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文教卫 > 

大师赵锡祥:一生只做“一件事”

[ 文教卫 ]    
2024
02-27
08:46

“如何把这幅《牡丹花》做出生动活泼、自然写生的效果?将原来单一的三片大叶子,改成既有花朵,又有花苞,画面上更丰富;一朵牡丹花里运用多种针法,体现萧山花边元素和精湛工艺;边缘要绣得稳重,不能抢了中间的眼球……”

在赵锡祥大师工作室,萧山花边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锡祥向徒弟王丽华、陆建芬娓娓道来作品《牡丹花》的设计思路。这位89岁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从事花边行业已有70余年。目前,他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公示名单。

16岁时,赵锡祥父亲开办了一家花边小作坊,他便跟着父亲学习花边手艺。

“想要学会花边技艺,简单,想要做精,难。”赵锡祥指着桌面上的一幅花边作品解释道,“萧山花边目前有35种针法,比如花三针,是网针里面加三针,你看这上面绣出来的洞大小均匀、整齐,这与手的力度、线拉的松紧程度、结打得好坏等都有关系。想要做到线条流畅、画面灵动很难,只有长期多练,才能熟能生巧。”

凭借对花边的热爱,赵锡祥很快成为了挑花高手。1958年,包括坎山在内的萧山六大花边生产合作社合并成一个大厂,由于表现出色,赵锡祥调入了萧山花边厂的技术部门。之后,又被单位推荐到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继续深造。

“原来只知道花边生产技艺,对纹样设计等方面不太了解,在美院我学到了更多与美术设计相关的内容,为后来从事花边设计工作打好基础。”赵锡祥从工作室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件作品,是他为2000年杭州西湖博览会创作的特重工万缕丝真丝全雕镶边床罩。这件作品壮丽大气,将萧山花边技艺和台州“台绣”两种地方抽纱工艺结合,共历时5年完成,其中光设计就花了近1年时间。

“设计之初,一方面考虑把两地抽纱工艺应用在一件作品上,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另一方面要体现萧山花边特色。”赵锡祥介绍,花边传统的主题是以花卉、水果为主,这里面集齐了牡丹、玫瑰、月季等众多花卉图案,其中玫瑰花108朵,还有1028粒葡萄。工艺上运用了35种针法,光是一朵牡丹花就有8种针法,大大提升了艺术价值。

这仅是其中一例。萧山花边,曾于1979年获得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和中国工艺美术百花杯金杯奖,产品遍及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广泛欢迎。他本人也获得“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浙江工匠”“杭州工匠”等荣誉称号。

在赵锡祥看来,萧山花边受针法和劳动力偏少等限制,在设计创新方面仍需积极探索。一方面萧山花边要以欣赏性为主,做高档艺术品,提升产品价值;一方面可以生产花边衍生品,比如在高档旗袍中的某个部位镶上花边。同时,非遗要与时代接轨,融入现代生活,花边设计要兼具传统性与时尚感。

如今,萧山花边逐步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赵锡祥忧心忡忡:手绣花边日渐式微,萧山花边普遍采用机器生产,并逐步数字化。“机绣”让传统手绣处境日益边缘化。

2012年,杭州市首推以五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为传承主体的“工艺与民间艺术薪火传承计划——工艺美术大师带徒学艺”项目,赵锡祥就是其中一位大师。他潜心于带徒授艺,从设计临摹到挑绣钩线,花边制作设计的每一步都悉心指导。

“传承工作对我们来说责无旁贷,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把这项技艺传承好。”见证萧山花边发展、兴旺的赵锡祥,不希望花边就此失传。“除了现有传承人、花边爱好者保护传承技艺,还要依靠当地政府支持来提升手工艺人的经济来源,才能使技艺得以保留和传承。”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童宇倩  

编辑:顾晨艳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