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讲地名 青罗浦七桥之忆莼桥

[ 审管办(行政服务中心) ]    
2024
04-07
10:33

编者按:地名管理窗口联动区审管办创新思路,传承和弘扬地名文化,在地名文化保护传承、特色品牌打造、地名文化科普宣传等三个方面重点着力,努力提升地名公共服务能力,本期重点宣传桥梁地名文化。

忆莼桥位于听香桥西南,“青浦问莼”景点的末端,建于2011年,是一座3孔石梁桥,桥面中间平,约20平方米,两头斜,各置石阶,南13级,北14级。两边实体栏板,望柱6对,栏板末端置抱鼓石。忆莼桥长19.90米,宽2.40-3.18米,高3.07米。  

忆莼桥近景

忆莼桥桥面            忆莼桥远景

这桥临近采莼园。采莼园是一个以湘湖莼菜为主题,集文化、科普、体验、休闲于一体的农业观光体验式生态乐园。游人可亲手采摘莼菜,品尝现做的莼菜鱼圆羹。

湘湖莼菜种植荡

莼菜润滑不腻,富有清香。湘湖莼菜曾为贡品,称“湘湖贡莼”。南宋嘉泰《会稽志》载:“萧山湘湖之莼特珍”。明代万历《萧山县志》云:“莼出湘湖至美,较胜他产。” 清朝康熙皇帝南巡浙江时,爱尝莼羹,并挥毫写了《莼赋并序》。他在序中说:

“莼生杭之西湖与萧山之湘湖,一名水葵,蒂叶之间精华可鉴,而味又鲜美,如士君子道,胜而腴,意象闲远”。

莼菜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性喜温暖,宜于江南环山浅湖中生长。叶椭圆形,深绿色,浮于水面。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食用部分是沉没在水中尚未展开的附着胶质的新芽和卷叶。明袁宏道《越中杂记》载:“其根如荇,其叶微类初出水荷钱;其枝如珊瑚而细,又如鹿角菜;其冻如冰如白胶,辅枝叶间,清液泠泠欲滴;其叶香粹柔滑略如鱼髓、蟹脂,而清轻远胜,半日而味变,一日而味尽,比之荔枝尤觉娇脆矣。” 

采莼菜往往是在春天,但湘湖春秋两季均可采莼菜。清王端履《重论文斋笔录》:“莼菜春时嫩芽极为甘滑,生熟俱可食。至秋新芽重发,土人无食之者,始转贩吴郡,群夸异味耳。”民国《萧山县志稿》云:“湘湖春秋皆有莼,秋莼即次年春莼之胚胎,枝叶脆弱,英华内含,味尤腴美。”每当暮春仲秋时节,湘湖女子荡舟湖面,纤纤素手采莼忙,悠悠莼歌扬湖上。历代名人回忆莼菜的采摘、烹煮、品尝而留下了许多吟咏诗篇,宋代陆游一生写了40多首有关莼菜的诗词,如“湘湖烟雨长莼丝,菰米新炊滑上匙。” 明代的来集之、清朝的毛奇龄、单隆周均作有湘湖采莼歌,其中单隆周《采莼歌》云:

谁家荡浆湘湖曲,   垂杨两岸纷相逐。

朦胧白雾花如烟,   莼丝细细摇空绿。

颙颙鲛珠水底明,   探来还似玉壶冰。

冷淘槐叶香非洌,   滑腻醍醐味乍凝。

外湖沙浅根株少,   鸥凫唼喋渔罟绕。

里湖澄敞多盘涡,   卷叶抽茎似芳草。

为语采莼须及早,   迟迥莫待秋风老。 

莼菜杂于蘋藻之间,只有当地有经验的人能辨认。“采摘时沃以沸汤,方能柔滑,其法秘而不传人”,故有民歌云:

湖心三月水鳞鳞,   湖面花开尽白蘋。

采得莼丝全不滑,   秘传煮法要瞒人。

宋代诗人陆游十分喜爱莼菜,常常兴致勃勃地“小艇湘湖自采莼”或“携友共采湘湖莼”。在他的诗作中,对湘湖莼菜的采摘、上市、烹煮等都作了详尽而生动的描述。

莼菜采摘后,需要在湖水中浸泡一宿再加工。湘湖水质不仅清洌,且含有多种矿物质,这为优质莼菜的生长创造了独特的条件。即使产自其他地方的莼菜,只要在湘湖浸泡一宿,其质量也会提高。明袁宏道在《越中杂记》中说:“莼采自西湖,浸湘湖一宿,然后佳。若浸他湖,便无味。”西湖莼菜在湘湖浸泡之后,由湘湖莼农加工后上市,故民间有“西湖莼菜出湘湖”之说。当时,湘湖不仅是远近闻名的莼菜生产和加工基地,还是莼菜的集散地。南宋陆游有诗云“湘湖莼菜出,卖者环三乡”,明李流芳《莼菜歌》说:“西湖莼菜萧山卖,千担万担湘湖滨。”民国《萧山县志稿》载:“杭州盛行莼菜,西湖所产无多,皆由萧山贩往。”世居湘湖的张世源,民国20年(1931)在杭州清河坊4号开设张元龙莼菜加工厂,把湘湖莼菜制成瓶装罐头运销日本。

古书《齐民要术》说:“诸菜之中,莼菜第一。”传统的吃法是做羹作汤料。先将水煮开,加入熟鸡脯丝、火腿丝等,然后将莼入锅,煮沸起锅后但见莼菜嫩绿,鸡白腿红,色彩鲜艳,品尝一下,味美绝伦。虾仁拌莼菜、莼菜鲈鱼也是特色佳肴。湘湖渔村将湘湖莼菜与海中的活辽参完美结合,推出湘湖莼菜炖辽参。此菜口感清淡,营养丰富,有益健康。传说晋朝张翰在外地做官,一次在秋风起时,思念江南家乡的莼羹、鲈鱼脍的滋味,就辞官回到家乡。这就是成语“莼鲈之思”的出典,后人常用它来描述游子的思乡之情。

游人告别“青浦问莼”景点后,也会经常回忆“湘湖春绿香莼软”的情景,回味品尝湘湖莼菜的诗意风情及其文化内含,故名此桥为忆莼桥。


来源:《湘湖百桥》  

作者:  

编辑:顾晨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