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部门新闻 >  文联 > 

绘在田野上的画,写在乡村里的诗——“艺术乡建”唤醒乡村文化之美

[ 文联 ]    
2023
10-30
19:50

古稀之年的傅乃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舞龙,成了孩子羡慕的对象。

50多岁的解鲜梅怎么也没有想到,从来没有系统地学过绘画的自己,如今能画出一幅幅“上得了厅堂”的油画。

这些“没想到”之所以能一一成为现实,与萧山区文联“艺术乡建”工作密不可分。近年来,萧山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走出了“文艺范”。从河上镇的丄美术馆,到浦阳镇全区首个“五个艺”工程,再到伯年文化艺术节,不同的乡村艺术实践在萧山各地上演,乡村也因此增添了新的活力。

把乡村作为艺术空间,将田野化为画布和舞台,以唤醒乡村文化之美,赋能乡村振兴。今年以来,萧山区文联围绕助力“两个先行”,大力推进“艺术乡建”,以文艺因子激活乡村资源,赋能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探索打造“艺术乡建”范例。

基层文联全覆盖,为“艺术乡建”提供组织保障

基层文联组织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前沿阵地,是团结凝聚基层文艺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的“最后一公里”。2022年,我区集中推进镇街文联建设工作,实现全区22个镇街文联组织全覆盖。牢牢把准文艺事业的奋进方向,强化思想引领和理论武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讴歌主旋律。同时,坚持答好“四道题”,即:答好地域文脉的挖掘与传承的问题、答好重大主题创作与表达的问题、答好文艺品牌创建与打磨的问题、答好文艺服务全面与精准的问题,借力结对的文艺家协会和文艺新乡贤,共同创作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具有萧山韵味的主题精品,举办一系列群众点赞叫好的文艺活动,展现萧山风采。

萧山区文联积极探索新时代基层文联组织建设,努力提升镇街基层文联长效管理水平,让“艺术乡建”助力共同富裕,进一步繁荣基层文艺事业,满足基层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织就乡镇“文艺网”,让乡村振兴充满活力

推动“艺术乡建”,离不开基层文艺组织和文艺工作者。全区文联就是一张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文艺网”,镇街文联组织就是其中一个个经纬网格中的“通讯员”,对“家底”了如指掌,建立文艺队伍,培养新时代文艺人才,为辖区艺术人才成长提供广阔舞台。

通过深挖乡村文化底蕴,区文联精心打造了一批乡村文艺品牌,通过扶持提质丄美术馆、湘湖美术馆和金润泉纪念馆等文艺场所,打造各具优势的标杆阵地,并挖掘培育一大批优秀的本土文艺新秀,以点带面,建强特色鲜明的文艺团队,加强各文艺家协会与镇街文联的共建,通过资源高效整合,基本形成“一镇(街)一品”的新格局。

文化艺术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乎着当前和今后我区的精神文化发展高度,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区文联通过“走出去”扩大知名度、提升影响力;通过“请进来”创新开拓工作思路,搭建交流平台,畅通交流渠道;通过举办一系列特色活动,不断提升萧山文化的美誉度和文艺工作者的知名度,把萧山籍文艺工作者、爱好者推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

用文艺连接家园,串起“乡土记忆”

时间回到10月7日,在溪头村文化礼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上板凳龙”传承人傅乃成和舞龙队成员们异常忙碌。他们正热火朝天地为亚残运会开幕式前的暖场表演做准备。

上午6时,舞龙队成员陆续赶来。大家各就各位,伴着傅乃成响亮的一喝。在清脆的锣鼓声中,龙头被高高抬起......虽然只是热身,但队员们毫不马虎,每一个动作都非常到位。

板龙分龙头、龙身和龙尾三部分,龙身由数条板凳连接而成,一截截拱起的龙段扎在板凳上。一整条龙最长时有100多段龙身,200多米长,但在大家的协作协调下,却可以盘舞出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种阵型。

傅乃成师傅已是古稀之年,老一辈传承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河上老底子的灯艺制作技艺传承下去,他们自发成立了龙灯协会,并在区文联、区文化馆的帮助指导下,建立了传承基地。如今,协会每次活动都“供不应求”,我们惊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非遗热情高涨。

“艺术的传承是人与‘家园’的连接,也是乡土记忆的纽带。‘艺术乡建’,就是想办法维系好这根纽带。”区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当艺术在乡村中生长,一幅幅描摹“锦绣生活”的画卷不断铺展,一首首关于“文化振兴”的歌曲被放声歌咏,且还远远没有谱完......



来源:萧山网  

作者:记者 周颖  

编辑:值班小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