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国内 > 

男生恶意P图造女生黄谣,苏州大学:开除学籍!对话录音曝光:“我就是心理变态”

[ 国内 ]    
2023
03-21
17:29

近日,一篇题为《被挂在黄色网站上的女孩们》的文章在网络上传播,引发关注。

作者在文中称,某211大学一名男生系自己的高中同学兼曾经好友,这名男生多次将女性同学、好友发在朋友圈的照片,发到色情网站上,并恶意p图和造黄谣。

图片

视频来源:看看新闻


男生恶意P女生图发色情网站

苏州大学:开除学籍

据发文的网友称,从2022年5月14日到被发现,该男生先后更新了十一篇帖子,涉及对象还包括他的高中学妹和其他朋友以及大学同学。

受害者为了找到造谣者花费了半年时间,这期间她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该网友表示,在关于她的帖子里,男方通过P图、造谣、辱骂等方式羞辱她,还在评论区泄露了她的个人信息。

她不仅要承受来自网络上的谩骂和攻击,还要忍受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痛苦。

@苏州大学 官方微博18日发布通报:3月17日晚,网络平台出现我校一学生恶意P图侮辱女性的网帖,引发舆论关注。

我校高度重视,已于第一时间启动调查程序,后续将根据调查情况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图片

3月19日凌晨,苏州大学再度回应学生恶意P图侮辱女性:经调查核实,我校学生赵某某违法行为属实,公安机关已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依照学校相关规定给予该生开除学籍处分,后续将按程序办理。我校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将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切实维护学校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感谢广大网友对我校的关心关注!

图片


男生被判拘留10日,暑假执行

受害者:决定不采取自诉

受害者张女士表示,她是2022年5月被朋友告知,自己照片被发到网络,并被恶意诋毁配上污言秽语。当晚她就选择报警,没证据并不知道是谁发的,她决定自己调查。

张女士发现11篇帖子,这些照片大部分来自朋友圈,她怀疑是熟人所为。张女士通过核对共同好友的方式将怀疑范围缩小,最后锁定赵某某。

2023年1月,张女士找到他本人对峙时,赵某某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但毫无愧疚悔改之意。据媒体报道,赵某某与受害者对话曝光,赵某某自称“我就是心理变态”,并求张女士不要在网上公布该事。而张女士表示,“没有什么可协商的”。

视频来源:百姓关注

2023年2月,张女士去派出所做笔录时,警方表示,据赵某某交代总共发帖20余篇,但将其抓获时内容已被完全删除,具体涉及内容不得而知。

3月9日,张女士接到派出所打来的电话,赵某某因传播淫秽物品罪,被判拘留十天,定于2023年暑假执行。

3月18日晚,张女士发文称,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帮助,因为一些考量,决定不采取自诉。因各种原因,最终决定把帖子删掉,希望大家都能回归正常的生活。

图片


造黄谣会涉及哪些违法行为?

如何惩戒?

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管志强向记者表示,造谣主要涉及以下法律问题:

· 从民事层面来说,造谣侵犯了公民个人的名誉权和肖像权,公民有权请求停止侵权、恢复名誉和赔偿损失。

· 从行政层面来说,行政机关可对造谣、传播谣言者处以罚款和拘留的行政处罚。

· 从刑事层面来说,故意采取P图等形式,歪曲他人形象,传播淫秽信息,涉嫌侮辱罪;将淫秽信息上传至第三方平台,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如果以此牟利的,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目前而言,在信息化社会,造谣实施起来较为便捷,违法行为人具有隐匿性,受害者维权成本较高。”管志强说。

北京京师(天津)律师事务所刑事辩护专职律师郭凯表示,事件中的赵某某将恶意制作的淫秽图片在网络上传播,是一种捏造事实并公然贬损特定自然人的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视其行为严重程度,可能构成侮辱罪。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赵某某发布的诽谤信息中,针对同一被害人的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即构成犯罪,应当予以刑罚处罚。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可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他解释说,侮辱罪是“亲告罪”,即受害人告诉才处理、不告诉不处理的犯罪。“除非这种犯罪达到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程度,否则在受害人不告诉的情况下,即使司法机关知道侵害事实的发生也不予处理。”

事件中,部分受害者已经报警,郭凯指出,司法机关有权根据网帖的浏览量等情节,对赵某某行为是否构成侮辱罪进行审查。

“从另一方面来说,赵某某将淫秽图片在网络上传播的行为本身还有可能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当然也要看其行为的严重程度。”郭凯说。

按照相关司法解释,如果其行为有盈利性目的,被传播的图片如被鉴定为淫秽图片,且实际被点击次数超过5000次,其行为即达到犯罪的立案标准。即使没有盈利性目的,淫秽图片被点击次数超过10000次的,一样构成犯罪。即使未达到犯罪标准,也可以依法给与治安管理处罚,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对赵某某的行为可能构成哪个犯罪,需要按照两个不同的罪名进行审查。如果都构成的情况下,属于同一行为构成不同的罪名,应当择一重罪处罚。”郭凯说。


造谣张张嘴,辟谣跑断腿

受害者应该怎么办?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沈春认为,谣言的危害性不亚于暴力犯罪,受伤害的被造谣者应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害者可以起诉对方侵权,严重的话,还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权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首先,起诉对方侵犯名誉权。民事性质的名誉侵权行为在违法程度上轻于诽谤犯罪行为以及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而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

其次,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情节尚不够成刑事犯罪的,作为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处罚。“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建议受害人尽可能固定好对方违法行为的证据。”沈春说。

他特别提醒,发现自己被造谣、被侵权的信息之后,需要及时固定证据,通过下载、截图等方式保留相关证据。在证据没有灭失之前,尽快对能够证明侵权结果的电子数据进行证据公证。

同时,要将保存的证据提交给相应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即信息传播平台),要求其采取必要措施阻止侵权行为。

最后,起诉平台,要求提供造谣账号的实名信息,之后起诉账号本人,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那些被造黄谣的女性

女性被造黄谣的案例并不在少数,近年来,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的案例只能算是冰山一角。

2021年11月,一名博主发帖称,自己与外公两年前拍摄的游玩和纪念照片,被一个叫“飞哥在东莞”的账号造谣,该账号盗用博主照片并配文称:73岁东莞清溪镇企业家豪娶29岁广西大美女,88W礼金+一套80W二房公寓+豪车一台。“老夫少妻”的谣言给博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2022年7月13日,郑灵华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自己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给爷爷惊喜的照片与视频。因为一头粉发,这条记录生活的图文被不少营销号盗取并进行的新的叙事,有网友造谣“老少恋”,有网友造谣郑灵华是酒吧的“陪酒女”、“不正经人”、“红毛怪”……在流言蜚语的折磨之中,郑灵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图片

2023年2月20日,演员朱丹妮在某视频APP上,发布了一则自己在练习空中瑜伽的视频,被部分网友称视频在“打擦边球”,有性暗示,还有部分暴力语言涉及其父母。

……

水面之下,在这些新闻下方的评论区,在社交平台的博文里,许多女性都在分享着自己被造黄谣的经历。

图片


女生为什么总是被造黄谣?

最近这个问题在知乎上很火,高赞的一条回答引用了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的一段话:

“他已经三十二岁,还没有结婚,……他的脸同诗文一样不招女人喜爱,所以他因为接近不了女人,因此而恨女人。

看到别人和女性一块走,他马上想到一些最脏最丑的情境,并去写几句他自以为最毒辣,而其实是不通的诗和文,发泄他心中的怨气。他的诗文似乎专为骂人的,而自以为最富有正义感。”

有些思想龌龊的人,总是想要借着伤害、诋毁他人,来满足自己可怜的自尊,来获得虚假的满足感。

然而被造黄谣的,只有女性吗?并不,黄谣的攻击不分性别,部分男性同样也会成为受害者。

小红书博主@黄豆老湿由于长相秀气,就曾被班里同学造谣是同性恋。许多男艺人也曾深陷被造黄谣的漩涡之中。

性别社会构建理论认为,性别是社会符号的创造物,人类对性的表达和认知一直处于话语权力的构建之中。古往今来,女性长期被作为男性的欲望投射,为其带来视觉快感与需求满足。在传统的两性地位构建之中,女性承受着男性的凝视。

本质上,造黄谣这件事本身仍跳不脱“凝视”两个字,这里既包括了男性凝视,也包括了女性对男性的反向凝视。


需要有更多的人敢于发声

在我们的社会传统观念中,“性”总是一个被避而不谈的话题。“耻于谈性”在女性群体之间表现得要更为明显,发育羞耻、月经羞耻、身体羞耻围绕在几乎每一个女性的成长过程之中。

这种羞耻心理带来的沉默,容易让造谣者更加猖狂、肆无忌惮,助长了造谣者对其他女性伸出黑手的可能。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人敢于站出来,直面无中生有的谣言,揭露造谣者的丑恶面目,维护自身人格尊严,洗净泼在身上的脏水。她们的案例也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冲破羞耻心,迈出勇敢的一步。

受害者分享出自己的故事,也能够让更多人提高警觉,学习维权的方法。此次苏州大学事件便能称得上是一个典型案例,几位涉事女生有勇有谋,蛰伏数月,用分组发朋友圈请君入瓮、交叉核对共同好友的方式锁定嫌疑人、当面对质获取录音取得证据、网络公开陈情制造舆论的方式让造谣者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打击造黄谣,不仅仅需要受害者勇敢发声,更需要更加完备、更具针对性的法律法规为她们保驾护航,让维权之路不再如此艰难。


来源:萧山网综合央视网、苏州大学、百姓关注、极目新闻、九派新闻、澎湃新闻、广东新闻广播、新闻坊、每日经济新闻、中国新闻网、新浪微博等  

作者:  

编辑:蔡少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