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文教卫 > 

圆梦湘湖 一张蓝图绘到底

[ 文教卫 ]    
2023
09-18
08:02

改革开放后,萧山经济社会得到迅速发展。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勾起了萧山人恢复湘湖的夙愿。2003年,湘湖保护与开发工程启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历经一期、二期、三期工程,联通钱塘江,基本恢复了古湘湖的历史形态,推动湘湖区块形成“产城人文”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二十年中,湘湖保护与开发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一任接着一任干。每一位参与者,从不同角度见证了湘湖的变化,水面恢复了、景点精致了、设施完备了、产业拓展了、环境生态了,每一种变化都画在湘湖的全景图里。

韩长来2003年8月—2016年12月,先后任湘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党委委员、副主任、副书记、主任、书记,闻堰街道党工委书记,湘湖(白马湖)研究院院长

傅嘉宾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2004—2008年),联系旅游条线

全程见证:一张蓝图变一湖秀水

金波:韩书记,湘湖保护与开发二十年,您在第一线亲历了15个年头,从一期到三期,完完整整、没有间断。湘湖一期的建设和征迁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关于建设,有什么故事?

韩长来:是的,当时离2006年4月22日的第一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一边征迁腾房,一边引水做景。建设方面,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建什么样的湘湖。当时,区委区政府定的基调是三句话:历史文化湘湖、自然生态湘湖、休闲度假湘湖。

怎么做?江对面,西湖是标杆。专家说,西湖有那么多游客,湘湖不怕没有人流量。我是有疑问的,大树底下不长草,坐过西湖的船,游客凭什么再来坐湘湖的船?所以,我们的想法是,西湖再好,不能照搬照抄,湘湖一定要错位发展。就是你现在看到的湘湖,自然、古朴,那时有人形容湘湖是村姑未经雕琢,对湘湖一期面貌来说,还是恰如其分的。

湘湖一期恢复湖面1.2平方公里,景区面积4.64平方公里,2006年4月正式完成。虽然时间紧,但亮点还是不少的。比如说,第一届世界休闲博览会在湘湖畔举办。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亲自来宣布开幕,可以说是打开了世界关注萧山的窗口,国内的城市、国外的组织,纷至沓来,一时间萧山旅游声名鹊起,人民日报刊发《杭城10万市民过江》的文章。比如说,跨湖桥遗址,成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直接把浙江的文明史提前了1000年,这让萧山在文化界的地位得到确认。还有一个细节,非常有意思。湘湖开园那天,休博园里划的是威尼斯贡多拉;而在湘湖,当时的世界冠军孟关良划着一叶独木舟从下孙码头到掬心岛。两条小船一中一西,遥相呼应,成为一景。

在我眼里湘湖一期建设中最大的亮点是桥。跨湖桥、采莲桥、越王桥、卧龙桥、定澜桥……每座桥的形制、风格都不一样,但和景观的匹配度又是极高的,它们对湘湖来说,就像是骨架,支撑起了湘湖的框架。除了跨湖桥,湘湖里的另一座桥也很有故事性。就是水漾湖边的飞龙桥。这座桥在古代叫锁龙桥,传说是刘伯温取的名字,意思是水漾湖有龙,要把龙锁住。2007年湘湖北线建设时,我们把桥的名字改成了飞龙桥,还取了“西湖、湘湖是浙江点睛之笔”的意思,在桥的西南侧立了块48吨重的石碑,上书“点睛”二字,题写的是著名书法家王冬龄。

金波:有湘湖一期的成功经验,二期建设是否顺利?

韩长来:每一个阶段情况不同,也有不同的难处。湘湖二期建设,也不轻松。首先碰到的也是拆迁问题。当时的拆迁重点是蜀山街道湖山村。刚开始,以蜀山街道为主体进行拆迁,到预定的时间节点只完成了50%。区级层面只得再成立指挥部,再次进驻,那是2010年年底,那个冬天特别冷,后半夜回家时,山坳里的湿气把车门都冻上了,车门打不开,有时连车都发动不起来。

二期建设还涉及滨江地块的井山坞、长河砖瓦厂、汤家井砖瓦厂3个地块,需要协商置换,这时候两个区已经谈了四年。当时定的时间点是2011年9月14日湘湖二期开园,到了最后的建设期限,谈判还没结果。

最后,是当时的区长盛阅春拍板,杨堤改道。所以,现在的杨堤没能和环塘路接通。这个问题,一直到2014年两区才达成一致,白马湖水面和长河砖瓦厂、汤家井砖瓦厂地块约500亩进行置换,把二期的扫尾工作完成了,前后一共整整谈了八年。

在二期建设过程中,重点要解决的还有用地指标的报批。我们反复论证,把萧山应急备用水源建设项目与湘湖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成功列入省重点项目,从而获得一次性征用2973亩农用地的指标。

二期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横穿湘湖景区的东西走向的风情大道,改成了湘湖路。此前,风情大道是作为1918交通路网中的重点交通路段设计的。从西兴大桥下来,由南往北到西山转弯处就变成东西向。在做湘湖规划时,就有人提出,这样的交通道路横穿景区内部,不安全、不合理。二期建设时,已经确定湘湖一定要恢复成古湘湖的葫芦型。那么这条东西向的路就会成为一条拉链,链接一期二期三期。经过反复论证,最后是把东西向的交通道路风情大道改成景区道路湘湖路。

金波:克服了这么多困难,湘湖二期建设中有哪些亮点?

韩长来:湘湖二期有一个点是我最喜欢看的。你们可能没注意。在湘湖路南侧、杨堤——眉山路地块,将近一万平方米。现在去看,这里的绿化品种特别丰富,无患子、银杏、棕榈,看上去很杂,但这么些年下来,层次感也出来了,混搭也搭出了感觉。这附近原来是湖山村村民种苗木的区域,拆迁的时候大面积的苗木都迁走了,田间地头路边还留下一些零零星星的残枝小苗。我想铲平了可惜,就让我们规划工程科的同事找了几个工人,收罗了小苗,集中种在这个地块里。当时真是无心插柳,现在倒成了一道有点野趣的风景。

湘湖二期建成开放扣着第二届世界休闲博览会的时间节点,2011年的9月14日。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一天的开幕式在浙江卫视的直播比原定计划推迟了25分钟。因为,湘湖做热了!当时,湘湖二期的湖山广场推出了长三角规模最大的音乐喷泉,长158米宽32米,880个喷头,还有水幕电影,每天两场2万—3万的观众。从四面八方来的游客,在湘湖路上造成了交通拥堵,参加开幕式的两支车队也被堵在路上。于是开幕式推迟了25分钟才开始。第二天,湖山广场现场还要接待34个国家的演艺团队,区里连夜组织专班做交通疏导方案。凌晨4点,方案做好,6点隔离设施安装完毕,到了白天湖山广场休闲大舞台、晚上音乐喷泉照常运行。湘湖的音乐喷泉成了那些年的热门景点,按现在的话说就是网红打卡地,湘湖开始热了。

金波:湘湖二期的建设中确实有一个目标叫“做热湘湖”,您觉得这个目标达到了吗?

韩长来:是的,在二期的建设中,我们有意识地引进了一些文旅项目,音乐喷泉、金沙滩、森泊乐园、极地海洋公园二期扩建,当时还有过美食街,基本上集中在南线,符合“南动北静”的规划要求。当时,萧山的旅游业经过了一定时间的积累,湘湖的名声也大起来了。配套逐渐完善后,湘湖已经不是养在深闺的小家碧玉了。金沙滩比较亲民,很多市民会带着小孩来戏水,森泊乐园、海洋公园,到现在也很火,游客很喜欢。

金波:湘湖三期建成后,基本上就恢复了古湘湖的水域。三期建设中,经历了什么?

韩长来:2013年7月18日,当时的区委书记俞东来在湘湖三期建设动员大会上提出,大干三年圆梦湘湖,这样湘湖三期建设就拉开了大幕。三期建设中最主要的一个难题还是用地指标的问题。在这一期工程中,我们要把湘湖的水面和钱塘江联通,光湖面就有近3平方公里。后来还是用应急备用水源扩建工程获得了省重点项目扶持,解决了5743亩农田的指标。第二个难题是土方去哪儿。一期挖掘土方近100万立方米,二期356万立方米,三期560多万立方米。560万立方米的40%也有200多万立方米,用大车装能从杭州排到拉萨。第三个难题是钱从哪里来。三期投资金额130亿元,超过了一期二期之和。2014、2015年正好是国家银根紧缩的时期,区内很多银行在湘湖前两期的建设中已经给予了最大的支持,这时候只能跨过钱塘江去找资金。好在杭州主城区金融的平台更大、量更大,最高峰的时候,有20多家银行来保障湘湖建设的资金。

三期对于湘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是湖面扩大后,小砾山引水枢纽改造升级,把钱塘江水引入了湘湖。这对湘湖来说是重大的利好。一方面,湘湖的水真正活起来,水质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游船可以通过引水枢纽入江,实现江湖的融通。这样一来,湘湖在旅游、水利方面的功能,就完整了。湘湖作为水利工程对于萧山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三江口的常水位是5.32米,湘湖是4.5米,城市河道是3.9米,阶梯型的水位差正好可以实现自然引水,让萧山城区的内河水系能够源源不断地有活水引入。

第二件事,在湘湖三期中,我们建设了七彩绿道。如果说一期的湘湖是古朴风,到了三期已经和现代休闲运动接轨了。这里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巧合,三期的环湖绿道完成后总长是7.7公里,规划工程人员又去测量了一下一期、二期的游步道,也分别是7.7公里左右。环三期加起来,正好是半程马拉松的距离21公里。我们当时就说,这也是无心插柳,但这个巧合真好,为湘湖开展休闲运动奠定了基础。

第三件事,2015年10月,当时的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17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湘湖上榜了。这对湘湖、对萧山来说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要知道这个时间倒推10年,湘湖还是两个挖砖泥留下的坑,即使是萧山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旅游项目杭州乐园也才20年。年轻的湘湖,年轻的萧山旅游产业,在这场比拼中展现了非凡的实力。在申报阶段,全国有65家单位参加;第二轮筛选专家考察、督察员暗访,非常严格,淘汰了30家。到了第三轮,35家变成了21家。最后第四轮,是在专家团面前集中评选,那真是同台竞技,21选17,湘湖成功了。

2016年9月,萧山有一场举世瞩目的G20峰会,湘湖三期试开园,9月30日正式开园,湖面的恢复景区的建设基本上是完成了。我也在那年的12月调离湘湖,调任其他岗位。

金波:所谓的一期、二期、三期,更多的是从湘湖的旅游度假区的功能建设上来说。但湘湖对于现在的萧山来说,还是一个新城、一个平台、一个产城人文融合的示范。您怎么看待湘湖在这方面的定位。

韩长来:是的,湘湖是全方位的。在聊这个话题前,我想说说曾经一度出现在湘湖的金融小镇,现在的慢生活街。其实,湘湖三期在规划的时候,原金西村这个位置就是慢生活街区,是要有生活气息的街区。当时,我们还去哈尔滨中央大街学习考察。设计中的慢生活街区里,是石材路,有轨电车,在叮当声中车辆驶来。但,那时突然兴起一股金融产业的风潮,大家就认为要把金融产业引入到湘湖来,成为一个新兴的业态。但是,当时的时间非常紧,为金融服务的配套跟不上,真正的金融产业引不进来,导致最后特色小镇摘牌,又慢慢转成慢生活街区的形态。提及这点,是想说明,新城的概念,是产业、城市、人文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概念。不能为了产业而产业,为了城市化而城市化。

2012年湘湖旅游度假区和闻堰街道的合并,也是想通过经济主体和社会管理主体的融合,促进这个区域的整体协调发展。当时,我是想通过做事情来完成两个单位之间的磨合。5月合并,10月就比原计划提前启动了湘湖农场的搬迁。但这还不够。越是深入,越觉得经济和社会确实是要同步前进的。比如闻堰街道,2006年以后,闻堰除了人民公园、文化体育中心两个惠民设施外,基础设施几乎是停滞状态,特别是教育。2015年三江口村拆迁完成后,我们马上启动了闻堰老街区块征迁清零突击、东山陈区块拆迁,主要是想把闻堰城市发展的历史欠账还上。现在老街留下来了正在全面开发,闻堰初中迁建完成了,但还不够。闻堰要有和湘湖匹配的居住创业环境。

就产业来说,闻堰的传统产业是五金制造。早些年就有些落后了,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的提升,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时代大道沿线,现在是萧滨一体化示范区,要充分借滨江的势实现产业转型。产业提升了,人居提升了,湖与城才能融合。这也是留给湘湖保护与开发继任者的课题。

红旗插满时人人热泪盈眶

金波:在这20年中,您很长时间在区政府办公室工作,也经历参与了湘湖保护与开发的过程。对这20年,有哪些场景让你印象特别深的。

傅嘉宾:湘湖的保护与开发,从很早就开始提出来了,特别是民间的呼声很高。湘湖区域,当时是属于城厢街道。那个年代的老城厢们,对湘湖这个区块有很深的情结。我是1996年调到当时的市政府办公室的,印象特别深的是,许市长(许岳荣,时任萧山副市长)的驾驶员,就是一个老城厢,出车的时候,总提起湘湖,湘湖的历史啊、水域啊,想着有一天湘湖能恢复成湖。那个时候,湘湖与其说是湖不如说是河——湘河。

到了2000年前后,关于恢复湘湖的民间呼声已经很高了。每年两会,关于湘湖的提案、建议,越来越多,渐渐成为一种集体共识。那时候,关于湘湖的提案、建议后面,往往是长长的一串签名附议名单。当时的党委政府也听到了这种呼声。历史上的湘湖,经历了诸多变迁,有时是湖,有时是田,那时候是厂,这跟历史境遇有关。老百姓,肚子饿了要种地,发展时期要办厂,经济好了追求环境、情怀,这是时代的大势。其实,在王建满任书记的时候,就定下了恢复湘湖水面的基调。

2003年,政协提的那份调研报道,因为得到了党委政府的正式响应,现在普遍认为是湘湖保护与开发的开始。为什么恰恰是2003年,一方面是萧山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这个阶段,有实力去回应积累了多年的民间呼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个事情倒逼了萧山下定决心干这件事。当时杭州乐园已经在萧山做旅游产业。杭州乐园的董事长黄巧灵,联络了“世界休闲”组织,这其实是个民间组织,但当时的杭州市也需要向世界推荐旅游产业。几方面联合包装后,就催生了首届“世界休闲博览大会”,要办大事,要有拿得出手的休闲旅游景点,湘湖保护与开发,这时候就箭在弦上了。

金波:湘湖征迁,对萧山的城市化进程意义很大。可以说是萧山第一次这么大规模的征迁。您当时也参与了这项工作。您觉得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傅嘉宾:湘湖保护与开发是萧山改革开放以后,意义非凡、规模空前的一项民心工程,难度同样超乎想象。

首先是历史遗留问题多。据我所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湘湖区块就对村民建房进行了控制。到了2003年,要动手征迁的时候,村民们的住房已经停滞13年没有发展了,相应的对征迁的期望值也就相对高一些。其次是规模大。当时区委区政府的决心是很大的,湘湖被称为萧山的“母亲湖”。这么多年的夙愿要去实现,就像“圆梦”一样想做得尽量完美。这就决定了当时的征迁规模是1402户4000多人。这对当时的征迁组来说,是从未遇到过的挑战。第三是情况复杂。湘湖区域,有村民、有居民、有企业职工(企业还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有农场职工,要把这碗水端平,太难了。这些情况也导致了在2003年到2004年的这一段时间里,征迁工作进展缓慢。其实,那一年参与工作的征迁干部也难,走村入户得不到理解,制定政策找不到方向,同步还要反复选址确认安置区块。但这一切,都为后来征迁工作的推进积累了经验。

我是2004年被提拔为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配合当时分管商贸、旅游的副区长张振丰开展工作。张副区长是1968年(出生),我是1969年,当时任秘书的俞沈江是1970年,都很年轻。因为征迁推进迟迟不能破局,区里决定让我们专职投入到湘湖保护与开发的工作中来。一上来就碰到这么个大工程,我个人的压力是很大的。有一个场景,印象特别深。时任萧山区委书记的王金财,在一次会议之后,用那双特别有神的眼睛望着我,问:“湘湖征迁,你有没有把握。”那种眼神里充满期待,但我竟然答不上来,是真的心里没底啊。

2005年5月19日,四套班子领导去西溪调研后,湘湖征迁开始破局。那时,西溪湿地也是杭州市发展旅游业的一个重大项目,跟湘湖的情况有点类似。这次调研的前期工作,是我和韩长来一起去的,主要是学习了西溪湿地项目征迁工作的组织构架、人员组成、政策制定依据等等,对我们开展湘湖的工作帮助特别大。

湘湖保护和开发,征迁是第一难。区委区政府的意见是一定要举全区之力啃下这根硬骨头。指挥层面,当时的区委副书记周先木是征迁指挥部的总指挥,副区长张振丰是副总指挥,区人大的王仁庆副主任、区政协的金志桥副主席两位老同志德高望重,也是副总指挥。接下来就是要从全区各镇街部门选派真正能干的干部集中办公来做征迁工作。我和韩长来负责草拟名单。既然是拆迁,我们俩又都是城建线出身,我们就对着全区干部名单,从各镇街的副书记、城建副镇长(主任)、人武部长等方向,挑选干部任征迁组组长。组织部又从区管后备干部中抽调,加上城厢街道的力量,这样最终形成了由108名干部组成的征迁工作队伍。后来,外界说我们是“湘湖108将”,那时的难和苦,只有经历过的人知道。工作组上门做工作,群众不理解不配合,门都进不去。我们专挑人家吃饭的时候进去,这样能与尽量多的群众接触。往往是村民们自顾自吃饭,我们饿极了就干嚼方便面,跟群众讲湘湖保护的意义,讲政策,讲情感,真的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人啦,都是有感情的,渐渐地群众和征迁干部之间的对峙状态就开始改变。后来说的湘湖拆迁精神中“真情实干”四个字,我觉得是最核心最贴切的概括。

2005年5月,首届世界休闲博览会的日期定在2006年4月22日。一年不到,要拆出来,建好一湖三园,时间太紧张了。6月,在城厢街道办事处2楼的大会堂里,召开湘湖保护与开发征迁动员大会,所有人斗志昂扬,场面很是振奋。征迁的难、苦,很多人都回忆过,我特别想说,我们的征迁干部实在也是动足了脑筋。我们设计了评估奖、签约奖、腾房奖,每个奖项的设计、金额、时间节点,都是深思熟虑过的。从6月到10月底,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湘湖的征迁从开始到结束5个月,我至今记得两个细节。一个是7月31日24点,评估的时间节点,墙上的进度表,一面面红旗插上去。一个是10月31日24点,签约的时间节点,也是一样,到了最后时刻,红旗全部插满的时候,整个指挥部人人都热泪盈眶。

副总指挥张振丰,后来在很多场合都提到过:“做过湘湖征迁,任何事情我都做得好。”这种感受,我也有。难的时候,就想想那些日子。

金波:湘湖是萧山人的母亲湖,圆了湘湖梦,萧山人无不点赞。它对萧山的社会经济起到了什么作用?

傅嘉宾:湘湖,不仅仅是一个湖,一个景观。从湘湖一期二期三期以至于后续的发展来说,有文化意义、生态意义,也有带动产业发展的经济意义。在此之前,萧山给人的印象是经济强,三产服务业很弱。湘湖保护与开发的初衷,是“圆梦母亲湖”,但触发这个工程的契机,其实是当时的萧山急切地要以旅游业带动发展三产服务业。事实证明,湘湖确实起到了这个作用。2006年的休博会,简直是给我们打了一波免费的国际广告。开幕那天,是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来参加的。后续,休博园里百城馆一个接一个亮相,每个城市都请来自己的形象代言人,我记得衢州就把周迅请来,那时正是她特别火的时候,那一段时间,很多媒体把镜头固定在了萧山。每个城市日的时候,当地政府或是旅游部门也会组织市民来捧场,一湖三园成了必去的地方,这不就是初级的旅游业么?那时候,萧山每天都很热闹。旅游产业也从无到有、借船出海,得到了很好的一波带动。

那一年的7月,萧山晋级“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城市10强,当时的媒体都说萧山的旅游业发展也成为和工业发展一样的奇迹,是一匹黑马。那确实是萧山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湘湖边的极地海洋世界,就是那时候引进的。当时,这个项目在余杭和萧山两个区之间做选择,最终选择了萧山湘湖边,建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极地海洋世界,名噪一时,游客也纷至沓来。湘湖美起来后,政府也特别重视让湘湖热起来。各种旅游设施、服务设施、配套设施,都是优先考虑湘湖。当然这个过程中,也是非常慎重,比如游船的样式、绿化的选择、桥梁的样式名称等都公开征集,反复研讨。所有人都奔着一个目标,要把湘湖建设成精品。

有一次,当时的萧山区长郑荣胜在央视上这样介绍萧山,“浙江文明之源头、浙江交通之枢纽,浙江经济之首富,浙江休闲之胜地、浙江民生之乐园”,其中的两个“之”就直接和湘湖相关。到了2008年,湘湖被评定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这速度,也是很了不起的。

后来,我到别的条线上工作,湘湖二期、三期参与得不多。但对湘湖我一直有特殊的感情。特别是一期。一条条的堤、一座座的桥,甚至是树,都感觉特别亲切。到今天,我还记得湘湖一期征迁的户数是1400多户,涉及人口4000多人,建成区域是4.64平方公里,水域的平均水深是30米。湘湖啊,对萧山人来说,是文化、是休闲、是自豪自信。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金波  

编辑:值班小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