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部门新闻 >  文联 > 

奏响新时代文化强音 破题“两新”,凝聚高质量发展的“萧山气场”

[ 文联 ]    
2021
12-02
10:57

新时代,新课题。

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

如何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

如何回答时代课题,继续走在前列?

他们,给出了答案。

11月30日下午,由杭州文广集团、杭州市工商联、杭商传媒主办,中共杭州市萧山区委宣传部、杭州市萧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特别主办,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杭商杂志编辑部承办,杭州市萧山区文艺两新党建联盟暨发展联盟特别承办,开元旅业集团、娃哈哈集团、西子控股集团、华立集团、和康控股集团、三江控股集团、顺联动力、衣邦人、中广股份、泛嘉国际、浙商振兴乡村产业集团协办的杭州湾会客厅第33季《萧山文艺两新:新时代新作为》,在杭商传媒演播厅举行。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胜华,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尹哲军,区文联党组书记夏关奎,市文联副主席、区文联主席黄勇芳,中国企业家日报社副社长、杭商传媒社长兼总编辑马晓才,区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袁琴芳,区文联副主席钟丽佳等出席。中央电视台央视网、杭州电视台杭州之家同步直播,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实况转播。

活动现场,澎湃新闻副总编辑胡宏伟与浙江省文艺两新发展促进会会长、杭州新青年歌舞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钎,中国数字音乐基地运营单位、华音悦听CEO马智勇,杭州大地智联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振华等4位业界“大咖”就“新时代文艺两新如何有新作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胜华出席

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尹哲军讲话

尹哲军表示,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在文化建设上,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时代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尹哲军强调,萧山承续千载文脉,名人佳作辈出,新时代文化事业更是磅礴发展,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成果斐然。作为高歌猛进的文艺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萧山区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在党的引领下,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秉持“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凭借与“潮”共生的独特气质,萧山走在了时代前列,当下正为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打造文化强区全力以赴。他认为,这期会客厅节目,是萧山文艺界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全新载体和抓手,很有意义。

胡宏伟点评

潮:萧山文化的本底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符号,而萧山的文化符号正是“潮”。“奔竞不息,勇立潮头”是萧山精神的生动诠释。萧山坐落于钱塘江南岸,壮丽的钱江潮水带给萧山人磨难,也激起了他们敢抢“潮头鱼”的大无畏精神。

说起对萧山文化的印象,四位嘉宾不约而同地提起了萧山的“潮文化”。张钎认为,“潮文化”是萧山的一个标识。首先,萧山因水而立,因水而富,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的盛世景象;其次,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样的英雄气概与萧山文化、萧山人的品质高度吻合。

马智勇同样对萧山“潮文化”印象深刻。他提起中国数字音乐基地的主题曲《心潮》的含义,“当时定义这个‘潮’字,一个是钱塘江的潮,一个是时尚的潮,一个是世纪的潮。”“来吧世纪的潮,带领我们奔跑,未来没有终点,让我做你的骄傲……”100余字的歌词里,写满了马智勇对“潮”的感悟。

姚振华则认为在萧山发展“潮文化”的过程中,文化人有很多机遇。他提到在今年上半年召开的萧山区全区文化工作会议上,把“潮文化”作为萧山文化的核心来推广与宣传。“接下来,‘潮文化’可能要与萧山众多的文化资源深度地融合共进,同时融入城市规划发展的方方面面。”

胡宏伟直言在整个杭州市的区县格局中,萧山人是特别桀骜不驯的,这种特质来源于它的地理位置。“萧山处于大江大潮喇叭口的两端,正所谓天地造人,如果要追寻萧山精神文化的源头,一定是大潮。杭州市委市政府曾经概括过杭州城市精神,精致、和谐、大气、开放,我认为毫无疑问,萧山就是杭州大气开放城市精神最好的一个载体和领跑者。”

“潮”,孕育了萧山人民,书写了萧山历史,打磨了萧山文化。在新时代的萧山文艺发展过程中,“潮文化”这张极具特色的金名片正熠熠生辉。

张钎

马智勇

姚振华

“两新”助推萧山文艺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萧山紧跟时代步伐,紧扣社会脉搏,打造了一批又一批广为流传的文艺精品。也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文艺工作者们来到这片土地,为萧山文化发展添上生动的注脚。

提起为何选择在萧山发展自己的文艺事业,张钎把它概括为政策扶持与人民需求。“第一,2010年我来到萧山区闻堰镇,时任镇长十分敬重文化的力量,此后闻堰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但是对于文化工作的重视没有改变;第二,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越强烈的地方,我们越要在。人民群众的需求是我们文化企业落地的保障,所以我选择在萧山发展,事实也证明我选对了。”

作为音乐人,马智勇来到萧山则是更多是因为“使命感”。位于萧山区的中国数字音乐基地是我国五个国家级音乐产业基地之一,而且是最后一个确立、业绩最好的一个基地。“能够运营这个平台,我觉得是无上光荣的一件事。”马智勇表示。

姚振华则是地地道道的萧山人,和文化产业打交道二十余年,他不仅是一位“老传媒人”,还是萧山区政协委员,每年的提案都离不开文化建设。“2017年,我写的是关于怎样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机制方面的建议;2018年,我提出全面提升萧山地域文化品牌的建议;2019年,我递交了关于打造萧山会展业发展新格局的提案。”在姚振华的积极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文化建设项目开始落地。

作为萧山区文艺两新力量的一份子,三位嘉宾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去谋求文艺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那么在助推萧山文化繁荣发展方面,萧山的文艺两新应该如何真正、彻底地“新”起来呢?

胡宏伟认为首先要有财富基础。如果把文艺理解成一棵大树的话,它最好生长在社会财富增长的土壤之上,这是萧山文艺两新组织发展极其重要的一个先决条件;其次是要找准方向,在选择正确方向的前提下,要有慢慢呵护培育的耐心;第三,文艺两新的发展与技术有关,与传播的方式、平台有关;第四,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够追随时代的价值观,这也是萧山的文艺两新组织在未来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点。胡宏伟相信,在萧山“潮文化”的引领下,在社会财富的土壤上,萧山的两新组织一定会成为文艺领域优秀的践行者与领跑者。

文化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小觑的,文化产业、文艺事业的发展,对于萧山经济建设又有哪些促进作用呢?

张钎认为文化的发展提升了产业的内涵。在萧山这片沃土上,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有政策优势和需求优势,区位、空间、人文、交通等方面的优势也深深吸引和促进了萧山文创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张钎也对萧山文化发展提出了建议,“我们要搭好台,借好力,挖好潜能。”

马智勇从中国数字音乐基地的实例出发,讲述了音乐产业发展中的经济价值。在中国数字音乐基地的科技展厅,汇聚了一批全国领先的音乐科技展品,比如说国风机器人乐队,它可以实现集群形态的真实演奏;而在多功能厅,中国数字音乐基地经常会举办文艺类的演出,节目传到诸如抖音这样的平台,收获了极高的播放量。这些都是音乐产生经济价值的生动写照。马智勇也表示,希望萧山能够多举办一些音乐类的活动,打造好音乐品牌。

说起数字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姚振华认为随着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创作已经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文化产业、数字产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文艺两新中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本身就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成长,在数字化的网络空间中,他们可以展现更好的优势,呈现更好的未来。”

在萧山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文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萧山致力于打造文化强区,在这个过程中,这片土地有怎样的优势与潜力?两新群体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胡宏伟认为萧山具备了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优势。首先,在“潮文化”的引领下,萧山人的身上有大无畏的改革、创新与引领精神。此外,萧山人的创新创业使这片土地拥有深厚的经济基础,当文化竞争力与创新创业精神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就一定会创造奇迹。

胡宏伟用“领跑者”来形容萧山文艺两新组织在建设文化强区中扮演的角色。“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追随这个时代,有新的发展和新的作为,这种期待我相信是寄托在萧山文艺两新组织的身上。”

文化,让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

节目的最后,四位嘉宾以《给“文化人”》为题共同为萧山文化事业写了一封情书:文化让城市更温暖,让乡村更文明,让我们的灵魂张开了翅膀,它是暗夜里照亮我们前行的光,文化,让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

接下来,区文联将持续发力、精准施策,为“文艺两新”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搭建平台、壮大队伍,筑巢引凤,聚拢“文艺两新”人才;创新机制、积极服务,当好“文艺两新”的“指导员”;提供机会、扩大影响,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给予“文艺两新”更多发展机遇;聚焦精品、培育人才,加大“文艺两新”人才培养,以强化政治引领为根本,以开展实践创新为抓手,以健全工作机制为保障,积极构建萧山“文艺两新”发展新格局。

合影


来源:萧山网  

作者:记者 周颖  

编辑:周颖(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