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镇街新闻 >  河上 > 

​慢读旧时光,领略古宅中走出的人生风景

[ 河上 ]    
2022
10-08
10:51

萧山迹忆·行走

河上手绘导游图

“空军抗战纪念馆”

抗战期间萧山县政府机要室旧址

瞿缦云故居

“越中山水绝纤尘,溪口风光步步新。若得会稽藏拙去,白云深处亦行春。”九百多年前,范仲淹任越州知州,在游览河上镇境内的玉峰山时,曾作诗《寄题溪口广慈院》,盛赞了当地的好山好水好风景。

当然,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诗意栖居理念的提升,村庄也渐渐增添了新的景致。如果赠你半天光景,游一游河上,你会去街市纵横的徐同泰老街回味百年前的繁华盛景?还是去凤凰坞村的户外基地与大自然来一个大汗淋漓的相拥?今天,我们不妨从河上的乡村博物馆出发,走进一座座老宅子,与先贤来一场近距离的邂逅。

小燕子魏风江

中印友好的使者

“我周游世界,跋山涉水,花了那么多钱,走了那么多路,阅尽世间万物,可这一切我都没记住。独有我家门外,一株小草嫩叶上,冒着一滴露珠,它映出通天寰宇。”

这是刻在魏风江纪念馆门口一座小石碑上的泰戈尔的诗句。走进河上镇东山村上山头27号,一座翻新的旧宅焕发新生,这是魏风江的祖宅,旁边一座老宅也正在修缮。 宅院入户门内矗立一面墙,雕有泰戈尔的简笔画像,还有一句话:“你是第一只从中国飞来的小燕子”。让人不禁对屋主的人生经历产生好奇,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联系,让一个世界级的文学泰斗,这么亲切地称呼他为“小燕子”。

魏风江1912年出生于萧山河上店,自幼聪颖,1933年毕业于“五四”名人匡互生所创办的立达学园。1924年4月,印度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来中国访问,在演说中提及他在国内所办的国际大学,希望各国学子能够到那里相互学习各国历史文化,沟通各国人民的感情,他非常希望能有一位中国学生一起完成这项使命。

蔡元培同样有促进中印关系的愿望,他成立了“中印学会”,并亲任会长。1933年,经谭云山推荐,蔡元培选派魏风江去泰戈尔办的国际大学攻读印度历史和文学。魏风江只身一人前往,是国际大学唯一的中国学生。获硕士学位后魏风江被聘为国际大学中国学院教授。

见到泰戈尔时,魏风江恭敬地送上了两本线装的李杜诗集。泰戈尔亲切地招呼他,对这个中国来的学生很是喜欢,并将他比喻为第一只从中国飞来的幼燕,欢迎他筑巢在圣蒂尼克坦,同国际大学的学生一起生活和学习。当得知魏风江是杭州人,泰戈尔又谈起了许多他在中国杭州时的美好回忆,那里的湖光山色和传统文化让他深深留恋。

泰戈尔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魏风江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受益良多。4年后,国际大学有了新的发展——要成立中国学院了。1937年4月,当魏风江受泰戈尔和谭云山的委托,向圣雄甘地报告中国学院成立的情况后,又受邀在“真理学院”学习了一段时间。1939年,魏风江在印度6年的学习生涯告一段落。在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先后在浙江、上海的大中学校任教。

为了纪念恩师,他曾在自己住房里专辟一室作为泰戈尔纪念堂,不断在报纸发表促进中印友谊的文章,并撰写有关泰戈尔的回忆录。1986年魏风江写的《我的老师泰戈尔》出版。

此后,魏风江在杭州多次受到印度总统,以及印度总理的探望,受到极高的礼遇。魏风江竭尽一生精力致力于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事业,2004年3月5日晚,他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享年93岁。得知魏风江教授去世的消息后,瓦杰帕伊总理和拉吉夫·甘地的夫人索妮娅都给魏风江女儿超云发来唁电。印度驻华大使苏理宁和印度驻上海公使专程赴杭州魏风江教授家慰问,赞扬他为中印友谊和两国文化交流所作的杰出贡献。

河上镇东山村书记徐国栋,时刻关注着河上的魏氏家族和这位伟大的老乡,他告诉我们,那个时候从桐庐到萧山这一带,路上挑货的,但凡扁担上有魏字的,挑到哪里都没有人敢去干扰。

医者瞿缦云一生革命老当益壮

在河上大桥村,有一座整修一新的四合院——瞿缦云故居。故居内用草书写的“老当益壮”四个大字遒劲夺目,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在瞿缦云60岁寿辰时亲笔题写的贺词,原件收藏于中央档案馆。

瞿缦云出生于河上镇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年少时勤劳朴素,勤奋好学。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梅藤根创办的广济医学专门学校(浙大二院前身)。只是,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瞿缦云还未及正式毕业,就投身于革命。他与同学一起,冲破学校的阻拦,救治伤员,后到上海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先后分派到汉口、南京等战地救治伤员。回到萧山后创办了萧山第一家西医院“萧山医院”。

1927年,瞿缦云深受革命精神的感染,主动参与农民运动。他不顾个人安危,用医者的身份掩护同志,秘密联络上级,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还介绍和培养了“铁血团长钟阿马”等一大批农民党员。

瞿缦云这一生,离不开“医者仁心”四个字。1937年3月,日军大举侵华在即,瞿缦云奉命到了陕甘宁边区的延安。抗战全面爆发后,大批青年投奔延安,他的工作量也骤然增加。患上了严重风湿病的他,依旧坚守岗位,无条件地服从组织上的频繁调动,尽自己所能精心救治伤病员。不少伤病员都说他“越老越精神”。正是这份对于生命的敬畏和负责,瞿缦云六十寿辰时获得了毛泽东同志的亲笔题词。

瞿缦云的自学能力极强,原本学西医的他,为了把针剂留给其他更需要的病人,他学习了中医针灸治疗自己的风湿关节炎,待病情好转再服务其他病者。

除了医者与革命者的身份,他还担任卫生部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中医研究院图书馆主任,作为一名教育者为国家培养新的医学人才,退休后又义务担任街道干部,为新中国的建设尽心尽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1962年,瞿缦云与世长辞,享年80岁。

瞿氏家族人丁兴旺,从南宋至今已传三十余世,史上有不少人中了举人与武举人,想来瞿缦云的聪颖是刻在基因里的。

走过一个个展厅,回过头来再看看雕花木门上隐隐约约的笔迹“Manyun Qu's Home”,看上去是一个常年用英文写字的人留下的。似乎是在被提醒,这里不只是供人参观的展馆,更是一个家,是瞿氏家族每个人心中的归处。

两个纪念馆留住历史留住游客

河上镇凤凰坞村的空军抗战纪念馆和抗战纪念馆,是建立在保护修缮历史古建筑基础上而建造的乡村博物馆,一个曾是援华美国飞行员的养伤处,一个是抗战期间萧山县政府机要室旧址。而这些都和凤凰坞村天然的地理优势有关,由于四面环山,易守难攻,进入此处仅一条小巷,所以,当时的萧山县政府临时将办公地点搬到了凤凰坞村。

老房子得以重新再利用,离不开无数爱心人士的默默付出。它们也是萧山少有的没有动用政府过多资金,通过众筹的方式而建造成的乡村博物馆。作为两个馆的发起人,曾在河上工作的周寅付出了不少时间和心力,他说:“那个艰苦的年代,有太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在众筹过程中有很多小故事让我感动。做这些,是为了留住历史,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萧山空军纪念馆于不久前开馆,恰逢笕桥空战胜利85周年、飞虎队援华作战85周年,推出了“冲天——空军抗战主题展”,馆中结合数百组珍贵文物和历史照片,全面展示了中国空军抗战及美、苏空军援华抗战历史。据说这里曾是一位援华美国飞行员的养伤处,当时飞行员巴姆队长得到县政府和村民的全力救护。

杭州是中国空军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空军对日作战的首胜地,于是,周寅就因地制宜,在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的支持下,联合区镇村及众多爱心人士众筹,将这座老宅修缮,改善提升成为空军纪念馆,以缅怀那些保卫祖国蓝天的空军英烈们。

两个馆开放以来,每年能为村里引流10万人,不仅拉动了经济,也聚齐了人心,村民自愿成了纪念馆的守门人。前不久,更是获得了省级认定。

河上镇水运发达,自古以来就是商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孕育出了无数的小作坊、老字号,小村庄走出去的人也总能在各自的舞台绽放耀眼的光芒。那些古风古韵甚至有些斑驳的老宅子,就像一个在村头溪口眺望的老母亲,在宁静的蓝天下等待远方归来的人。他们,沿着波光粼粼的永兴河,将浓淡相宜的江南小城抵达。



来源:萧山网  

作者:文/李沅哲 王军良 图/李沅哲 插画/俞钦洋  

编辑:韩晨璐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