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生活资讯 >  健康 > 

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 健康 ]    
2024
01-26
14:16

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于1935年8月,是萧山区的医疗中心和医学技术培训中心,目前为国家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省市区三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近年来,医院秉持“锐意开拓,敢创一流”的精神内核,坚持“学科强院”,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为进一步跑出学科发展“加速度”,以学科建设为引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今日推出“名医名科”系列专题第二十期,要向大家介绍的是重症医学科。

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89年,是萧山区规模较大的危重症救治中心。作为萧山区重点学科、萧山区重症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单位、重症区域医疗中心,科室先后获得了全国巾帼文明岗、浙江省青年文明号、杭州市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科室现有开放床位26张,医生9名,护士65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6名,历经30余载,重症医学科现已拥有一支高技术支撑且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人才队伍。科室中级职称以上的成员曾在北京、南京、杭州等多家省级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助力我科多项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科室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战略部署,为花溪、从江、旺苍人民打赢健康攻坚战增添强劲动力。

目前,科室年收治患者数量800人,配备ECMO、呼吸机、血液净化治疗仪、PICCO、床边超声、纤维支气管镜等设备,常规开展机械通气、床旁连续血液净化、PICCO、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床边超声等技术,在严重创伤、循环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老年危重患者、重症感染、危重患者的营养治疗、大型手术术后监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有诸多成功救治的经验,整体救治好转率达90%以上。

技术优势

01、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

可以理解成长时间的、可移动、可离开手术室、可在监护室床旁建立和管理的体外循环辅助技术。ECMO的运用有两大适应症:一过性的严重的循环功能衰竭和/或呼吸衰竭,既可为心、肺功能衰竭的恢复创造条件,也可作为心肺移植或心室辅助前的过渡/桥接治疗。ECMO也应用于对呼吸、循环有严重干扰的创伤性治疗,以及各种可能导致或已经产生呼吸、循环崩溃的抢救。科室目前为区内唯一能独立开展ECMO技术的单位,已开展40余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益和社会反响。

02、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CBP)

又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指所有连续、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的治疗方式的总称。CRRT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早期的CRRT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重症肾衰患者的治疗,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又扩展到对多脏器衰竭、严重创伤、感染、急性肾衰、急性胰腺炎、中毒等危重病的救治。通过从体外输入大量的置换液(可高达140升/日),连续不断地将患者体内有害物质直接、快速清除,提高危重病患者生存率,为重症患者的救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内稳态的平衡。故已逐步应用到了严重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中毒,高热中暑,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所致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治疗。我科常规熟练开展CBP近30年,年平均治疗量达到700人次,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和社会效应。

03、基于多模态监测下的严重休克治疗体系

科室开展严重休克时的多模态监测治疗体系,包括重症床旁超声,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多种临床方法,结合重症休克理论,为患者提供最科学的严重休克治疗。

科研教学

在科研学术上,立项省、市、区多个课题,近5年发表10余篇SCI、一二级论文,每年举办省级或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还有多项实用型专利转化到临床工作中使用。科室成员积极参与省市级重症相关技能大赛,荣获萧山区“十大杰出青年”、萧山区“优秀医生”、萧山区“最美医师”表彰。

党建引领

重症医学科党支部由24名党员同志组成,其中医生党员3名,护理党员21名,研究生3名,是一支年轻、充满朝气,不断成长的党支部,近3年连续被评为卫健系统5星党支部,党支部班子团结、奋进、创新,注重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和培训,充分发挥支部品牌带动作用、丰富支部党建活动形式,加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支部党员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引领科室发展、护航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来源:  

作者:  

编辑:陈灿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