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镇街新闻 >  益农 > 

郑剑锋:嬗变十年 盐碱地里开出“沙地之花”

[ 益农 ]    
2022
10-20
10:37

一排排民居井然有序,一方方农田硕果累累,一条条河流清波荡漾,走进群围村,跃然眼前的画面,满足了人们对美丽乡村的所有想象,也是人们期待中的村庄模样。然而,谁能想到,16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负债累累,矛盾错综复杂,群众上访不断,名副其实的贫困村、落后村。

群围之变,区人大代表、“领头雁”郑剑锋是关键。他以“奋斗之姿”踏上新征程,让“沙地之花”绽放在盐碱地。

2006年,时任杭州紫香集团副总经理的郑剑锋临危受命,毅然辞去了公司高管职务,放弃了优厚年薪待遇,作为“空降兵”“救火员”,担任起群围村的支部书记,担当起带领村庄致富的重任。

为盘活原村委办公房闲置土地,他积极争取多方资源,筹措资金90余万元,建起标准厂房,并进行公开招租,一下子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近200万元。此后,立足挖掘土地潜能,通过村集体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带领群围驶入发展快车道。

从围垦滩涂到良田美景,从贫困村到“富”与“美”的同频共振,短短十几年的时间,群围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村集体资产上升至11552万元,村集体可分配收入达426万元,人均可分配收入达50360元,一跃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遥想当初,郑剑锋刚接棒群围时,村集体经济只有26万元,刚好是去年的零头。“年底账上只有2万元,工程款还有六七十万元要付,村干部工资都付不出。”面对这一囧境,郑剑锋自掏30万元应急款,才避免给村干部打白条的情况出现。

2019年,群围村迎来美丽蝶变,成功通过区级首批美丽乡村提升村验收。为了探索长效治理模式,郑剑锋率先运用“积分制”助力“美丽庭院”建设,通过“每天半小时”全民行动,“每月一排名”机制管理,“每年五十万”以奖代补,转变村民观念,激发村民主动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

经过一年的实践,各类荣誉接踵而至,群围村入选了全国文明村、浙江省级民主法治村,并顺利通过杭州市级美丽乡村精品村验收,列入萧山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名录。

作为萧山区“智慧小脑”首创地、“清廉小脑”起源地,群围村还立足于“智慧小脑”数字化基层治理平台,创新设置“智慧党建”“清廉在线”等8个应用场景,实现治理创新、产业升级和民生福祉持续增进,让村民实实在在享受到数字化改革带来的红利。

城乡社区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单元,在推动共同富裕背景下,目前,由群围村、三围村和民围村共建的益农“共智富”联合体成为了萧山区唯一一个市级共富联合体。依托“共智富”未来乡村联合体,群围正开启“强村富民”的高质量发展和转型之路。

作为村庄带头人,郑剑锋带领村民走向共同富裕,作为连续10年的人大代表,郑剑锋更是不敢忘记选民的嘱托。从选民中走来,为选民发声,多年来,他一直关注农业农村的发展,特别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共同富裕,成为他聚焦的重点。今年两会上,他提交的《关于出台支持共富联合体建设相关扶持政策的建议》,引发代表们强烈共情。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如乡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等,这也进一步为我们探索共同富裕提供了方向与信心。” 未来,群围将深化聚焦“共智富”未来乡村联合体建设,整合形成“基层治理、产业共富”两大领域建设成果,走好一条产业强、治理优、村民富的特色共富之路。

时间镌刻出奋斗的年轮,盐碱地里开出“沙地之花”。如今,在群围村,“乡村让城市更向往”已从一句响亮的口号,成为不断发生着、延展着的幸福故事,人大代表郑剑锋也依旧豪情满怀,为乡村振兴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童志辉  

编辑:韩晨璐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