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时政经济 > 

萧山: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 时政经济 ]    
2021
09-03
08:29

萧山: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奋力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注入文化力量

亚运场馆

湘湖霸屏纽约时代广场

城市书房

革命历史绍剧《秋之白华》

浙东运河萧山展示馆

第二届乡村文化旅游节

文艺演出

文化管家

全民健身日

文化礼堂

运动休闲旅游节

贺知章纪念馆

海塘遗址公园

“钱塘潮涌”第十一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萧山论坛

“唐诗之路 缘起萧山”首届钱塘江诗词大会

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峰会

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

在萧山,广袤而深沉的土地孕育着8000年璀璨文明,“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诗路”“大运河诗路”在此汇聚,彰显着萧山深厚的文化基因;

在萧山,不断完善的公共文体设施遍地开花,文化休闲不必走远,家门口就有好去处;

在萧山,美丽而富饶的乡村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恬静舒适的山水村落,体验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

在萧山,乘着“互联网+”经济的大潮,“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文创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时代赋予了萧山文化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深入实施文化强区工程,制定出台《关于推进新时代文化强区建设的意见》《关于推动美丽乡村文化振兴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创新强区战略加快萧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萧山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坚实文化支撑,为萧山奋力打造新时代共同富裕新标杆注入强大文化力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惠及百姓

文化若甘霖,润物细无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支撑和涵养滋润。近年来,我区深化公共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方法,相继制定出台《萧山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杭州市萧山区关于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和规划,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优质公共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化果实惠及萧山千家万户。

在原有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文化馆总分馆制、文化员下派制,构建以区文化馆为总馆,各镇街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礼堂)为基层服务点,形成“设施成网、资源共享、人员互通、服务联动”的全区性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基层文化服务的品质和效率。

去年年底,我区“引导社会多元投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项目成功通过验收,正式被命名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自2018年入选示范项目以来,我区不断创新机制,全国首创“文化管家”服务模式,并以此为示范样本,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落地运行四年来,文化管家社会化服务已实现全区23个镇街(场)的全覆盖,并进一步延伸至56个基层文化场馆,今年还将实现文化活动覆盖100个文化场馆(文化礼堂、文化家园)的目标,真正将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到基层。今年以来,管家队伍已助力基层策划各类文化活动230余场,新搭建文化队伍70余支,开展培训1264课时,其中村级采购428课时,服务群众近10万人次。

我区还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每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达1200场次以上,实现“周周有演出,场场出精彩”,年均送图书下乡50000册,电影下乡6800多场,演出、展览和讲座等400余场。以特色品牌文化为依托,我区还打造了一批经典的文化惠民品牌,“跨湖桥文化节”“乡村十二季”“湖畔习文”“周末剧场”“你点我送”等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体系日渐丰富。

公共文体设施:提档升级绽放活力

如今,全区已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实用便民、免费开放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区级层面,全区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达79.63万平方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浙东运河萧山段)、“五馆合一”萧山城市文化公园、亚运场馆、亚运村、世界旅游联盟博物馆、茅湾里印纹陶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蓬勃建设;萧山图书馆、区文化馆均建成国家一级馆,全区范围内已建成图书支、分馆551家,文化馆分馆22家;萧山博物馆在全省同级博物馆综合排名中位列第二。镇街层面,通过新建、改造、提升,各乡镇综合文化站面积达6488平方米,全省排名第六。村社层面,完成农村文化礼堂行政村基本全覆盖,实现社区文化家园覆盖率达80%以上,“村落30分钟”“社区15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

除此之外,在商圈、楼宇、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与社会力量共建提供公益性服务的“潮文化Park”、城市书房、各类名人馆、艺术馆、纪念馆、陈列馆等新型公共空间遍地开花,成为三级设施网络的有益补充。目前,我区已建成名人馆37处、“永兴书房”18家、“潮文化Park”8家、“悦读益站”185家,启用高帆摄影艺术馆、丄美术馆、徐双喜书法艺术馆等文化空间,催生城市文化活力。

在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的同时,我区也不断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全面健身服务体系,打造“10分钟健身圈”。2020年,我区共建设全民健身工程231个,数量位居全市第一。今年,全区计划建设体育工程363个,建设总量比去年同期增加40.2%,其中17个省级体育工程、339个区级全民健身工程被列为省、区两级民生实事项目。

作为杭州亚运会场馆和配套建设的核心区、主阵地,萧山在建亚运场馆17个,承担着奥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综合训练馆、区体育中心、临浦体育馆、瓜沥文体中心体育馆等9个场馆的建设主责,及浙师大萧山校区体育场、体育馆等8个场馆的运行主责。亚运会不仅是提升城市能级、走向国际舞台的重大契机,更是改善民生、服务民生的重大机遇。本着“赛时为赛事,赛后为民生”的原则,赛后的亚运场馆将承担起推进全民健身、提升文体基础配套的重任,让广大市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亚运红利”。

文化传承保护:突破创新赓续根脉

萧山有8000年的文明史和2000年的建县史,丰富的物质遗产和非遗资源,构成了萧山独特的“文化”金名片。目前,全区有跨湖桥遗址、茅湾里窑址、大运河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4处,文物保护点143处。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对全区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力度,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由2019年的1000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3000万元,并进一步扩大补助范围和比例。

在非遗方面,今年6月,“萧山花边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成为我区继楼塔细十番、翻九楼、河上龙灯胜会之后的第四个国家级非遗项目。此外,我区还有浙江省级非遗项目10项、杭州市级16项、萧山区级88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9人,各类非遗保护基地44个。

2020年,我区以“钱塘潮涌文化”为创建核心,成功入围省级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创建)名单。这对我区深入挖掘以钱塘潮涌文化为代表的萧山特色文化,区内118项非遗项目的整体性保护和活态传承,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也为人民共享文化成果打开了新局面。

运河是萧山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是萧山的母亲河。近几年,我区启动运河文化带建设,深入挖掘浙东运河萧山段的历史文化资源,成功打造浙东运河萧山展示馆、海塘遗址公园,完成老岳庙文物建筑修缮、城河古桥保养修缮和文化景观亮化,筹建火车西站运河历史文化街区、老岳庙运河文化公园,开展浙东运河口述历史调查、编纂《萧山运河文化》研究专著等,持续推进运河文化带建设。

近年来,我区还深入挖掘研究跨湖桥文化、古越文化、诗路文化、围垦文化等,加快推进萧山文化丛书编撰出版。依托“乡村十二季”,开展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加强传统文化的推广普及。同时,完成跨湖桥遗址博物馆提升改造并获评“全国十大陈列展览优胜奖”,衙前农协旧址等13处革命文物入选浙江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加速崛起

文化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我区以出政策、抓平台、建园区、育龙头为工作重点,着力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今年上半年,萧山文化产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9亿元,同比增长46.8%;实现增加值15.5亿元,同比增长44.8%,形成了多点开花、多元发展的喜人格局。

而这其中,消耗少、污染低、附加值高的文创产业被公认为诸多文化产业中的“金凤凰”,成为萧山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引擎。今年以来,我区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以音乐、艺术品、动漫游戏、电影传媒、文化演艺、创意设计等特色行业为主的多元发展格局,尤其是六大重点行业中的音乐业、艺术品业、动漫游戏业、电影传媒业企业收入、效益均有较快增长,已成为我区文化产业的核心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区还全力推动之江文化产业带奥体(湘湖)发展极建设,高质量建设运营浙江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萧山园区、浙江省珠宝玉石首饰产业基地等2个国家文化产业基地项目。同时,加速对重点企业的招引。自2018年我区出台专项文化产业政策以来,华媒控股等7家主板上市企业来我区板块布局,网易云音乐等4家独角兽、准独角兽文化企业迁入我区,使萧山文化产业从鲜有亮点,跨越到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

此外,我区还深入实施“萧山区文化人才培育工作计划”,建立全市首个萧山区文化产业人才协会。探索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强化政策性产业引导投资。打响“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发展峰会”“国际电竞嘉年华”“动漫节商务大会”“文创新势力大赛”等文化节展品牌,进一步扩大萧山文化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化对外传播:拓渠道讲好萧山故事

外宣,是一个城市形象的“传播者”和“推广者”。近年来,萧山积极拓展对外传播渠道,讲好萧山故事,展示萧山形象。

2019年,萧山发布“五个一”城市品牌,集口号、宣传片、画册、城市之歌、标志为一体的城市品牌体系首次亮相,成为全国区(县、市)中首个系统化城市品牌展示;为进一步做深媒体融合发展,成立“一心两翼九端千点”舰队式融媒体中心,提升萧山文化传播力。

这几年,“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湘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全国大学生棒垒球联赛、全国围棋锦标赛、浙江省第九届运动休闲旅游节、世界摩托艇锦标赛……一场场高规格赛事和活动相继在萧山举行,提升了萧山的文化国际参与度和影响力;城市智慧馆、G20杭州峰会史料展示厅、围垦纪念馆……一个个外宣阵地不断建设,成为了展示萧山城市形象的最佳窗口;联合国文化使团萧山行、萧山旅游形象登陆纽约时代广场大屏、萧山宣传片《从此,看萧山》登陆北京10多条地铁线路、华文媒体,萧山非遗美食登上央视探索栏目……一次次请进来和走出去,全方位展示着萧山的独特魅力和无限精彩。

这几年,文旅深度融合也为萧山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外宣平台。在今年4月举办的第二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上,红色经典之旅、古村新颜之旅、时尚运动之旅、奇幻童趣之旅等十条旅游精品线路正式发布,涵盖了乡村美景、童趣乐园、大气场馆、山水风光等多种景点类型,带游客尽享萧山之美。目前,我区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9个,其中4A级5个,3A级4个,成功创建A级景区村庄近80个,衙前镇、河上镇成功创建为省级4A级景区镇,河上镇、楼塔镇成功创建为省级旅游风情小镇。

文艺精品创作:更好满足人民期待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扎根萧然大地,耕耘时代沃土,萧山的文艺精品创作也迎来了硕果累累的金秋时刻。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党的十九大、建军9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节点,我区创作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文艺精品。包括萧产电视剧《大江奔流》(筹拍中)、绍剧《杨时与湘湖》《秋之白华》、文学《大围涂》《鲁冠球:一位中国农民、改革者、企业家的成长史》、人文纪录片《贺知章》等。

2020年,原创小品《我干的》荣获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最高奖,抗疫原创歌曲《写在背后的名字》获全国“同声担当声援抗疫”金奖,舞蹈《墨梅》荣获长三角地区排舞邀请赛团体金奖,舞蹈《与你同在》《紫霞灯·女儿心》、小品《山谷回声》《选择》也纷纷在省市大赛中捧回大奖。

近年来,我区还重点打造“伯年国艺”全国中国画大展、“高帆杯”全国摄影大展、“贺知章杯”全国书法篆刻大展等3个“国字号”重大文艺品牌活动。以“艺心向党”为品牌,成立全国首个县区文艺两新联盟,持续推进基层文联组织,打通文艺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作者:  

编辑:蔡少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