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部门新闻 >  博物馆 > 

宋韵烟火·礼仪篇⑦|听一曲宋琴琴声悠扬

[ 博物馆 ]    
2022
10-11
10:36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古琴,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最古老、最具艺术特征的土生土长的弹弦乐器,它早就与中国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古琴学历史悠久,历代古琴文化中,宋代可以说是古琴研究史上的一个闪光阶段。宋代古琴琴曲悠扬,琴家众多,不仅有宋代帝王喜欢抚琴,文人士大夫、隐士等皆以抚琴为雅。宋人无不以能琴为荣,弹琴、听琴、品琴、鉴琴等。两宋时期,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古琴流派,众多的古琴名曲也在此时应运而生。

要说宋代的古琴文化,那必然要提及宋代的皇帝,在唐代,因为受到外来音乐的影响,古琴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但到了宋代,古琴的地位迅速得到了恢复,这离不开宋代皇帝的“助力”。宋太宗赵光义爱古琴,他聘请当时琴技数一数二的朱文济等人为宫廷待诏;会修改一些琴曲的名字,如把隋代的《石博金》、《不换玉》改成《楚泽涵秋》、《寒门积雪》这样听起来更文艺的名字;还给古琴加上了两根弦,由七弦变成九弦,大大丰富了古琴的外观。宋徽宗赵佶也是一个精通音律、晓知古琴的人,他一生痴迷于收藏古琴,特意设立“万琴堂”,广征南北名琴,相传他的“万琴堂”内藏有唐代著名的“春雷琴”等。他的传世名画《听琴图》就是其听琴作画的最佳代表作,画中的他端坐在琴前,大臣位列左右,全神贯注地聆听,身旁几案上玉炉飘香,身后松树倚靠,整个场景美不胜收。

《听琴图》(局部) 宋 赵佶 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古琴音乐在隋唐之前的发展,更多只是关于个别琴人和他们演奏的琴曲的记载,如俞伯牙的《高山流水》等;阮籍的《酒狂》等。但发展到宋代,古琴产生了许多师承渊源、世代相传的艺术流派,因地域的不同或师承、琴谱版本的差异,流派的产生是在自然不过的。早在唐代,赵耶利便提出过“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朱长文《琴史》)”的地域之别,就师承而言,唐代也有沈家声、祝家声等流派,宋代对流派的分野也是一样,随着大量古琴曲、琴谱和琴学专著的涌现,民间造琴技艺的提升,宋代社会也形成了很多各有特点的古琴流派。

在这众多流派中,要数郭沔(miǎn)开创的浙派最为著名。浙派作为一个成熟的系统,一般被视为古琴界第一个成体系的大流派。浙派古琴具有“质而不野,文而不史”的特色,郭沔吸纳当时偏于“刚劲”的“京师派”(承自北宋都城汴梁)和偏于“纤丽”的“江西派”之长,加以融会贯通,为“浙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郭沔和他的弟子刘志芳,再传弟子毛敏仲、徐天民等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浙派”古琴“平淡清越”的风格。同时代的其他琴派更注重于弹奏旧曲,而郭沔开创的“浙派”则是新旧兼攻,特别是加强了新声创作。总之,无论是在整理旧曲、创作新声方面,还是在授徒传艺方面,浙派琴家都颇有建树。故此在当时的古琴各派中,浙派尤其受到人们的推崇,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宋代的古琴文化自然远不止这些,宋代的古琴发展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也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代,琴在宋人的生活中是普遍的,借琴抒发内心各种情感对宋人来说颇有心得的,正是由于宋人的爱琴,才使我们中华民族这一古老的民族乐器没有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潇湘水云》(郭沔创作的中国古琴曲)、《庄周梦蝶》(南宋毛敏仲所作古琴曲)......每一首动人的琴曲背后隐藏的故事,每一架古琴背后承载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让我们一起静下心来,听一曲宋琴琴声悠扬。


来源:萧山博物馆  

作者:  

编辑:王佳琪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