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部门新闻 > 

萧山这4个项目成市级非遗

[ 文旅 ]    
2022
09-20
09:08

近日

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了

第七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萧山区4项非遗代表性项目被列入其中

分别为

老大昌酱品制作技艺

三清茶炒制技艺

章氏中医眼科诊疗法

张夏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传统技艺

老大昌酱品制作技艺

“老大昌”是有着百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浙江省酿造业2家老字号企业之一。1842年,周姓老板在萧山城厢镇创办酱园,以老大昌为商号,生产酱油类、腐乳类和酒类等产品,后迁至瓜沥,其生产的酱油酱香、味醇,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老大昌”深得“酱文化”的熏陶和真谛,完整保留和坚守核心技艺,坚持传统古法制酱,充分利用江南四季湿润、气候温和的天然优势,因地制宜创立“两次发酵”酿造工艺生产“母子酱油”。“两次发酵”是老大昌酱品制作技艺的核心特色,以面糕花接种后的曲为“子”,即酱子;以拌酱子的油为“母”,“子”曲在“母”油中进一步培育,发酵成酱油。其产品富含氨基酸,色泽光亮、酱香浓郁,为烹饪佐餐之佳品。

图片

三清茶炒制技艺

萧山南片地区群山起伏,林木丰茂,环境优美,溪涧潺潺,山峦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明显,土壤深厚肥沃,所产茶叶“清香、清澈、清醇”,故得名“三清茶”。

三清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代代相传,源远流长。乾隆年间,戴村人郭伦所作《萧山赋》中,已有云石“采茶响铁”的文字记载;萧山县农业志记载,民国时期云石狮山的炒青茶闻名遐迩。三清茶炒制技艺十分讲究,主要分为采摘、摊青、杀青、回潮、二青筛分、辉锅、干茶筛分、挺丈头、风选、检验定级、包装等14道工序。三清茶外形平扁光直,叶底细嫩成朵,香气清悠持久,汤色清澈明亮,滋味清醇爽口,为茶中珍品。

图片

传统医药

章氏中医眼科诊疗法

章氏中医眼科诊疗法起源于清同治年间。江南地区水网密布,春夏之际水汽弥漫,邪毒盛行,往往引发红眼病(天行赤眼症)、烂眼病等流行性眼疾,加之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群众因眼疾苦不堪言。绍兴县安昌镇章氏书馆有太婆素喜医术,遂以中医药为近邻免费诊疗诸多眼病,积累了丰富的中医眼科临床经验。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章氏眼科的诊治重心转移到萧山,先后在城区、临浦镇和瓜沥镇开设“光明斋眼科”,服务当地民众。1991年,章养生次子章觉民任杭州萧山六里桥医院院长,全力推进章氏眼科传承发展。

图片

民俗

张夏祭

张夏是吴越国刑部尚书张亮次子,萧山朗家浜人,北宋景佑年间,任工部郎中。张夏在任杭州时,首创用条石砌筑海塘,建成从六和塔到青阳门十二里海塘,殉职于新林抢险之中。张夏殉职后,自宋朝至清朝数百年间,多位皇帝给予其封号达十多次。钱塘江两岸尤其是绍兴府各地,人民感其恩德,遍立“张神殿”,祭祀张夏。张夏行宫在历史上是全萧山的公祭场所,现主要为衙前镇、新街镇部分村落,各地祭祀主要在所在地的“张神殿”举行春秋祭祀,以纪念张夏舍身治水,传承和弘扬“张夏精神”。

图片

此次我区4个项目被列入第七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萧山区在完善非遗名录工作中的阶段性成果。往后萧山区将继续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传播工作,切实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在完善非遗各级名录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区内各项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建设注入新力量。


来源:萧山网  

作者:  

编辑:沈斐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