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时政经济 > 

萧山:久久为功推进“千万工程” 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

[ 时政经济 ]    
2021
10-30
09:25

美丽水乡 沈雷 摄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成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中集聚、空间形态集约高效的美丽乡村新格局 丁智荣 摄

四好农村路建设,让通村公路呈现一路美景 唐柯 摄

标准化农田机械化收割 丁力 摄

高科技农业用上物联网技术

农业电商直播带货 唐柯 摄

村级数字驾驶舱赋能基层社会治理

①萧山成为经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地汪建成摄

②河道治理让农村环境呈现水清岸绿之美丁力摄

③萧山加快推进城乡融合进程,农村安置小区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丁力摄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离开城市繁华,走进萧山的乡间田野,青山绿水掩映的农家院落,宽敞平坦的乡间小道,古朴厚重的老宅古桥,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乡村的美,是看得见的生命力,亦是看不见的竞争力。

自2003年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以来,萧山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扮靓乡村环境,从生态宜居的南片,到靓丽景致的中片,再到沙地风情的东片,一个个村庄风景如画,一张张笑脸幸福洋溢。

近20年来,萧山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激发乡村活力,从环境的精雕细琢,到产业的持久振兴,再到数字的智慧迸发,古老的萧山大地上正演绎着乡村振兴的蝶变传奇,谱写着共同富裕的时代新篇。

关键词:环境整治

美丽乡村入画来

浦阳江畔、郭母山南有个山峦环抱的小村庄,叫灵山村,原本该是山清水秀的模样,但在10多年前,有着依山傍水先天优势的村庄,并未能显现她的美丽,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村路坑洼不平,老宅东倒西歪,露天厕所苍蝇飞舞,村中池塘成了养鸭塘和违章建筑的蚕食地……

灵山村的过去,就是旧时萧山大多数农村的缩影。

如今,灵山村成为了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村。村道整洁宽敞,民居宛如一幢幢别墅,公共厕所在茂林修竹的掩映下,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杨树池也恢复了清澈灵动的模样……

村民们说,灵山村的美丽蝶变,始于全区“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工程,借助东风,灵山村打响了环境整治战役,通过“拆违建、修村路、疏河道、种绿化”等“组合拳”,历时5年,投入1500万元,通过17个项目工程的实施,“最美灵山”成为现实。

开门就是花园,全村都是景区。像灵山村那样风姿绰约的美丽乡村,如今正在萧山大地上“遍地开花”,构成萧山的独特韵味。

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软实力。城市国际化,农村绝不能继续“脏乱差”。10多年来,萧山历届政府把“环境立区”上升为全区战略,把“美丽”视为发展大计,坚持“一村一规划”,以“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违建革命”等为抓手,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干净、整洁、有序作为基底,再用公路网、村道网、绿道网、水道网、林道网作为骨架,串珠成线、连线带面,以“绣花”功夫打造全域美丽的农村环境新气象。

截至10月25日,萧山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18752处、3919.39万平方米;新建及提升改造全区建成区范围内的独立式公厕,包括公园、居住小区、主要道路两边等配套公厕271个以上;完成353个生活小区及住宅、24个工业园区(集聚区)、16个镇街的“污水零直排区”省市创建任务;到去年年底,创建14条市级以上“美丽河湖”(其中3条省级“美丽河湖”)、47个水美乡村、5个乐水小镇……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萧山着力让乡村更美好的决心。

一村一落皆美景,美丽乡村入画来。乘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一个个村庄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颜值”,变身为“家门口的景区”、城里人向往的“诗与远方”。而与此同时,城乡愈加同质的公共服务“软环境”,正与绿色生态“硬环境”一道,共同为村民带来获得感、幸福感。浙有善育、浙里优学、浙派工匠、浙里健康、浙里长寿、浙里安居、浙有众扶“七优享”民生领域金名片融入乡村建设中。家门口幼托,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90.8%;家门口养老,累计建成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2家,实现全区覆盖;家门口就医,“农村20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建成……不必去远方,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萧山计划投入区级财政补助资金近50亿元建设美丽乡村,累计启动126个美丽乡村整治村、161个美丽乡村提升村、1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4个未来乡村。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10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25个、省级美丽乡村风景线1条、A级以上景区村庄99个、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8个、美丽庭院19.9万户……美丽乡村“乐章”在萧然大地越奏越美妙。

关键词:产业振兴

乡村“造血”迸活力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萧山深谙此道,在提升乡村“颜值”的同时,把发展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溪石浅滩,彰显乡村野趣;佛山公社,还原村民生活本源;爱国英雄事迹陈列馆,展示佛山人民英勇抗日精神……眼下的戴村镇佛山村,既有流动的溪水将自然山水串联,又有红色人文资源彰显佛山特色,吸引各式“考察团”纷至沓来,寻找商机。

佛山村境内多山,由于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曾经这里村集体经济不发达。2018年,佛山村对村庄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了村庄增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举摘掉了“薄弱村”帽子。次年,佛山村被纳入区级第二批美丽乡村提升村后,按照空间重构、山河重整、乡村重生目标,开启“美丽蜕变”计划。随着生态、交通优势不断显现,佛山村因地制宜导入产业,做强“运动+产业”品牌,云石滑翔伞、高空秋千、云石峡谷漂流等项目相继落地,不仅带动村里就业,更让村集体资产节节攀升。

尝到产业发展甜头的还有进化镇欢潭村。该村依托历史文化和山水特色,不仅做美环境,还积极探索“古镇+旅游”“古镇+文创”等新发展业态,新建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导视牌等,全面推行休闲观光路线,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宋韵文化名村款款而来。2019年10月,破茧而出的欢潭古村精彩亮相,赞叹声不绝于耳。截至目前,欢潭累计接待游客达30余万人次,并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通过做强产业,让乡村具备“造血”功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已成为萧山打造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萧山的不少村将村内的土地、山林、水面、农房等闲置资源,由村集体统一打包,发挥规模优势,“筑巢引凤”招引航母级企业。同时,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运动休闲、民宿经济、民俗文化、康养产业”等产业,不断挖掘“农业+观光”“农业+康养”等农业农村经济新增长点。让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萧山多维度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乡村独特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让“村强民富”成为散落在萧山每个村庄的标配,努力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

截至目前,萧山已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薄弱村。2020年萧山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7%,人均收入1万元以下农户全面清零,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7:1,携手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关键词:党建引领

多元联动抓推进

拆除脏乱差、退林还耕、安装天然气……年初的村民代表大会上,靖江街道光明村的户代表们齐聚一堂,商讨出了今年“干些什么”。年中督查、年底评议,进行满意度测评,凭借户长议事制,光明村不仅在议事流程上将闭环管理落实到位,更实现了村级重大事项群众“说了算”。

为了营造“人人参与的发展环境”,光明村以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除了户长议事制,还推出了党员“一帮三”、党员积分制,一套“组合拳”将各方力量拧成了一股绳,环境提升了、游客进来了、产业植入了,村民满意率噌噌往上串。

目光转向南阳街道东风村。今年8月,该村推行“四定一撤”垃圾分类新模式的第一天,村民参与率就达到98.4%,正确率达到100%。取得如此成效,村里的党员志愿者队伍和巾帼志愿者队伍发挥了大作用。为了让老百姓尽快适应新模式,党员志愿者们顶着烈日炎炎,一遍遍上门宣传,解说“四定一撤”的好处,认真倾听老百姓的顾虑,给出解决方案。同时,东风村发动每一户的女主人争做巾帼志愿者,相互监督、相互提升。在两支队伍的带领下,村民们的参与率自然就上去了,而且分类质量也很高,村庄更洁净了,环境更宜居了,村民更幸福了。

党建引领已成为萧山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党员干部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无论是之前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还是现在的垃圾分类、智慧乡村建设,都有党员干部活跃的身影,他们成了激活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源动力”,带动越来越多村民参与,让村民获得感实实在在。

纵观“千万工程”推进历程,萧山坚持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农民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通过工程的建设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农民群众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各群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群众投身村庄建设,广泛动员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引导农民企业家、乡贤、爱心人士等回报社会、回报家乡,依靠多元联动,助力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数字治理

美丽乡村变“聪明”

美丽乡村建起来了,如何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在萧山,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遍地开花。

在益农镇群围村,依托“智慧小脑”系统,村民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发声,工作人员在线直接答复,或由专人上门帮助解决,实现调解“零跑腿”;打开“一码解纠纷”小程序,村民通过扫码便可实现一键上传纠纷、申请调解等操作……

借助数字化手段,群众诉求“云端”办理,矛盾纠纷“码上”解决已成为村庄的日常。群围村通过打造基层治理“智慧小脑”,探索出一条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新路径,实现人、房、事统一定位,做到村民办事不出门、问政不出门,科技化、数字化管理村庄,不断赋予乡村能力,让生活更美好。

点开朋友圈,村里的大事小事一目了然:党务、政务、补助……村里活动线上搞,意见建议随时聊,就连务工岗位,点点手机就能“抢”得到。在义桥镇新坝村,乡村治理构建出了一条“朋友圈”生态链。

2019年7月,新坝村开始推行“微信治村”工作,建立村属微信号,让每户人家至少一人关注,构建了一个“新坝村朋友圈”。通过更新朋友圈动态,推送村级事项、解决群众诉求、监督权力运行。目前,村属微信号已经成为新坝村的移动宣传窗、在线公示栏和智慧办事厅,为基层建设清廉村社、提升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也让清廉之风吹进了新坝村的千家万户。

近年来,萧山积极探索集建设、应用、服务为一体的数字乡村建设“萧山模式”,打造全区数字乡村综合入口,开启了区、镇、村三级治理+产业全程数字联动的乡村发展新篇章。“工分宝”“沥家园”“新无忧”“宁聚蓝”……各村纷纷因村制宜,利用数字赋能,探索出符合实际的乡村治理模式,以便捷乡村服务为目标,加快推进乡村公共服务数字化应用,加强对水、电、煤气、气象、交通、社保、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数字化集成,提升农民数字化应用能力,不断丰富乡村数字生活,有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日前,萧山成功入选第二批省级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数字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萧山的乡村。预计到2022年,萧山将实现乡村服务监管全覆盖,构建8大乡村特色应用场景,打造完成23个数字乡村样板村。

关键词:未来乡村

以“未来”撬动“共富”

未来乡村是推动共同富裕从宏观到微观落地的重要载体,也是落地数字社会多跨场景的社会空间。作为全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首批试点、省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区,萧山积极开展未来乡村建设工作,凤凰、梅林、欢潭、横一4个村列入首批市级未来乡村创建名单。

从今年年初开始,瓜沥镇梅林村未来乡村建设大刀阔斧地推进,村庄的新未来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以美丽乡村为底色,以数字乡村为手段,梅林村努力建设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基本单元和人民幸福的美好家园,紧紧围绕“数字乡村”“共同富裕”“低碳发展”的引领方向,依托“城市大脑”萧山平台,以数字基建、数字服务、数字治理、数字产业、数字生活等为主要内容,按照一体化、集成化、融合化原则,推动未来乡村的建设发展。智慧门牌、智慧医疗站、智慧公交……这些改变乡村生活方式的新事物,一一在梅林村落地,让村民享受到更加智慧、便捷的生活。

作为全省率先推进的未来乡村,梅林村以浙江省共同富裕指标体系为基础,以“数字社会”建设为依据,按照“5+25+X”的架构,构建起了梅林村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从经济富裕、服务优质、文化先进、生态宜居、社会和谐共五个维度进行分类别评价,实现对梅林共富的全面态势监测与可视化分析,为打造现代化基本单元提供了实践经验。

以未来乡村建设撬动共富杠杆,将美丽乡村升华为幸福乡村,萧山将“奋力打造浙江省未来社区和未来乡村建设的示范样板”作为现代化基本单元的突破点和落脚点,综合谋划、全域推进,已初步编制完成《萧山区未来乡村建设三年实施方案》中,聚焦“五化十场景”,明确了“1+1+10+1+N”(1个规划设计方案、1个平台、10个场景、1个创新点和N个个性指标)的未来乡村创建模式。

萧山正按照目标领先、指标争先、富民优先、机制率先要求,通过实施乡村产业振兴、美丽乡村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数字乡村建设、乡村经济提升等系列行动,力争到2024年,建成30个引领时代潮流、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标杆型乡村,实现未来乡村镇街全覆盖。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何可人 通讯员 高路  

编辑:值班小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