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部门新闻 >  宣传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萧山这个男人的感人故事,你听过吗?

[ 宣传 ]    
2023
06-13
11:06

日前,第八届萧山区美德标兵先进事迹巡演巡讲启动,“美德标兵”既是萧山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道德标杆,也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在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孝老爱亲、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的时代光芒,是“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在当代的最好诠释。宣讲员们用生动的语言,讲身边人,讲身边事,凝聚起美德的力量,掀起学习美德事迹的热潮。

这次区文明办邀请萧山区“美德标兵”先进事迹宣讲团成员黄钰纯,为大家宣讲孝顺“儿子”俞海泉的动人事迹。

托起“夕霞”写赞歌——俞海泉

上世纪60年代,俞海泉出生在所前镇的一个贫苦家庭,母亲早年中风,生活的负担早早地就落在了他一人身上,因为家中清贫,俞海泉的妻子在儿子一周岁零一个月的时候离开了这个家,他含辛茹苦独自拉扯孩子长大。几年后,儿子因遗传因素被确诊为四级精神残疾。这个消息,犹如一记重拳,狠狠地捶打在这个男人瘦小的身躯上。然而他并未屈服,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无限热忱,用自己瘦弱的双肩为孩子搭建起了名为“家”的港湾。

生活的不幸,俞海泉从未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相反,他把有限的光阴全部奉献在了照顾孤寡老人上,用自己的坚毅和无私,谱写人间大爱,传递温暖人情。

村里有一名叫戴阿埭的老人,戴奶奶育有两女一儿,一个女儿七十多岁了,另外一个女儿和儿子也去世多年,外孙女忙于工作。从2009年起,俞海泉把这个与他没有血缘关系老人当成自己的母亲一样来照顾,平日里总会带点自己种的小菜去看望老人,自家煮了好吃的也不忘给老人端一碗过去,天气好时俞海泉还会帮老人晒洗被褥,陪老人聊聊天。俗话说事不在难,难在坚持,这些虽然都只是生活中的小事,俞海泉却坚持了11年。

有一天,俞海泉去看望老人,发现老人饭量明显减少,连平日里最爱吃的饭菜都没有胃口,也比平日里更显得沉默寡言,十分异样。于是他赶紧找了另一位村民,两人合力把老人送去医院。在住院的5天里,俞海泉知道戴奶奶外孙女忙,顾不过来,就夜里帮着伺候老人,端屎端尿,就是亲生儿子也往往掩鼻头疼的事,他竟然毫无怨言习以为常,他怕老人营养跟不上,就特意在家里做好易于消化的饭菜喂老人,还时时宽慰老人。俞海泉尽心尽力的照顾着老人,就连病房的护士都对老人说:“您真有福气呀,有个这么孝顺的儿子。”俞海泉的大爱早已超越了血浓于水的亲情。

的确,正如那个护士说的,俞海泉真是一个大孝子,一个比亲儿子还亲的大孝子。就这样,老人竟又从儿子离开时的90多岁又活到了103岁。老人离去后,俞海泉依然在尽着孝,头七、二七,三七……俞海泉每天还给戴奶奶的小屋开开门,敞敞风,还在为老人的身后事忙碌着……

戴奶奶只是俞海泉众多帮助过的老人中的一员,村里还有一位徐姓老人,他经常对老人嘘寒问暖,后来老人不幸得了食道癌后,为了照顾方便,干脆陪在老人家里睡,为老人擦身洗裤子。不仅如此,老人走后,其老伴后来生病也得到俞海泉的精心照顾,为她买鞋子,买馄饨,买饮料,买冰棍……

俞海泉这一生照看过多少老人,他也说不清了,他就觉得只要村里人有需要,老的、小的,谁家有困难,自己都要尽可能去帮一把。当有人夸赞他时,俞海泉总是很腼腆地说,这都是他应该做的,村里有好多老人曾经对他的好,他都一一记住了,在他艰难的岁月中,家里时常受人帮助,他记得那时候戴奶奶就帮着他手不太方便阿妈梳头,那位开着小店的徐大爷,知道他家中困难,在他结婚时买烟买酒从不赚钱……这些,他总念叨着。“知恩图报、传递大爱”就是俞海泉简单的底层逻辑。

曾有人问俞海泉,你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为什么还要照顾这些孤寡老人。俞海泉说村里老人多,有许多子女亲人因工作忙碌照顾不到,我是做短工的,不出远门的,有时间帮大家看望一下老人,不过是人之常情。我虽然因为儿子的病,不能享受到被人照顾的幸福,但我能体会到每一个老人渴望被关爱的心情,我照顾能照顾到的老人,希望更多的人能这么做,让每一个老人幸福,我也感到幸福。

俞海泉的确只是一个平凡的短工,但他用时间证明,“短工”也可以融入生命的长度,成就跨世纪的平民工程。

他,俞海泉,一个用双手托起唯美“夕霞”的平民英雄。

巡演巡讲使“美德标兵”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深入人心,在引导广大群众感受道德风范、汲取道德滋养、弘扬道德力量的同时,为萧山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支撑。

近期,第八届萧山区美德标兵先进事迹巡演巡讲已陆续走进全区各镇街,持续展现美德风采,厚植文明沃土。让先进典型事迹走进群众、感召群众,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来源:萧山网  

作者:记者 邱璐 通讯员 高瑛颖  

编辑:陈茜如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