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时政经济 > 

奏响村美民富的“蝶变曲” ——“千万工程”的萧山实践(上)

[ 时政经济 ]    
2021
10-30
08:45

推门便是花园,全村皆是景区,穿行在一个个萧山的村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老百姓纯朴而温暖的笑脸。在他们眼中,绿水青山带来了好日子,“诗与远方”不在远处,就在自家门口,令都市人也艳羡不已。

自浙江开展“千万工程”以来,萧山以精益求精的匠心扮靓乡村环境,以驰而不息的韧劲激发乡村活力,奏响了一曲村美民富的“蝶变曲”。

生态宜居“面子”越变越靓

高围墙变成了低栅栏,突兀的保笼不见了踪影,庭院内外满是盛开的鲜花……看着身边越来越美的环境,瓜沥镇梅林村的村民们内心满是喜悦,“生活在梅林,真幸福!”

作为浙江“千万工程”重要源起地、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首个村级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地,梅林村的发展历程,宛如一曲荡气回肠的乡村振兴史诗。

过去的梅林扎根沙地,草房林立,曾被称为“烂梅林”。而后虽然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黄金转型期”,却也引发了环境之痛。为提升发展成色,梅林村高起点规划了“工业小区、农业园区、住宅楼区”三位一体的建设方案。红白相间的新式别墅住宅区,亭台楼阁、假山曲径、连片绿地的中心公园,总投资500多万元的梅林中心大道……随着“三区合一”规划的落地,梅林村走出了一条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也从此走上了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振兴乡村,改善人居环境是一个重点。萧山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持续用力,尊重村庄原有肌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和厕所的“三大革命”,递进式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遵循“先做减法、再做加法”,大力开展农村“九改五清”工程,拆除违建,清理垃圾,为后期发展腾出空间。同时,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确保“一村一规划”,“先落棋盘、再落棋子”,按照整治村、提升村、示范村分类推进。萧山计划投入区级财政补助资金近50亿元建设美丽乡村,累计启动126个美丽乡村整治村、161个美丽乡村提升村、18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和4个未来乡村。。

十里林道遮轻纱,竹林深处有人家。走进南片的楼塔大黄岭村,古色古香的气息让人流连忘返;来到东片的瓜沥东恩村,漫步于林荫大道、田园步行道,环境清幽,风景怡人……如今在萧山,一座座乡村“脱胎换骨”,全域美丽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截至目前,萧山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0个,省级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25个,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8个,A级以上景区村庄99个,打造美丽庭院19.9万户……去年,萧山获评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考核优秀县(市、区)。

产业兴旺“里子”越变越实

每逢节假日,在进化欢潭村,停车变成了一种“甜蜜的烦恼”。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近年来,欢潭依托历史文化和山水特色,布好“生态棋”,下好“经济棋”,积极探索“古镇+旅游”“古镇+文创”等新业态,全面推行休闲观光路线,成功创建国家AAA级景区。到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一条近千米长的老街,两侧林立的商铺导入了特色餐饮、传统手工艺制作等业态,“古商道”焕发出了新活力;务本堂、二桥书屋、小洋楼,这些省级文保单位经修缮后,引入了文创产业,打造成为欢潭村史馆、乡村书画馆、岳飞纪念馆等,实现了古典与现代艺术的美妙碰撞。还有村口的户外拓展训练基地,巷子里的非遗体验,贤义书屋的研学基地……随着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转变传统思维,吃上了“旅游饭”,不少青年回乡当起了“农创客”。美景实实在在转化成了“美丽经济”,口袋鼓起来了,幸福感获得感随之越来越多。欢潭,那眼从历史中流出的清泉,真正成为了村民们奔向共同富裕的源头活水。

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和欢潭一样,萧山的乡村纷纷开始了从“一时美”到“长久美”的追求。戴村镇佛山村因地制宜导入产业,做强“运动+产业”品牌,云石滑翔伞、高空秋千、云石峡谷漂流等项目相继落地,让村集体资产节节攀升;河上镇东山村对村里的老房子进行回收、修旧如旧,引入民宿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以产业做根基,以共富为方向,不少村由村集体统一打包村内闲置资源进行“筑巢引凤”,同时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着力发展运动、休闲、民宿、民俗、文化、康养等产业,让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乡村变景区、劳作变体验,把乡村独特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经济价值,努力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

去年,全区42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5亿元,平均每村近600万元,全面消除了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00万元以下、经营性收入30万元以下的村;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5.7%,人均收入1万元以下农户全面清零,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7:1。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何可人  

编辑:值班小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