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部门新闻 >  宣传 > 

文明加速度|一年内二次捐赠,为患者送去“希望”,听听萧山这个医生怎么说

[ 宣传 ]    
2022
12-13
08:07

日前,萧山医院神经外科90后医生——金圣榆进行了淋巴细胞捐赠,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金圣榆完成了干细胞和淋巴细胞二次捐赠,只为能给素未谋面的“病患”送去生的希望。金医生的事迹也已经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之声等多家媒体报道。

十年前,正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就读的金圣榆在一次无偿献血中,加入了中华骨髓库:“进骨髓库,就是未来给一些血液病患者做捐献,当时觉得很有意义,就同意签字加入骨髓库。”

之后的几年,金圣榆多次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遗憾的是都只是初配成功,没有达到最后的捐赠配对要求。去年11月,金圣榆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说他和一位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初配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进行干细胞捐赠,金圣榆当即便答应下来。学医的他知道:非血缘关系之间造血干细胞适配概率极低,在三万分之一到一百万分之一的配对概率面前,每一对成功配对都无疑是“生命的奇迹”。

“一般高配成功,捐献后面的成功率会比较高,对患者后续的恢复也会比较理想,如果有这个机会让他好起来,我是一定会做这个事情的。“

在捐献前体检时,金圣榆的某项指标偏低,为此他积极干预调整状态,只为能在约定时间完成捐赠:“体检以后,凝血功能稍微有点不达标,当时考虑休息好,保证一定的运动量,让自己的生活习惯稍微优化一下,对这个有帮助。”

当时同事还担心他的身体状况是否吃得消,神经外科护士长刘静回忆说:“当时我们也说,小金啊你这么瘦去捐献合不合适啊?他就跟我说,护士长,一条命呐。”

在捐献前体检时,金圣榆的某项指标偏低,为此他积极干预调整状态,只为能在约定时间完成捐赠:“体检以后,凝血功能稍微有点不达标,当时考虑休息好,保证一定的运动量,让自己的生活习惯稍微优化一下,对这个有帮助。”

当时同事还担心他的身体状况是否吃得消,神经外科护士长刘静回忆说:“当时我们也说,小金啊你这么瘦去捐献合不合适啊?他就跟我说,护士长,一条命呐。”

今年1月24日,在连续注射了4天的动员剂后,金圣榆开始进行造血干细胞的采集。躺在采集床上,金圣榆的心情既期待又忐忑:“看到那个血流出去的时候心里有一点点小期待,有一点点紧张,希望过程中不要出现什么情况,因为采集的时间相对比较长要三到四个小时左右。”

因为双盲原则,供患双方不能知晓对方的情况,第一次捐献结束后,患者家属委托红十字会向金圣榆转交感谢信:第一封信表达了很多的感谢之情,提到了说,一开始得知这个病情家里是很崩溃的,知道捐献计划安排下来,他们非常放松,他们也哭了吧,信里简单表述了一下。

金圣榆回忆当时自己的心情有激动,但更多的是开心:“那肯定是比较开心的,总觉得,确实对他已经有帮助,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庭本身,其实帮到人一定是开心的,所有人都一样。”捐赠结束后,金圣榆当即就跟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达自己可以再次进行捐赠的意愿,“我当天就跟工作人员沟通,如果后续真的有需要的话可以随时联系我,因为我也担心,他们因为我的情况还想犹豫,有需要也会犹豫,因为怕我身体影响有问题。”

今年8月,金圣榆再次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询问他是否愿意进行二次捐献,此前受捐的患者因病情需要输注淋巴细胞。这一次金圣榆依然没有犹豫。11月23日,经过3个多小时的采集。金圣榆捐献了96毫升的淋巴细胞混悬液。完成第二次捐献患者家属再次写来感谢信,信中说到:“每当想到你的付出,我都泪流满面。世界上如此有爱心的好人,让我们碰到了。”

对于金圣榆充满爱心的行为,同事们并不意外,医生许冬冬说:“他都是这样的,不是说这一件事情对他产生什么特别看法,他这个人就是很有爱心的一个状态。老年病人,随着科技的普及,在生活中不是很方便,他是真的会提供很多帮助,且不说拿行李这种事情,更多的是电子化操作上的帮助预约、付款、结账还有费用清单,太多了。”

神经外科护士长刘静说:“我们觉得不是很意外,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我打个比方,我们病人出院了,我们这里外地人有很多,有时候病人回老家后会给金医生打电话,金医生就会告诉他吃什么药,他病人说我们当地没有这个药怎么办?金医生就会开出来给他寄过去。做到他这样像朋友一样爱护,像家人一样关心病人在医生里面他是做的非常好的。”

金圣榆的两次捐赠行为一经报道之后,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金圣榆说:“包括我的同学,在了解我的这个事情以后,看到相关报道以后,都跟我说了签字去加入中华骨髓库。包括我同事,我听到这些事情会比较开心。”

当下,金圣榆已经回归到了正常的工作当中,继续治病救人:“现在更多的考虑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完善,这个事件包括后续的宣传也会让我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一些,希望自己在自己的专业水平上能够避免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这对病人也是好事情。”


来源:萧山网  

作者:记者 周颖  

编辑:周颖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