塌是两个概念,如果只是房屋破坏变形,那么被困者在其中的生存空间和几率都能大大提高;但如果房屋直接倒塌,被困者受伤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救援难度就变高了。”

杭州市萧山区萧蓝应急救援中心支部书记朱凯波告诉记者:“很多时候,希望和绝望只在一线之间。从我们以往的救援经验来看,救援难度越大,救援时间越长,对被救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压力越大,所以要求救援要快!更快!”

四处倒塌的房屋,现场一片狼藉,让搜救过程变得更加复杂艰难。队员们兵分几路,先用生命探测仪寻找幸存者,在确定有生命迹象后,迅速进行现场环境研判、结构分析,再利用机器加人工的方式,不断打通救援通道。由于房屋倒塌严重,队员们常常需要打穿好几层楼板,才能形成一个狭小的营救通道,搜救队忙起来甚至是几十个小时都不停歇。

“我们不能停,不敢停,被困的群众在等我们。好几个队员手套磨破了也没发现,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希望。在我们结束救援返程的时候,好多当地群众自发地来送我们。两国的语言可能不相同,但人与人的情感无国界,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感激。”邵江宁说,“这也是我一辈子都会铭记的画面,大灾大难之时,人与人的守望相助才能共渡难关,希望总会在前方。”


来源:萧山网  

作者:记者 邱璐 通讯员 朱凯波  

编辑:陈茜如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