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时政经济 > 

推进全域美丽建设 所前“融”出共富新天地

[ 时政经济 ]    
2022
02-11
09:33

共同富裕,意味着“既要城市繁荣,又要乡村振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所前,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全面推进城乡建设,持续擦亮山水宜居品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十三五期间,全镇生产总值由22.97亿元增加到38.31亿元,增长66.8%;第三产业增加值由6.95亿元增加到19.17亿元,增长175.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7万元增加到4.18万元,增长54.81%。

站在新的起点,所前持续放大区位优势和山水资源的叠加效应,聚力共同富裕,在加快建设“山水宜居·数智所前”的征程上,好消息不断传来。其中,第三批6个美丽乡村提升村建设顺利收官,4个美丽乡村整治村列入申报美丽乡村提升村计划,先行先试的第一批、第二批3个美丽乡村提升村成效明显,百姓获得感实打实。

“美丽乡村建设验收不是终点,我们将持续巩固深化建设成果,加大创建力度,并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十八村山水画廊建设吸引、发展美丽产业、美丽经济。”所前镇党委书记来巧玲表示,作为萧山推进“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南部桥头堡,在“双循环”“萧滨一体化”“亚运兴城”等发展机遇的加持下,所前正大力推进全域美丽建设,推动农文旅融合,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谱写共同富裕新篇章。

驰而不息

建设山水宜居大花园

“悠悠水乡水,遥遥东复东”,走进高标准通过区级美丽乡村提升村验收的东复村,西小江、南门江、杭甬运河等萧山名河绕村而行,任家河、大池等11个河流池塘如星星点缀,呈现一派江南水乡的美景。

而走进传芳村和杜家村,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位于所前镇青化山北麓的传芳村,村民以李姓为主,为唐朝汝阳郡王李琎的后裔。南宋宋宁宗赵扩御书“玉叶传芳,金枝衍庆”,村以传芳为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村内的“龙吟古井”节点,以流传千年的唐朝郡王子孙为先人守墓尽孝的故事为底蕴,弘扬敬老爱老的孝举;“李氏故居”节点则保留着清末民初江南老宅子的原汁原味,是传承村风家训的重要载体。

杜家村文旅资源丰富,西施范蠡的故事、杜门迎客的典故,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始建于宋代的龙泉古寺,奉有高僧性铿祖师肉身,是著名的旅游和祈愿修禅胜地。村中还保留有千年银杏树和建于梁大同元年(535年)的山棲崇教寺遗址,此外还有杜梅农庄、青化山林场、石门岭古道等一系列景点和古迹。

因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果木茂盛,杜家村还素有“杨梅之村”美誉,已形成茶叶、水果精加工和采摘观光产业,并结合林道登山、绿道骑行等休闲健身活动,实现了一、二、三产联动发展。

“近年来,镇里投入资金数亿元,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乡村面貌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来巧玲介绍,作为杭州近郊重要的茶果产区,所前一年四季瓜果不断,拥有省级农业园区2个,农业资源非常丰富。去年,所前以创建农业特色型美丽城镇为抓手,做好做深“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五美建设,阔步走上以镇带村、以城带乡的共同富裕道路。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所前的城市格局也在全面拉开。如城南村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里士湖完成景区改造,缪家农贸市场完成星级改造,开建商品房住宅小区4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获评省级样板,集镇3个村的城郊接合部环境整治通过区级验收;城市道路拉开框架,塘湄线拓宽、来娘线改扩建等美丽公路项目顺利启动,杭金衢高速所前出入口和互通连接线建成通车。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持续打造美丽所前的征程中,“我们将一心同体,积极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等美丽单元建设,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构建‘山水林田湖’一体的全域大美格局。”

串点成链

搞活美丽乡村产业带

产业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特别是颜值经济时代,农业产业也需要美丽的装扮,才能打开市场的“心扉”。作为杭州十大名茶之一,2014年湘湖龙井被评选为“浙江省区域名牌农产品”。素有“茶果之乡”美誉的所前镇,是湘湖龙井的重要生产区域,拥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据历史记载,所前产茶始于唐代,已有1200多年历史,近年来,所前茶园面积进一步扩大,已成为萧山全区种茶面积最大的乡镇之一。

立足茶果产业“老底子”优势,所前在美丽建设中努力找准产业“接口”,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在原有传统制作的基础上,所前镇茶叶企业广泛运用先进的制茶技术和制茶手段,延伸茶产业链,提升茶叶经济价值。经过多年发展,所前搭建起遍布全国的茶叶销售网络,实现全年茶叶总销售10亿多元,创下了“中国茶叶流通第一港”的美名。而在去年,所前又开启宋韵禅茶——天乐红的研制,将有效弥补区域内红茶品牌的空缺,更好带动老百姓的茶叶销路,为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提供好的探索和思路。

依托丰富的茶果文化和秀美环境,所前大力发展起“美丽经济”。如山里王村,就将“古色古乡”饭店招引落户到一座旧厂房,经过装修改造,演变为一座四合院饭庄,成为美丽乡村的一大特色亮点。如今,在这里不仅能品味农家土菜美食,还能感受到一种古朴典雅的乡村韵味,前来观光、采摘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

眼下,依托三泉王、山里王、祥里王、东复村等9个美丽乡村提升村,所前串点成链,美丽乡村连片示范带初具规模,美丽经济有了最厚重的生态底色,“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的金字招牌愈加耀眼。

“最近几年,所前每年都接待几十万游客,这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以茶果为主题所带来的休闲观光体验游。”所前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到周末或节假日,与家人一道来果园体验采摘的乐趣,品尝鲜果的美味,成了时下许多人的休闲选择。接下来,所前将打造美丽乡村带和盐运文化带两相呼应的独特风情,保护山水特有格局,有序推进林道建设,依托杨静坞森林公园,发展深绿产业,让“茶果文化”妆点更多美丽经济。

因势利导

玩转红色文化研学游

如果要有一种颜色来形容所前,那么红色是最适合不过的。这里,茶果是红色的,文化也是红色的。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所前,文化底蕴深厚,名人史迹颇多,素有“文物古镇”之称。

纵观所前历史古迹,既有四五千年金山良渚文化遗址、春秋时期的印纹硬陶碎片、建于唐宋时期的龙泉古寺,也有近代民族英雄葛云飞墓、演义家蔡东藩墓及故居、朱凤标墓、青年运动纪念馆以及近代娄元丰建筑群等一大批重点文物和古迹,共有省级文保单位1个,市级文保单位6个,文保点3个。

追寻红色记忆,缅怀革命先烈,开创美好未来。从英勇无畏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直至牺牲生命的葛云飞,到化名为周梧秋在祠堂内建立缪家小学并以学校为掩护进行革命斗争的裘古怀,再到全国少先队“园丁奖”获得者、浙江省优秀辅导员王华炎……这些散落在所前各地的红色资源无疑是最珍贵的精神财富。

去年以来,为了让红色基因在萧山这片热土上代代相传,所前围绕“红领巾”主题,在王华炎先生原籍地山里王村,大手笔建设全国首个以少先队辅导员为主题的纪念馆,并联动萧山青年运动纪念馆、葛云飞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开始玩起了红色研学游,吸引区内外大批青少年和党员干部前来打卡。

放眼乡村振兴战略,置身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大局,如何将这些历史文化古迹串联起来,打造一条以红色文化展示为主题的乡村旅游线路,是实现其旅游价值的必经之路。

位于所前镇山联村的蓝海小镇,就是传统农业二次转型升级的一次成功实践。早在2007年,凌飞集团通过流转并盘活了这块田地,通过整治,建立了占地1200亩的杭州蓝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三面环山,四面环水的蓝海小镇,可谓萧山青山绿水最好的载体。依托农业发展基础,小镇以“农业+旅游+研学”为总体定位,以“大自然教育”为主题特色,秉持“绿色、生态、自然”的理念,着力打造休闲观光、亲子游乐、科普研学、农耕体验、团建拓展等一体化农旅综合服务平台。

经过几年的发展,所前持续发挥蓝海小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引领作用,实现了特色农业华丽转身,不仅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了农业的附加值,还使附近村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更多新兴产业,尤其是文创、信息科技等企业正在不断涌入所前。

发挥优势项目的引领作用,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已然成为点燃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所前积极把握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红色旅游趋势,完善“吃住行购娱”配套设施,强化农文旅功能融合,加速构建“一园、两带、一群落”全域旅游新格局:“一园”即杨静坞森林公园,“两带”即十八村山水画廊和西小江美丽运河带,“一群落”即全域美丽乡村群。

立足全域旅游新格局,所前还将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放大区位优势和山水资源的叠加效应,打造杭州近郊重要的体验性旅游目的地,进一步助推旅游与文创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朝着“山水宜居·数智所前”的方向加速迈进。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文/记者 童志辉 通讯员 袁园 图片由所前镇提供  

编辑:汤圣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