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讲地名 湘堤六桥之引鹭桥

[ 审管办(行政服务中心) ]    
2023
02-08
09:18

引鹭桥位于望湖桥西北,于2005 年10月建成。为3孔石梁桥,用白石砌成。据《湘湖风景桥梁》记载,桥长4.80米、净宽2.10米。桥主孔高1.67米、跨径4.10米;两边孔高0.99米,跨径各为1.50米。桥两坡各有 7级台阶。桥面、台阶两边各置实体石栏板,间有望柱,柱头呈方形。这座桥古朴又典雅端庄,与周围的树林、草地、垒石配合得十分和谐。

2014年因建湘湖浅底隧道,湘堤封闭。2016年7月,湘湖浅底隧道开通,湘堤又对游人开放。这时的引鹭桥,面貌如前有所不同,桥面由4块长条石拼成,桥两头各置8级台阶,落坡处接平台;过平台又接11级台阶。桥身显得比原来高了,为通游船做了改建,还有望柱柱头的图纹均成为八卦图中的坤卦形了。                                      

引鹭桥,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桥名。要问这桥名的由来,与桥所处的位置相关。桥西是下孙文化遗址保护区。下孙文化遗址为跨湖桥同类型的遗址,考古工作者在遗址600平方米的范围内的发掘中,发现了60多个灰坑与柱洞遗迹。

灰坑,是人们用来储藏物品所挖的坑洞。灰坑积物中有很多的鱼类、贝壳生物的残骸,还有人工栽培的水稻谷粒。遗址表层堆有厚薄不均的沙层,中间混杂着大量的陶片、石器等人类文化遗物。出土的陶器在形态和种类上与跨湖桥的陶器相似。下孙遗址的文物标本,经碳十四年代数据测定,距今8000年左右。于是“跨湖桥文化”的命名得以成立。但下孙遗址的文物遗存非常脆弱,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发掘,作了回填重埋的保护处理,等以后条件成熟了再重新发掘。为了更好地保护这块八千年的古文化遗址,恢复原来的浅滩湿地,开辟成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滩地水浅,鱼虾聚集,草木杂生,引来大批白鹭栖息,就称这浅滩湿地为“鹭屿”。桥在“鹭屿”口,故名引鹭桥。

若坐游船游览湘湖,见这桥畔林间白鹭翩翩起舞,翱翔于翠谷碧水之间。由此会感受到:“舟中不觉青山转,埠外时见白鹭飞”的诗情画意。 


来源:萧山网  

作者:区审管办地名管理窗口  

编辑:桂信怡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