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杭州 > 

乘车六小时只为评测一罐八宝粥?

[ 杭州 ]    
2023
11-17
08:00

近日,浙江大学师生进行了一场特别的研学——乘车六小时去评测一罐八宝粥。

不远数百公里的奔赴,背后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这场研学的主人公是浙大第十一期“ZJU校园体验官”。浙大“ZJU校园体验官”活动自启动以来,不断邀请师生走进原汁原味的浙大成果,走进教育科技人才的“第一现场”。这次,“体验官”们和浙大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教授们一起,来到了位于浙南山地的温州文成。

只能人工采挖的糯米山药

立冬过后,正是文成特产糯米山药的丰收季。这种山药因其软糯香甜好似糯米而得名,文成也是浙江省唯一规模化种植糯米山药的地区。一直以来,尽管糯米山药作为当地众多农业主体的支柱性产业,但其深加工产品十分稀少,产业化水平低下。

浙大学科向导、生工食品学院王友永副教授介绍,有别于“铁棍山药”的形状齐整,糯米山药个体较大,形状不规则,不利于机械化挖掘、去皮和切块,进而影响深加工。

人工采挖有多难?大家沿着飞云江而下,来到一片糯米山药种植基地,体验了一回采挖过程。

“哟!出来了!”只见同学们小心翼翼地一点点挖开山药附近的碎土——因为山药质地很脆,稍有不慎,轻轻一碰,“娇贵”的山药就会破损,影响销售。

生工食品学院2023级硕士生汪舒拨开泥土,一个糯米山药终于挖出来了。黑乎乎,浑身长须,“个大饱满,营养丰富着呢。”听到学长这样说,来自求是学院的2023级本科生黄译可来不及换鞋,一个箭步跳进了山药地里……

糯米山药特色八宝粥即将上市

挖掘糯米山药只是第一步,更难的在于挖掘背后的“附加值”。

做大产业是浙大科技赋能地方发展的题中之义。2022年1月,浙江大学文成大健康产业联合研究中心成立,一批生工食品学院的老师来到文成,为当地产业把脉问诊,通过多学科交叉促进当地产业的创新研发、系统集成、成果转移转化,打通了从种植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

在当地,浙大茅林春教授带领团队研发出一款新型“糯米山药八宝粥”,从配方到加工工艺,再到各阶段实验,都打上了浓浓的浙大烙印。目前,一种具有糯米山药特色口感的新型即食八宝粥产品已经走上生产线,即将与大众见面。

刚刚加工好的八宝粥上了桌,打开盖子,清新香甜的味道扑面而来,这是传统腊八粥的全新诠释。作为还未上市新品的尝鲜者,师生们纷纷在食品感官评价表中打下了心中的分数。“八宝粥的味道香甜,口感清爽,用料也很丰富。”来自马来西亚的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022级本科生明萱在第一次品尝八宝粥后说。

糯米山药,在文成当地已经供不应求。企业通过保护价收购,实现了农户与生产企业的双赢,有力地推动了文成人民大步迈向共同富裕。

糯米山药,仅仅只是浙江大学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小小缩影。浙江大学立足浙江、服务浙江、奉献浙江,持续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和引导产业升级,深入实施“一院一地一企”产学研合作工程,探索服务区域发展新模式,进一步发挥高校科学研究的优势,加强产学研转化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柯溢能 林前旭 朱天逸 记者 王泽英  

编辑:值班小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