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生活资讯 >  健康 > 

喜获大奖!萧山区精卫中心的科普短视频获国家级奖项

[ 健康 ]    
2024
01-10
10:21

近日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及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联合主办的“2023全国精神心理健康公益科普大赛”决赛成绩正式揭晓。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喜获多项大奖。

在历时近一年的赛程中,大赛收到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219家医疗机构485个专业团队千余份科普短视频作品。经过激烈的角逐和严格的评审,最终杭州市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荣获《十佳组织单位》称号,精神卫生中心张鹏团队喜获“科普大咖”荣誉称号(全国前十,是前十名中唯一来自区县级的团队)以及《科普达人》荣誉称号(全国前三十),成为唯一获得两项重量级殊荣的区县级团队。

▲点击图片观看参赛作品:《关爱特殊群体科普视频》系列之《走进“星”门,因爱相容》

▲点击图片观看参赛作品:《关爱特殊群体科普视频》系列之《阿尔茨海默病“走失的记忆”》

▲点击图片观看参赛作品:《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系列科普视频》系列之《保护约束》

▲点击图片观看参赛作品:《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系列科普视频》系列之《办公室抑郁》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计划提出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其中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提出了两个目标,一是提升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二是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杭州市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张鹏认为,精神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有其特殊性,长期存在的歧视和偏见使精神健康促进工作接受度低,难开展、难推广、难坚持。还存在“重躯体、轻精神”的传统观念。较之躯体的看得见摸得着,精神活动的体验和领会相对困难,接受度低。既往仅针对较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的宣传教育服务的范围,局限于健康的基本概念和拒绝酒药等物质成瘾行为的基本素养内容,已明显不适应现实需求。加之城市化带来的快生活节奏、高流动性、人群教育文化背景差异大等因素,对于精神健康促进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精卫中心医生进校园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教

为推进健康萧山建设,秉承“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主题,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更好地服务患者,实现全民身心健康为目标,杭州市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科普团队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维度提供全面的健康促进服务,就患者和患者家属普遍关心的问题、医护需要反复向患者及家属宣教的内容、精神疾病防治中的共性问题、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等内容,汇总了心理健康科普宣教300问,以问题为导向,组织相关专家针对每个问题进行回答,并反复对回答内容进行审核校对,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全面具体、标准一致、可操作性,进行数字化转化并通过精神疾病防治网络及各类媒体进行推广。

在街道残疾人之家做心理健康宣教

2021年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率先发起了《健康数字化助力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开展心理健康促进的萧山实践与尝试。团队以情景剧、短视频等形式将心理健康宣教与心理健康科普进行数字化转化,资源整合,纵横联动、点面结合、持续不断地推进心理健康科普数字化资料进村入户,并在21个乡镇分别建立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群,指派一名精神科医师负责科普宣传,将数字化的心理健康科普宣教资料发给全区21家残疾人之家观看学习,让精神心理健康知识公平可及,惠及全人群,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心身健康需求。

给各年龄段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宣教

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的科普视频先后被学习强国平台、钱江晚报、萧山发布、萧山日报录用,获得一致好评。2023年初萧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在近3年创作的科普作品中选取了情景剧《酒依赖》《办公室抑郁》《睡眠障碍》、纪录片《走失的记忆》《走进“星”门,因爱相融》、写实片《你所不知道的“约束保护”》《闻电色变”揭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揭秘精准定位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什么是睡眠监测》等九部优秀科普作品组成《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系列》《关爱特殊群体系列》及《揭秘精神科物理治疗系列》,投稿参加本次全国精神心理健康公益科普大赛。最终《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系列》和《关爱特殊群体系列》脱颖而出,凭借独特的视角、生动的表现手法以及深入浅出的专业讲解,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专家的认可,收获了精神心理健康科普的最高奖项。其中,与海亮融爱星联合制作的 《关爱特殊群体系列》之《走进“星”门,因爱相容》,真实再现了海亮融爱星帮扶孤独症群体从康复干预、融合教育,再到就业支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老师们的倾情付出、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家长的欣慰感恩,都深深感染了观众和专家评委。

▲更多科普视频请扫码关注精卫中心视频号观看

精神心理健康科普科学是原则、创新是手段、质量是基础、引导是关键,精神心理健康促进的萧山实践与尝试,提高了患者、患者家属对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素养,大幅提升基层精防工作者的健康服务能力,助力实现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的目标,通过科学方法,减轻歧视和偏见,提高全民心身健康素养,引导形成自主自律、符合自身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影响健康的生活行为因素,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




来源:  

作者:  

编辑:陈灿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