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社会民生 > 

人物·城记 | 自古湘湖多奇茗 西湖龙井源萧山

[ 社会民生 ]    
2024
03-29
08:36

6d28ec9e35e3545d9d2e211db4112099_23573027_xsrbhx_1711540078832_s.jpg

湘湖龙井全面开摘,湘湖龙井世代相传。图为新茶农、杭州钟华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李雅元在戴村佛山村溧坞林场采青。

6a3064602aa003adc95d46905c15412c_23573017_xsrbhx_1711540009387_s.jpg

炒茶师傅王华尧深得杭州萧山湘湖龙井手工炒制非遗传承人、工匠人沈来花真传。在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的红茶评比中多次获得奖项,系区茶叶协会优先会员、杭州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领头雁”新农人。

caf7e98dc19e35cbdf52f4353cfb0542_23573021_xsrbhx_1711540108371_s.jpg

位于进化皇坟尖的“大宋皇家茶园”,萧山圆茶非遗的传承基地。

8ded0b52243a4e418ff1cc47455014d6_23573025_xsrbhx_1711540050562_s.jpg

全国著名漫画家赵雪峰为“孝母茶”创作漫画。

0db0cfaa729359e581030737c171bfe7_23573019_xsrbhx_1711540032241_s.jpg

近年来,“颂永兴”佳茗脱颖而出,成为亚运伴手礼茶品专供、萧山区两会用茶。

南宋绍兴年间的一个早春,王十朋携好友来到湘湖乌龟山下的学圃堂,与隐居于此的王槐卿号秋谷者相聚,秋谷擅长山水画,王十朋赞其“泼墨形,落笔便有佳趣”。秋谷用湘湖最好的茗山茶招待这位状元公。正所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一众好友在距王家不远的茗山玩了一场斗茶之会,王十朋文采最佳,作为“记录人”,他将“茗山斗好”写入了《会稽三赋》。这场茗山斗茶活动的磁场仍然以活跃的节奏传向了今天的湘湖龙井茶。2018年初,杭州文史专家丁云川等十多位专家经过大量考证得出“西湖龙井部分茶种是由萧山茗山原生种迁移种植”……

且将新火试新茶茗山斗好有新篇

湘水微茫,乃游客载酒赋诗之处。水气笼罩的湘湖,不仅有闲适的意境,其所产之茶,更堪称上品。《嘉泰会稽志》记载“茗山,山多茗,下有二塘”;《萧山县志》载“菊山之西曰茗山,《旧经》云:上多奇茗,故名,《三赋》云:茗山斗好”。湘湖自古产好茶,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根据《茶史》记载,陆羽品茶之出,谓“浙东以越州为上,明州婺州次,台州下;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润州、苏州又下”,萧山属越州,是上品产茶地。湘湖诸山由天目山分翼出新安江、富春江而来,跨越三江口后,分两路陡然而起,又次第降低,高处不过150米,低处仅20米,南山经杨岐山、石岩山、柴岭、萧然山往北干山、长山入海。北山经老虎洞山、美女山、狮子山、越王城山、至湖岭、牛枋岭、乌龟山往茗山(土名横塘山)、菊花山、老鼠山(现在美之园西区内)、斗鸡山(在五七路口)入海。尤其是北山一带,山势蜿蜒曲折,形态各异,堪舆者指越王城山往东有龙舌子、天鹅孵蛋、飞天蜈蚣;牛枋岭以后,形似黄牛赶乌龟,乌龟吃蟒蛇(茗山、菊花山如盘蛇),蟒蛇吃老鼠,老鼠吃斗鸡,斗鸡跳入海里。可见湘湖的山极具生动、灵秀之气,正如王阳明所说“如此湖需如此山”,如此灵动的山水,自然能出佳品。

比堪舆者更加理性的认知,是天目山余脉到湘湖后山势将尽,很多山已经没有了坚硬的岩石,只是由黄松软糯的烂石组成。还有一种黄亮的砂石,土名“金刚砂”,质地偏碱性,极利于茶叶生长。《茶经》说“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湘湖的茶园,非常符合“烂石”的特点,此类土壤中生长的茶叶口味甘甜,完美避开了绿茶偏苦的弱点。其间又多山坳、水坞,有聚气、涵水的特点,夏不至于旱,冬不至于冻,只待春雷一动,便能窜出颗粒饱满的嫩芽。

好的原料更需要好的制作技艺,湘湖有好茶,自然不缺好手艺,湘湖百姓世代种茶,品种为龙井茶群体种。东湘、湖头陈、湘湖、徐家坞、新庄老屋、老虎洞、汤家井、塘子堰、傅家峙、包家湾、山一等村落均产茶。新中国成立前,这里的老百姓都是家庭手工生产茶叶,春茶炒制手法为“旗枪”,入夏偶尔制作“炒青”圆茶。我幼时听村里老人讲述,以前村里人还到杭州钱塘(现西湖区南部一带)、翁家山等地做炒茶师傅,如王炳铨(修复湘湖诸多寺庙,后出家,法名觉道)等人少年时就到翁家山等处做炒茶师傅,还把炒茶手艺教给了当地人。1960年代后,湘湖、白马湖周边各村都组建山林队,开始大批栽培茶树,扩大种植面积,除了龙井茶群体种,又种植了龙井43号等新品种。从东湘到山一等村的村民经常代表集体参加杭州组织的炒茶比赛,我们萧山的炒茶师傅年年得奖,比如东湘村的张云龙稳得一等奖,村里山林队的茶送去收购站,只要是他炒的茶一律免检,照单全收。经过一段时期的比赛交流,萧山人的炒茶技术被广为传扬,在杭州西湖龙井茶业内曾有“西湖龙井、萧山手艺”的说法。当然,湘湖人淳朴和善,不擅故弄玄虚,从未把炒茶本领当作不传之秘,这些交流也让许多人学走了好手艺。

1980年代湘湖、白马湖一带的龙井茶被命名为“浙江龙井”,产量、品质和集体收入都得以增长,一度成为特供茶。1993年4月,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栏目对“浙江龙井”进行了专题介绍采访。新湘湖开发后,又推出了“湘湖龙井”的品牌。目前,根据《地理标志产品龙井茶》的分类,湘湖龙井茶被列为龙井茶钱塘产区。

湘湖龙井有六子褪去青涩正当时

早春,湘湖头采的龙井茶具有独特的甘甜清冽的口感,回甘有股沁人心脾的清香,能引得人不停地一口接着一口喝,俗话称为“吃口讨口”。这口茶形成的味觉记忆和嗅觉记忆非常奇妙。这股茶香,不同于馥郁的豆香,更不同于其他茶的香味,她不仅需要用正宗的湘湖茶炒制出来,更需要从一个“巧”字上得来,比如采茶炒茶天气要凑巧,摊茶要达到一定的干湿度,杀青火候要用巧,回甘香要烩得巧。我幼年时,采茶时节系着“小筘篓”跟着祖母去采茶,下午把茶交到山林队过秤后,喜欢在摊着的青叶里打滚,大口吸着青叶的香味。到了晚上,山上开始炒茶,山下大路上都能闻到茶香,这些记忆,都能被一口湘湖龙井茶唤醒。

湘湖龙井茶,根据采摘和制作不同,有一些常见的种类,一曰谷芽,又叫谷茶,即春茶头采,嫩芽小如稻谷颗粒,口感甘甜清冽。谷芽炒制时温度不宜偏高,特别是烩茶时非常考验炒茶师傅的技术,只有好手艺才能炒出那独特的清香。一般茶园舍不得采摘如此嫩小的芽头,故而谷茶是非常稀罕的珍品。我们也把谷芽秀气甜美样子称为“谷立”,在夸奖长得干净秀气的婴儿时,我们会说这小孩蛮“谷立”的。

二曰明前,即清明节前炒制的茶,是品尝、送礼的佳品。从开摘到清明节,只有半月左右的时间,群体种稍偏迟几天,这时的茶可以炒制出清香,也可以炒制出豆香,如果天气和暖,茶叶生长迅速,采茶、炒茶都要起早落夜,尽力抢收赶制好茶。

三曰雨前,即清明节后到谷雨前炒制的茶。这个时节的茶汁水稍浓,茶形逐渐长大,一般都可炒出馥郁的豆香。而雨前茶采摘结束也代表着一年的春茶结束了。

四曰桂花龙井,即用秋天新收的桂花和当年储存的春茶炒制,也可用夏秋茶炒制。芬芳扑鼻,回味无穷。目前属长河山一茶场制作的桂花龙井最佳。

五曰红茶,从前湘湖红茶惯用农历五六月份的夏茶或春茶后的长蓬茶制作,这类“老茶”适合揉搓、发酵,制作红茶算是物尽其用了。这类红茶原先价格十分便宜,通常用大桶冲泡,大碗舀着喝。如今人们对红茶的要求提高了,均用春茶制作,品质一如高级的“九曲红梅”。

六曰小春茶,即十月小阳春所采的秋茶。《茶史》载“吴人于十月采小春茶,此时不特逗漏花枝,而尚喜月光晴暖,蹉过霜凄雁冷不复可采”。小春茶口感偏浓,多泡后口感不减,深得老茶客所爱。采完小春茶,一年的茶也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冬季修剪老叶、壅油饼、防寒抗冻等工作了。好茶也需要“当值”,下功夫才能出成绩,老一辈传说“一颗茶能抵七粒米”,大概是因为茶对天气、环境要求更高,“当值”茶园比种稻谷更费功夫吧。

清代本邑翰林王端履《湘湖竹枝诗》:“里湖深处即山家,山骨玲珑一径斜。竹筘插腰垂似橐,满山儿女采新茶”生动描述了那时湘湖春茶采摘的场景,今日采茶的景象依旧如此,这一质朴的行当,估计是今后AI也无法替代的。此时满山儿女既是别人眼中的风景,恰也是在零距离感受春日别样的韵味。所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晨的茶园会有许多露水,待阳光绽放,甘露越发明净皎洁,令人神清气爽。这时节的茶园还常常会有杜鹃的啼叫声,偶尔也会望见不远处隐约的映山红。在这春意盎然的时候,到湘湖的茶园亲切感受春天的气息,定会有春山可望的佳趣。

虽然湘湖龙井茶有悠久的历史,茶品也极为优秀,湘湖人的制茶工艺也高超,但互联网时代来临后,外界对湘湖茶的了解还是不够广泛,实在是名声远逊于品质。湘湖龙井茶的内秀倒是契合“湘湖如处子”特质。

明代大才子张岱评论湘湖和西湖时说“余以湘湖为处子,眠娗羞涩,犹及见其未嫁之时;若西湖则为曲中名妓,声色俱丽。然倚门献笑,人人得而媟亵之矣”。该评价十分中肯贴切,西湖古代就承担了杭州城的接待功能,西湖产物商品化、经营商业化历来已久,社会名流、富商巨贾借此迎来送往;文人墨客、才子佳人在此留恋红尘,从而声名远扬。

而旧湘湖更如农家的小女儿,青春活泼又腼腆羞涩,平日里帮老父亲在山间水田打理一点茶叶、莼菜等土产贴补家用,偶有客人来了,便以自家的水产鲜果招待,她不指望换取多少钱财,也无意去招摇过市,外人自然很少能接触到这位乖巧的小女儿。内秀的文化特质或许也影响到湘湖龙井茶,不赚吆喝也不赚钱。从产业角度看,一些集体林场解散后,湘湖龙井茶的种植面积已有缩减,品牌、市场有所衰退,经济效益和影响力稍逊一筹。

如今,萧山已经走向世界,湘湖需要扮演更多的角色了,她宛如嫁作人妇,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湘湖龙井茶也应及时退去青涩,迈出保留种植面积、拓展品牌、产业化经营等步伐,仿佛挽起青丝,展示更加美丽动人的一面。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作者:王立峰 萧琴  

编辑:蔡少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