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时政经济 > 

构筑“热带雨林式”创业空间 让不同创业体找到蓬勃生长的机会 谢径安何以吸引创业者?

[ 时政经济 ]    
2024
07-10
08:46

谢栢锋和他的文创产品

朱琳美和她的村咖“安山小院”

在热带雨林里,既有底层的苔藓,也有中间层的草本植物,还有在高处的乔木,多种多样的生物,构成了热带雨林丰富的生态系统。

谢径安·传化农创村,也在构筑这样一片“热带雨林式”乡创空间。

在这里,有着眼文创设计的本地青年,有做咖啡的“归隐”返乡人,也有带资进“村”的外来企业家……不同的创业体,在这个复合叠加的孵化大平台,找到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政府主导、企业驱动是阳光雨露,亦是供他们“光合作用”的平台。他们与谢径安·传化农创村的关系,既像是孵化器与孵化体的关系,也像是凌霄花与大树的关系,有依附的一面,也有各自蓬勃的一面。

“洄游”

带着技术归乡

本土创业者找到“理想生活”

十多年前,有则广告大胆宣称:“混不好我就不回来了。”

彼时,人们对大城市充满了向往。然而,宇宙的平衡法则可能会用时间来扭转价值观,乡村在当下,以一种特别的面貌,变成了都市人的“向往”。

从“繁花”之城,回到那个生养自己的乡野故乡,是以退为进、另辟蹊径?还是提前归隐?

文创设计师谢栢锋属于前者。

他是浦阳谢家村人,2019年以前,他在滨江区做定制文化衫的业务。随着网络直播电商的“蓝海”变“红海”,他的业务遇到了瓶颈。

“一件文化衫,进价20元,印花3元,运费2-3元,宣发推广费4-5元,这还不含设计费用,一件就要30元了。还有厂房租金、水电费、人力成本……但是网上卖得动的,只有29.9元的衣服。”谢栢锋当时觉得直播带货的市场太卷了,大客户不管克重、面料、版型这些细节,只盯着价格,谁报价低就要谁的货。

除了越拉越高的账单,每天一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长,也消磨了很多创业热情。于是,在2019年,他做了一个勇敢的决定,把印染工坊从主城区搬回谢家村,自创了“随便定制”“引擎怪兽”“性能衫国”等小众品牌。

生于斯长于斯。“洄游”青年与乡村有着天然的纽带,他很快就在老家拥有了一个厂房,避开了高额租金的“坑”,又通过熟人网络搞定了员工雇佣。“现在我每天9点自然醒,去桃北新村游一小时泳,吃完饭再骑着机车送货,或者上山兜风。放在以前,这种惬意的生活想都不敢想。”谢栢锋说。

看来,“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此言不虚。

就在谢栢锋返乡的第二年,在杭州花鸟市场开宠物店的朱琳美,也选择了回乡创业。重新整修了安山村山脚边的自家庭院,她在2023年底开了一家村咖——“安山小院”。

“很多遛娃、骑机车的人在附近歇脚,意外邂逅了我们这个小小的‘桃花源’,走进来都被迷住了。”安山小院的门口是两大片稻田,院子里是朱琳美精心打理的“莫奈花园”,空气中氤氲着月季、波斯菊、迷迭香的淡淡幽香。

“早晨带着我的猫猫狗狗,出门去花园里采花,回来装饰我的布景台,给花瓶换水。十点营业,有客人的时候,给他们做咖啡、烤红薯、烤蛋糕,有时候会帮着拍照、修图,晚上十点多再闭店。”自从回了村,朱琳美就和丈夫开启了新生活。

尽管还刚刚起步,但夫妻俩的用心经营和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带来的资源与人流,让她坚信自己的“洄游”会有回报。“如果不是回了村,我们退休的日子将会很无聊,有了这个咖啡小店,就有了‘此间天堂’的感觉。”

如果说归乡人像一颗颗重新在谢径安播下的“种子”,那么干事创业的“土壤”肥不肥,“微量元素”够不够,“阳光雨露”多不多,则关系到他们的持续生长。谢径安·传化农创村构筑了一个乡村造梦舞台,让这批创业者扎稳根、扎深根。

不久前,谢径安·传化农创村“乡村创梦家”计划启动,浦阳镇政府与传化慈善基金会、浙江传化乡村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1000万元成立“创梦基金”,将于5年内支持100个乡村创新创业项目。

这并不仅仅是“资金输血”,而是要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它和乡创中心、“青村荟”等一起,串珠成线,组成了一个乡创客创业孵化平台,给他们提供资金资助、赋能经营、生活补助、渠道扶持、品牌助力等,同时协助他们申报政府配套创业政策。

“返乡,真的很香!通勤时间短不说,我还能跟着海归同事学习,很难不心动。”目前,俞舒雨已经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变成了谢径安“自然研学主理人”,参与研学课堂的内容设计时,她将谢径安项目内育种研发、种植采收等农旅场景融入其中。

谢径安·传化农创村的番茄、草莓等特色农产品,也为先云酒坊解决了新式酒品的原料问题。酒坊老板朱先云打算在乡创中心开一个“双面酒馆”,推出“草莓啤酒”“番茄啤酒”等新产品,打开年轻人的市场。

而谢栢锋应传化团队的邀请,在传化乡创中心的“蝴蝶工坊”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算是从“to B”扩展到“to C”,开设蝴蝶文创产品,手工制作文化衫、帆布包等多条业务线,单位团建、亲子研学等活动越来越多,如今,客人们DIY的帆布包,已经五彩斑斓地铺满了整面墙。

洄游的创业者,把归乡溯源的种子,越扎越深。

“寻觅”

慕名而来

外来创业者开启“创意实验”

除了本地创业者,一些外乡创业者也慕名而来,并借助谢径安·传化农创村这个平台,擦出新的创业火花。

在传化乡创中心一楼,一眼就能看到“巧麦田”面包店。零添加的蓝莓酱,松软香甜的面包,使这个小烘焙房成为附近“面包星人”的最爱。

“巧麦田”是从一间小店发展成为区域连锁品牌的,创始人“麦姐”洪亚琴说,在入驻之前,他们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烘焙加工厂。“传化这个项目体量很大,谢径安这边提供的场地也比较大,加上我们之前就有乡村运营的经验,很想试一试。”

作为从事烘焙行业19年的行家,洪亚琴知道,农村与都市的经营模式大不相同,大概是“细水长流”和“一场豪赌”的区别。

比如城市里的面包店,一份抹茶巴斯克蛋糕动辄38元,一个四寸小蛋糕40元起步,吐司也要20多元。开拓农村市场跟城区不同,跟以往乡镇蛋糕店业态也不一样,需要新思路。“乡村的房租低,谢径安补贴帮扶等优惠政策也很好,这就为我们走‘高品质、低价格’路线打下了基础。我们还将店铺升级为‘烘焙配送工坊’,为周边客户提供配送服务。客户都是从公域转为私域,微信群有三四十个。同时培育电商直播业务,在小红书、抖音、淘宝等渠道直播,把产品卖向全国。”

这是一个面包店的“乡村实验”。而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则是大大小小创意想法的“培养皿”,向每一位怀揣乡村创业梦想的人敞开怀抱。

在这座1.5万平方米的创意空间,一个关于乡村生态艺术的想法正在成熟。

王鸣晓,一位海归创业者,打算在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复兴古法染艺。她注意到,杭州是一个天然的植物染资源地,“以浙江省为例,荷花产业的莲子壳、莲蓬、废弃枝叶(均可用于荷染),每年的数量就达1亿多吨,在临平新宇村、建德里叶村,就有很多废弃的莲子壳、莲蓬、莲梗。”

一村一色、传统艺术、非遗研学、有机生活、三产融合的理念,与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概念不谋而合。

未来,这里会成立植物染的加工工坊,甚至是构筑织染绣文化一条街。一个“乡村生态艺术植物染产业设计研发中心”的构想,即将“瓜熟蒂落”。带点“土气”的乡村,会与植物染、生态艺术、非遗研学“手牵手”。

先云酒坊、泥拿趣陶艺、巧麦田烘焙、江南民家、爱田文创、植物染……谢径安的“朋友圈”越来越大,而这些创业者们,正在成为乡村振兴和产业提质升级的新支点,撬动着更大的可能。

“雁来”

产业链延伸

企业发展“串珠成链”

农业延伸链不仅可以延伸到前端种植领域,也可以链接终端消费者,在这两个方向,谢径安·传化农创村都在发力。

在谢径安·传化乡创中心的四楼,很快就要投产一家数字化净菜工厂。

近年来,一种从田间地头直达餐桌的新业态——净菜,在市场上悄然兴起。它变革了传统烹饪流程中繁琐的择菜、清洗、切配等环节,极大地提升了烹饪的便捷性与效率,让厨房从“战场”变“乐园”。传化团队早就看好这个行业,并积极努力引入了智膳云冷链央厨项目暨净菜工厂。

5月15日,智膳云冷链央厨项目暨净菜工厂开工仪式在传化乡创中心顺利举行,总投资2000万元的净菜工厂项目落地,预计投用后单日净菜产能可达25至30吨。

“做农业嘛,始于情怀,依于技术,扩于平台。除了靠近产销地,能够精准生产,减少中间环节外,我们更看重的,是如何通过谢径安的平台优势,实现供餐服务产业链上下游横纵向的融合、共生。”杭州智膳云供应链公司董事长李斌表示。

“这不仅改变了以往‘先种再卖’的生产方式,拉近了销售前后端的距离,而且是以高精尖的技术实现了研发、种植、销售等农业产业链的延伸,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浙江传化乡村发展有限公司招商部总经理范传文谈到,净菜工厂的引入,意味着一棵蔬菜从田里到销售的距离,能缩短到500米以内。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有望在7.5平方公里内形成有效闭环,惠及周边农户、家庭农场、共富大棚等。

的确如此。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招商、要运营,单靠一方“输血”,不是长久之计,而传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恰恰是“串珠成链”。

“链主思维有别于其他的招商思维,我们的定位是配套农业产业发展,以农业科技为主轴,把产业、市场、科技、政策、金融等各方资源串珠成链,将咖啡店、蝴蝶工坊、酒厂、采摘生态游、市集等各个场景有效衔接,做套餐,提供给各个创业体。”浙江传化乡村发展有限公司运营部总经理吴榕昊表示。

对于智膳云、滇荟农业这类高精尖农业企业来说,谢径安·传化农创村提供了一个特殊平台,既能赋能产业链上游合作基地的建设,又可以拓展下游订单市场,从而打通了育种育苗、种植采收、加工流通、食堂速烹和就餐服务的全链条。

政企村农联的特色模式,让各类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这就是谢径安·传化农创村的最大优势。

拥有2000余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滇荟农业日产能已超过4.5万份,2023年实现年产值约7000万元,带动当地村民就业超过40人。每年,谢径安·传化农创村提供的优质种苗2800余万株,预计可辐射带动种植面积5000亩以上,这些蔬菜长成后又会供应给净菜工厂、乡创中心“木槿乡食”等创客们的餐厅。蔬菜瓜果从田间到餐桌的历程,又成为了“一颗种子在旅行”的自然研学项目,由俞舒雨这样的年轻主理人讲述,将新技术、新知识传播开来……

在谢径安这片干事创业的“热带雨林”,良性的乡村一二三产融合链正在不断延伸。

无论是原乡人,还是新乡人,是个人还是企业,他们将村庄视为筑梦场,在这里施展才华,挥洒汗水,和村庄共同成长。最终,他们的反哺带动村集体、村民增收共富,也让自己的根与精神原乡紧紧相连。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文/记者 王美琳 王肖君 摄/记者唐柯  

编辑:汤圣洁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