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部门新闻 >  宣传 > 

让爱延续!她用点滴善行播种“爱的庭院”

[ 宣传 ]    
2024
01-04
14:13

“秀秀来了……”在义桥镇敬老院,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们正手拉着手,与一位衣着质朴的女子热情交谈。

这个身影就是今天的主人翁肖君秀,2023年被评为萧山区第四季度“萧山好人”。从2014年第一次接触服务敬老院,到2020年正式开启义工之路,肖君秀热情奉献、勇挑重担,把服务老人当做她的使命和责任,用微笑,感染身边的人,用行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意外突至 她不离不弃坚强挑起家庭重担

2006年,年轻能干的肖君秀嫁到復兴村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婚后夫妻和睦、婆媳关系融洽,一家人其乐融融。

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新婚不到2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打破了这个平静的小家。一场车祸导致肖君秀的丈夫智力障碍,被医生评定为植物人。

看着原本健康的丈夫变成这样,肖君秀心如刀绞,但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当时才结婚的肖君秀并没有选择离开,而是毅然扛起了属于妻子的责任。

在此后的一年里,肖君秀开始奔波于医院、家里、单位之间,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卧床的丈夫。无论严寒酷暑,一直不离不弃,每天不仅在外务工赚钱养家,回到医院还要给丈夫擦拭身体,给他讲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

肖君秀的悉心照顾换来了喜人的回报,肖君秀的丈夫逐步恢复了自理能力。“差不多一年后,我们能出院了,他也能吃饭、能走路了,医生当时判断他相当于拥有5岁左右的能力。”肖君秀说。

但由于丈夫长期需要治疗,治疗产生的费用也让家里的经济压力不断增大。“在他养身体期间,我那时的工资只有800到1200每月。公婆也会赚一些钱来补贴家用。”“好在那时候有一些亲戚、邻里帮忙,还有国家评残补助救助,帮助了我们度过最艰难的日子。”肖君秀说。

为了还清债务,肖君秀咬咬牙,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借钱开了个鞋店。通过肖君秀的不断努力,他们的日子也逐渐向好发展。

生活的厄难打不破肖君秀一家坚强和睦友善的家庭氛围。经过坚持不断地护理照顾,直到现在,肖君秀的丈夫身体状况已经回复到正常人无异。“经历过了之后再回过头看看,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上遇到困难,要阳光积极的面对生活的难题,就能越来越好。”肖君秀感慨道。

寒冬过后 她以力所能及回馈社会关爱

日子不断向前,时针拨转至2014年。一次机缘巧合,让肖君秀接触到了义桥镇敬老院。

“那时候,我一直想着我老公出车祸后,家里一直在还债,没钱去感恩社会给到的帮助,于是我就带着女儿们,把店里的一些鞋子捐给敬老院老人,那也是我第一次接触到敬老院。”肖君秀回忆说。

“当时敬老院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店里的皮鞋容易滑,不适合给长者穿,于是我们就买了点水果,带孩子一起去慰问了五保老人。”肖君秀说。

这次慰问给肖君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朋友圈记录到:“今天上午带女儿们去了敬老院。义桥敬老院环境优美,干净、卫生、整洁老人们2人一间房间,那里就是他们的家了,老有所依国家真的很好,让那些没有子女又不能独立生活的老人有了一个温馨的家。中国加油。祝愿祖国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此后,肖君秀时常去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她开始慢慢发现自己很喜欢帮助别人的这种喜悦感,特别是看到他们脸上的笑容,她为之动容。

直到2020年,肖君秀正式成为义桥镇敬老院的义工。她每月定期自费购买水果、日用品探望敬老院老人,陪老人们聊天谈心,排解他们的忧愁寂寞,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需求,为老人们组织开展暖心服务活动,给老人们带来了快乐的心情,使他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肖君秀逐步发现,“这里很多都是农村来的老人,有些子女长时间不来探望。这些老人中,有一些观念十分传统,也无法更新自己的理念。他们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农村,来到陌生的环境,其实内心是空虚的、甚至恐慌的。所以希望能通过我们的陪伴,包容和理解他们的‘不适应’。”肖君秀说。“我也希望能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们,也希望这个社会能用更多的热心与爱心去包容他们。”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肖君秀用感恩回馈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她的义工之路,她自己深深感悟到爱心的付出是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庭院,用爱与坚持打造它,一定会收获最温暖的回馈。”



来源:萧山网  

作者:记者 杜科慧  

编辑:杜科慧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