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理财网 >  图片新闻 > 

“记忆”变“经济” 萧山探索活化非遗市场之路

[ 图片新闻 ]    
2021
11-24
09:23

萧山历史悠久,文脉悠长,蕴藏着丰富的非遗“金矿”。如何科学地保护和传承非遗?市场化是不少非遗项目寻求新生的主要路径之一。萧山,一直在探索非遗的市场化之路,部分非遗项目求新求变,不但实现了“造血”发展,也让文化遗产“活”了起来。

非遗项目市场化

素雅秀美的旗袍,玲珑精致的手包,富丽细腻的屏风……走进杭州天缘布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缘布艺”)金惠路展示馆,只见一件件画缋作品种类众多,栩栩如生。

“产品型非遗进入市场时,首先要统一品牌色系形象,打造辨识度和认知度。”天缘布艺负责人叶沣仪说,以日常包装盒为例,色系以蓝白为主,源自本地钱塘江两岸和西湖水系的色彩。“其次是设立标志标识、产品符合市场相关标准法规等。”

个体户时期,天缘布艺还是一家只靠单一出口风水帘、挂画等产品为主的小作坊。而后拓宽市场道路,定下“前店后厂,统一品控”的经营模式,定位产品型非遗应接地气,入驻河坊街工匠亭;收藏型非遗入艺术馆,展陈出售,逐步完善市场化。

从一个不起眼的家庭作坊,逐步蜕变成区级非遗文创骨干企业,天缘布艺正晒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设计制作的作品屡获国家级、省市级专业奖项;制作参与的工艺品多次入选国事活动;产品出口澳洲、美国、日本等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管齐下。

与天缘布艺的市场化之路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萧山花边的龙头企业,中艺花边集团以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萧山花边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艺花边集团负责人赵建忠介绍,萧山花边没有濒危没落的状态,得益于选择了一条市场化的道路。

据了解,目前全区共有非遗相关文创骨干企业3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非遗文创及衍生品系列23大类、产品类型100余种,主要集中在食品、工艺品、生活用品等,其中以萧山花边、丝绸画缋、南宋官窑、面塑为代表的非遗商品均进入市场;具有一定市场发展潜力的非遗品牌20余个,省级非遗优秀旅游商品6家,均具有良好的非遗市场发展空间。

“非遗+旅游”产业落地活化非遗

在青梅酒商铺一边品酒,一边沉浸式体验“剧本杀”;在根雕展示馆欣赏一件件“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精品;在扇面画体验馆感受传统中国画技法……穿梭在欢潭老街,可一站式打卡不少非遗项目。

今年9月,欢潭老街非遗主题街区正式完成建设,并入驻青梅酒、麻糍、二胡制作技艺等9个非遗店铺和非遗展示馆。据介绍,目前麻糍、青梅酒等非遗商品经济效益显著,其中麻糍年收入最高达20万元。“希望通过非遗赋能文旅产业,释放产业集聚效应,带动老街整体业态发展。”进化镇文化站负责人裘陆铭介绍。

今年以来,进化加快推进全域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非遗市场化运作道路。十一黄金周期间,进化古韵欢潭景区接待游客累计4.3万人次,美丽乡村示范村大汤坞新村接待游客累计约1万人次,真正实现了“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

随着一个个美丽景区和美丽村庄破茧而出,一曲“非遗+旅游”的美妙序曲正在“萧山南”唱响。比如河上镇围绕非遗民俗体验等重点,今年国庆期间,河上店景区接待游客达7.3万人次;楼塔镇推出3条精品旅游线,打造国遗馆、滨溪诗路文化廊带等,同时进一步弘扬“细十番”,不断推动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业态。

全区18个非遗景区,21个非遗体验点,5条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通过打造“三镇”“四村”“五线”“六馆”等重点项目,助推城乡协调发展、文化和旅游互相促进,形成“非遗主题旅游线路”—“非遗场馆”—“非遗主题小镇”—“民俗文化村”—“非遗体验点”这一层次清晰的文旅融合发展新体系,市场效益取得了良好效果。

“接下来我们将布好‘生态棋’,下好‘经济棋’。通过‘非遗+古村’,不断催生社会效益、市场效益、文化效益、衍生效益,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绘就美丽乡村画卷。”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童宇倩 通讯员 陈翊  

编辑:范雨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