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讲地名 湘湖百桥之跨湖桥

[ 审管办(行政服务中心) ]    
2023
01-18
18:11

萧山地处萧绍平原,这一地区自古水网密布,而水脉上架起的座座桥梁,不仅给人们带来交通的便利,更是成为了文化融合的纽带和一个地方的亮丽风景线。

在湘湖风景区开发的过程中,萧山人民从萧绍各地抢救、采运了一批已拆毁的百年老桥或石材构件,坚持用传统造桥技术,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修建了以江南水乡风格为主体的桥梁108座。这些桥梁,承接着历史,更连接着未来。

今天萧萧就先给大家来介绍一下有“湖上第一桥”之称的跨湖桥。

跨湖桥,始建于明代嘉靖时,一桥卧波,横跨于湘湖葫芦形的狭腰处,为湖上第一桥。

嘉靖三十三年(1554),家住湘湖北岸的中书舍人孙学思,为方便与南岸姻亲吴家的往来,利用其影响力和财力,违反历代禁令,在湖中建了一座桥。桥两端筑以长堤,横跨湘湖,故名跨湖桥。

跨湖桥,是当时湘湖的标志性建筑,犹似一条飘逸的绸带绕在湘湖纤纤的美腰上,景色很美。

雍正六年(1728)重修跨湖桥,将石拱桥改为板桥,桥长四丈,桥门宽1丈2尺。嘉庆十二年(1807),又改建为石拱桥。光绪三十年(1904)九月,任葆真堂又一次重修跨湖桥。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炸毁了跨湖桥,抗战胜利后重建为石板桥。1961年,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1984年又建了一座双曲拱、双肋单波公路桥,以满足当时交通运输的需要。

自2003 年以来,湘湖经过有序的保护和开发,湖面辽阔,景色秀丽。如今的跨湖桥,以双桥形式呈现在碧波荡漾的新湘湖上。

重建的单孔马蹄形石拱桥,俗称老跨湖桥。2006年12月,按照1934拍摄的老照片复原重建。桥顶平面约9平方米,石板铺就,两坡置石阶,南24级,北18级。两边采用厚实的长条石作桥栏。桥面长2.80米、净宽2.40米,桥高4.74米,拱高4.10米,跨径6.73米。拱券纵联分节砌筑。

新跨湖桥,为2007年新建的五孔石拱桥。桥名由王冬龄书写。这座桥造型大气壮美,夹在两山之间,犹似一片带状的游云,飘曳在湖上,倒映在水中。新跨湖桥长90.90米,宽7.00米,高5.30米。桥面石板铺成,稍呈弧形。两边实体石栏板,30对望柱,柱头上石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桥上有联:

其一:八千年后古舟名世;三百顷前新水涵天。(高卓撰 王涛书)

其二:一带游云,遥割东西岭;数舟归鷁,轻移上下湖。(楼柏青撰 祝遂之数)

如今站在跨湖桥上,可东望2500年的越王城古迹,西眺8000年跨湖桥文化遗址。因此,跨湖桥不仅是湘湖的一个地标,更是一个文化的坐标了。


来源:区审管办地名管理窗口  

作者:  

编辑:桂信怡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