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时政经济 > 

后亚运时代如何打开创新驱动新通道? 科技点燃新质生产力

[ 时政经济 ]    
2024
01-17
07:58


之江浪潮,创新奔涌不息。

近年来,萧山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纵深推进,一步一个脚印将“八八战略”规划的宏伟蓝图变成了美好现实。

后亚运时代,如何打开创新驱动新通道,创造新业绩?萧山将全面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着力激活科创“动力源”

新年伊始,湘湖实验室便传来了好消息:红螯螯虾80K GBTS高密度液相育种基因芯片“湘湖科芯2号”研发成功。这也是湘湖实验室在短短半年时间内研发推出的第2款虾类高密度育种基因芯片。

据悉,该基因芯片可有效解决红螯螯虾面临的基因型检测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一致性低等难题,有效保障我国红螯螯虾自主选育体系的稳定运行与生物信息安全,并将加快新品种选育进展。

不仅是湘湖实验室,随着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西电杭州研究院、浙大计算机创新研究院、巴顿焊接技术高等研究院、湘湖高新技术应用研究院的落地,高能级科创平台已成为萧山创新驱动的重要抓手和强劲动能。

数据便是最好的证明。截至目前,各平台已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25人,集聚各类科研人员、工程师、产业人才3000余人,孵化企业200余家,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超10亿元。

去年年尾,乾晶半导体入驻萧经开中泽智造产业园。

“我们研发的8英寸碳化硅晶体生长技术将在这里中试。”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作为浙大国际科创中心孵化的企业之一,乾晶依托浙大国际科创中心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优势,参与碳化硅衬底的集智攻关实验,破解技术难题,并从三年前的“种子孵化”到如今迈进产业化阶段。

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高能级科创平台的支撑下破茧而出,迎风起飞。

未来,萧山也将进一步深化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创新实施科创平台比武制度,充分发挥“北斗七星”创新联盟作用,支持CMOS集成电路创新中心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力争全年获得国家、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项以上,布局建设全国、省重点实验室10家以上。

这当中,萧山还将奋力推进两大“梯队建设”,包括科技企业“双倍增”和“专精特新”企业的梯队培育,推进高新企业规模化、规上企业高新化发展,力争全年新培育国家高新企业300家以上。同时,加快产才融合最优示范区建设,大力引育科技领军人才及团队,积极构建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新格局,努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新范式。

全面打通成果“转化链”

如果说,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存在,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从0到1的可能。那要从1发展到100,则必须大力构建“验证—孵化—中试—熟化—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链条。

而从需求端出发,建立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攻关机制,是萧山下的一步“关键棋”。

近期,在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和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组建的联合实验室中,又有新成果产出:通过新物质创制技术,首次实现了编织聚合物在环氧树脂中的运用。这项成果将在胶粘剂开发过程中进行产业化,未来还有望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封装、电池储能等领域。

“我很期待联合实验室能够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为企业技术升级贡献力量。”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永富相信联合实验室将会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助推器。

这样的想法,也逐渐成为萧山企业家的共识。

就在月初,三家智能物联产业领域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分别是北大信研院与知衣科技共建的“基于大模型的服装设计自动生成平台联合实验室”、北大信研院与惠瀜科技共建的“消费金融产业智慧运营联合实验室”、西电杭研院与大华智慧物联共建的“智能决策联合实验室”。如今,高能级科创平台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创新联合体的数量已超100家。

今年的发展目标也已明确:萧山也将进一步培育一批众创空间、概念验证中心、孵化器、加速器和产业园,推动各类科创平台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和创新联合体,支持新建联合实验室和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动能的加速释放。

另一边,萧山也正逐步建立科技成果常态化征集发布机制。

去年,萧山再次向社会“张榜”:公开发布22个企业技术需求,涉及互联网+、智能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领域,拟投入科研资金超8000万元。通过广发“英雄帖”,打通信息沟通的渠道,按照寻榜、发榜、揭榜、评榜、奖榜,公开征集企业需求,吸引高校院所、技术团队“揭榜”,帮助企业破解“卡脖子”难题。

不仅如此,萧山也正在加快建设集成电路、视觉智能和大数据智能概念验证中心,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探索科技成果“先用后转”试点,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据省科技信息研究院发布的《2022浙江科技成果转化指数》,萧山2022年度科技成果转化指数增幅更是达到了全省第二。未来,可以期待,多措并举下,萧山有着从1到100的更多可能。

大力营造创新“生态圈”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点是什么?一个重要答案无疑是产业生态。

去年,《萧山区关于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的政策实施细则》(以下简称萧山科技创新“22条”政策)新鲜出炉,为科技创新提供全方位、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推动科技政策从“补企业”向“强产业”,从“奖成果”向“优生态”转变。

“我们正大力打造‘政产学研金用服’七位一体新型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发展从‘单兵作战’升级为‘联动共赢’。”区科技局负责人简单的话语背后,是萧山创新生态营造的大手笔。

在“新22条”中,萧山把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单独成篇,打出一整套服务组合拳,包括加大科技贷款力度、鼓励参投科技保险、优化科技贷款风险池、推广应用创新券、支持科技服务机构发展等。

过去一年里,在人才引育上,萧山加快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建设,已申报国家级人才计划86人,同比增长162%,引进A类外国高端人才113名。

在科技服务上,优化技术合同登记全流程管理,全区技术交易额达119.11亿元,同比增速达160.43%,远超2022年全年总量。同时推进新一轮科技企业贷款风险池建设,着力深化科技金融结合,低利率科技贷款总额突破150亿元。

在赛会活动上,萧山打响“萧创汇”百场创新创业活动品牌,全年累计举办活动456场,参与人数超过1.6万人次。我区创新环境指标也是首次跃升至全省“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第三。

未来,萧山还将以打造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为抓手,高质量完成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建设,积极引育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鼓励高价值发明专利创造;持续推进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创新站建设,确保走在全市前列;进一步优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设立“潮启航”天使引导基金,优化科技贷款政策引导,持续做优“萧创汇”品牌等,从而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人才团队关注萧山、落地发展。

代表委员这样说——

区人大代表徐甲甲:

最近一年,认知大模型的“智慧涌现”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浪潮,将带来解决人类刚需命题的全新机遇。如何抓住这个优势,我认为需要全面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时科研成果需要进一步走出象牙塔,与产业需求实现“双向奔赴”。

羚羊正在做这样的努力。目前,在工业领域,羚羊基于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模型创新模式,率先发布了国内首个工业大模型——羚羊工业大模型,它可以深度学习各行业各领域跨行业的知识,将成为工业的“大脑”,引领智能化进程。基于羚羊工业大模型,我们推出了数字工匠、iMOM、GBI等一系列工业场景深度智能应用,200多个小快轻准的MaaS应用和128工业SaaS软件,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丰富立体的解决方案。同时,深度链接科技服务领域生态伙伴,实现科技成果、产业需求和专家人才的供需对接。

区政协委员高清淼:

如今创新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共识,但是如何让创新成果能够更接地气,仍是需要考虑和推进的事情。

比如,目前千行百业都在利用互联网技术。作为知识的载体,数据在不同场景、不同领域的复用。如何以场景为牵引,围绕实战需求强、应用频次高、价值潜力大的领域数据,形成开放包容的数据共享模式,开展数据授权运营,通过从数据中挖掘的有用信息,作用于其他要素,拓展经济增长新空间,进而才能找到企业、行业、产业在要素资源约束下的“最优解”。

这样的创新需要企业的开拓,也需要政府的搭桥。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文/记者 王俞楠 通讯员 萧科   摄/记者 范方斌 制图/记者 俞钦洋  

编辑:值班小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