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社会民生 > 

新塘:厚积文化“软实力” 赋能发展“硬支撑”

[ 社会民生 ]    
2024
02-05
08:49

“萧山相国”朱凤标的故居

南晖社区文艺汇演观众围观

联华新村文艺汇演

文艺汇演现场

彩龙舟表演现场人山人海

曹娥孝善基金揭牌仪式

优秀师生表彰大会

罗婆教育基金授牌仪式

文化管家“三团三社”

第26届中国国际羽绒博览会

统战之家综合体验馆

在“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发展道路上,文化是重要支点。它总是“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城市发展的各个角落。

如何运用好文化的力量,发挥好文化的撬动、联动和融通作用,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助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新塘正探索与实践着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深耕历史唤醒城市人文气韵

乌瓦白墙、烟雨深巷。在朱家坛村的中心,两座比肩而立的古屋,两百年来沉浸在村里的烟火气中,默默而立。这便是“萧山相国”朱凤标的故居。

步入其中,只见,墙内一面是“修旧如旧”,青砖黛瓦、木刻石雕、廊檐牛腿,幽静而简朴。一面是精心设计布置的展陈,讲述着朱凤标幼年进学、为官德政、抗击英军的历史,以及朱氏后人的杰出家风……这6000多平方米的“相国故居”正用焕然一新的面貌向世人讲述着曾经的故事。

近年来,新塘积极挖掘、解码“萧山相国”朱凤标的历史。

2022年9月3日,“榜眼墙门清廉家风——‘萧山相国’朱凤标纪念座谈会”圆满举办,卜宪群、赵剑英等20余位大咖齐聚一堂,指导凤标文化的挖掘与提炼,成为今年萧山文化界的一大盛事,擦亮了一方历史文化品牌;邀请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陆春祥前往朱凤标故居采风,在《光明日报》整版刊登的《朱学士遗风》用文字展现了“萧山相国”的往昔风采……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在推进城市更新的实践中,强化“保护”的理念,切实守护好城市历史文化,既是在呵护城市底蕴,也有助于广大市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而这也是新塘一直以来坚持去做的事情。

曹娥孝善文化节,如今已是新塘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二,为纪念孝女曹娥,新塘都会组织开展独有的彩龙舟民俗活动。其中,龙舟点睛仪式及彩龙舟表演更是在2008年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了新塘特有的文化符号和精神文明标志。这项民俗活动不仅承载着百姓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也昭示了“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朴素道理。

近年来,新塘还广泛开展了“十佳孝女”的评选。让群众身边一个又一个感人事迹,成为弘扬孝善文化的最佳素材,持续营造孝亲敬老、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与此同时,新塘还积极拓展文化节的内容,如游览华云寺,了解“孝女娘娘”曹娥的故事;逛一逛非遗集市,领略萧山本土非遗的魅力等,吸引更多市民群众参与其中,了解文化。一年一度的文化节如今已成为了一场民间艺术与孝善文化相融合的文化盛宴。

历史是城的“根”,文化是城的“魂”。如何让历史文化“点燃”城市生命力,“唤醒”城市内在气韵?新塘也正赋予着这些历史文化新的时代内容。

如围绕朱凤标文化IP,新塘正计划重点做好提升一座馆、展演一部剧、编印一本书、策划一堂课,赓续历史文脉,让历史人物绽放时代风采,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风貌。作为“担母读经”典故的诞生地,新塘也是连年举办教育大会暨教师节表彰大会,用心用情助力辖区教育发展,推动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去年,新塘还契合本土人文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三大慈善品牌,分别是罗婆教育基金、曹娥孝善基金和凤标文化基金。

其中,罗婆教育基金主要用于奖励优秀教师和学生、帮助困难学生;曹娥孝善基金主要用于帮助孤儿、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凤标文化基金主要用于推进公共文化建设、助贫赈灾等,增强群众幸福感。以慈善基金的模式,这股文化的暖流也将温暖更多新塘人。

未来,这些有关传统文化的“新”内容,也将沉淀为新塘独特的记忆和标识。

夯实底盘赋能基层精细治理

晚风的凉意抵不住村民的热情。

在联华新村村,一场戏曲文艺汇演热闹登场。开场前的舞龙表演更是此次文艺演出的一大亮点。据了解,联华新村村舞龙灯已有218年的历史。两支龙灯,一只青龙象征财富,一只黄龙象征顺遂。去年,联华新村村重新组建了舞龙协会,60多位村民自发加入,努力让这一传统文化继续流传下去。

另一边,南晖社区的文艺汇演也是人气满满。社区居民、工作人员轮番上场,带来了乐器协奏、各类歌舞、情景剧串烧、小品互动、三句半等精彩演出,共同上演了一场多姿多彩的晚会。

如今,这样的热闹场景不时在新塘村社可见。

去年,“出彩新塘喝彩亚运”十大文体系列活动发布,以“百姓舞台百姓演”文艺巡演、全民运动节、“一颗红心跟党走、唱响新声给党听”七一千人歌咏比赛等各类特色活动,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精神盛宴”,过足了瘾。据不完全统计,200余场大小型文体活动,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

接地气、有人气,重提升、聚人心,一直是新塘文化建设的一大特点——通过夯实公共文化服务的底盘,吸引广大人群参与,让更多人在参与中感受,在感受中提升,进而让文化真正深入群众生活,影响人,润泽人。

作为萧山最早设立文化管家服务的镇街,新塘积极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以文化服务专业人才为桥梁,积极向群众提供管家式的文化服务。仅2023年一年就开展了合唱、舞蹈、太极拳、戏曲等文化培训课800余次。

与此同时,新塘还积极拓展群众文化阵地,打造一站式文化服务平台,吸引志愿者联盟、社会组织等力量,为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目前新塘已建设村级文化礼堂15个、社区文化家园19个,除拆迁村社外已实现全覆盖,为宣传文化活动的开展打好坚实基础。借助广阔的文化阵地,新塘更是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假日课堂、全民阅读等志愿服务及各类文体活动,力争把文化精神需求送到群众心坎上。

这样的文化活动,也拉近了村社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居民每天往党群服务中心跑,自然而然也看到了我们的忙碌,对社区工作也有了更多的了解。”罗婆路社区工作人员小安告诉记者。

此外,新塘也将文化阵地融入村社基层治理,联动村社自治绘制幸福文化版图。如,区青少年宫罗婆路社区分宫作为区民生实事“建成投用区青少年未来发展中心”之一,为辖区青少年提供文化赋能成长平台;四季花城社区创立“和美邻里”邻居节,塑造和美邻里文化,通过创建文体俱乐部、邻里互助暖人心等一系列活动,营造“德、善、亲、乐”的邻里氛围,打造平安、文明、温馨的和美社区。

“未来,我们将不断以高品质的文化生活打造新塘特有的文化品牌,以高水平的文化供给彰显新塘温度,以文化软实力提升赋能基层精细化治理。”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

守正创新激活城市发展动能

时隔五年,第26届中国国际羽绒博览会在去年再度落户新塘,为全球羽绒行业贡献一场色彩缤纷、成果丰硕的行业盛会。这不仅是新塘羽绒产业复苏发展、焕发新机的强心针、助推器,更是提振信心,擦亮“中国羽绒之乡”金字招牌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新塘在痛定思痛,腾笼换鸟的基础上,也积极打造新塘文化品牌,强化新塘地域特色视觉体系,尤其是羽绒等产业的发展蝶变,助力新塘招商引资,推动经济高速发展,让外面的企业家认识新塘,也让新塘的企业家记住乡愁。

如今,以柳桥集团等龙头企业为引领,核心竞争力强、优势明显的羽绒家纺制造业中心点正加速打造;三星羽绒总部研发运营中心及羽绒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特色羽翼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羽绒文化正在新塘的广袤大地上被赋予着新的内涵。

另一边,新塘的乡贤文化也在村社发展中闪闪发光。

位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新塘统战之家综合体验馆,总面积1300平方米。其中,乡贤馆围绕“承前人勤恳,启新塘万象”理念,重点突出朱凤标、贺知章、曹娥等历史文化名人,挖掘展示新乡贤文化和风采,着重展示新塘古贤、先贤的丰功伟绩、新乡贤的创业创新精神和未来贤的优秀事迹。

前人的身影也激励着万千新塘乡贤。前不久,随着联华新村村新乡贤联谊会共富基金正式成立,新塘街道已成立9个村共富基金,累计金额600万元,同心助振兴的效应再次放大。目前,新塘街道已实现村级新乡贤联谊会全覆盖,共有会员883人。助力共富、改善村貌、慰问孤寡……新乡贤们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此外,文化为“底”、历史“搭台”、文旅“唱戏”……在新塘不少村社也正探索着文旅的融合,为村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在“相国故居”外,宽敞明亮的朱家坛村相国文化广场也是不少游人来访时会打卡的场所。仿古的高台配合深红木漆的长廊,让人走累时可以小憩。漫步周边,像这样的配套还有不少,如今正在施工中,预计农历年底前便可完成。

“未来,我们计划要把故居、万寿庵、万寿桥、船道及石拱桥等遍布在村里的文化古迹串联起来,增设综合性质的游客集散中心,构建整个游览方案,让‘朱凤标故居’真正成为一个文化景点。”朱家坛村工作人员笑着告诉记者,“到时候大家在家门口摆个摊就能赚钱,多好!”

还有,如新丰村在探索羽绒文化的同时,将100余亩村民自留地、碎片土地进行流转整合,建设成共富田园,植入亲子互动等场景,推动村庄农文旅产业的发展;和平桥村将积极配合古纤道的修缮工程,让村里的白玉长提重展风姿等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营商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最佳城市“代言人”,也是当之无愧的发展“助推器”。如今的新塘正从各方发力,让文化软实力成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包丹  

编辑:蔡少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