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国内 > 

长江新区携手武汉大学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产学研一体化新生态

[ 国内 ]    
2023
11-19
14:04

11月18日,武汉长江新区和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共同举办长江新能源论坛,校地双方携手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绿色崛起合作之路。

论坛现场。 长江新区供图

围绕“赋能新时代、绿碳向未来”这一主题,双方及一批国内新能源专家学者共同谋绘长江新区与百卅武大区校合作、科教转化、创新发展的美好图景。

长江新区着力构建“132”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枢纽经济,聚焦低碳、健康、智造三大产业方向,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形成“智造向东、数创向西、服务沿江、文旅滨湖”产业总体布局,拥有中部地区最优出海口阳逻国际港,沿江东进规划布局160平方公里的城市发展轴。新区正加速厚植绿色崛起新优势,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发展“基因”,招引建设一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最新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化应用项目,做大做强绿色建材、绿色能源、绿色循环、绿色物流等绿色产业,把生态“软潜力”变成发展“硬实力”。

论坛现场。 长江新区供图

武汉大学化学院始终深耕新能源基础和应用研究,现已成为国内新能源领域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基地。武汉大学在新能源研究方向上涵盖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等技术,以及二氧化碳电化学还原、熔盐电化学、光(电)化学等重要研究方向,学术成果相继发表在Nature、Nature子刊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培养出一批杰出的新能源领域的科学家和企业家。

新能源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来源的能源产业。当前,绿色低碳转型和“双碳”战略正处在关键阶段,新能源是一个跨学科的研发方向,在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上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武汉大学在该领域拥有雄厚的科研能力和成果积累,长江新区则具有成果转化所需的各类丰富要素支撑。

“武汉大学在新能源电化学基础领域的科研水平强大,特别符合新能源电池发展趋势要求,在高效性、安全性和降成本方向成绩斐然,与长江新区合作,前景潜力巨大。”武大校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蒋凯这样评价。长江新区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发力,武汉大学和长江新区强强联合,促进人才、技术向长江新区聚集,从而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武汉经济社会发展。

武大校友、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钟发平表示,近年长江新区加快交通枢纽、基础设施建设,省市大力支持长江新区发展,释放政策红利,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打下基础。武汉大学是新能源人才培养的摇篮,长江新区不断完善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目前新能源产业集群雏形渐显,长江新区与武汉大学合作日益紧密。

钟发平建议,长江新区要抓住新一轮新能源产业重组时机,加快优势产业生态打造,形成完整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补链延链强链,让产业集群聚起来、内生动力强起来。要引进头部企业,打造总部经济,特别是强平台功能,成立产业基金和产业创新联盟,当好新能源产业链链长,构建相互间既开放,又互为供应链的自然生长闭环产业生态,通过终端龙头企业拉动,快速实现本地工业增加值。

论坛还就锂电池技术成长、燃料电池降本增效、先进储能、新能源发展态势及产学研合作机遇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来源:长江网  

作者:记者 刘晓双 通讯员 王谦  

编辑:值班小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