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杭州 > 

10个90后只有1个会 "打山核桃"老本行后继乏人

[ 杭州 ]    
2022
09-09
11:10

香脆可口的山核桃比“活化石”大熊猫还古老,它也会遭遇“现代危机”吗?

答案:会。

作为4000万—2500万年前第三纪的古老孑遗植物,山核桃曾在我国华东地区广泛分布,后遭遇第四纪冰川运动,大部分灭绝,全国只有天目山南麓的树种保存至今,临安也顺理成章成为山核桃的原生产地。

500多年前,临安林农发现了山核桃的经济价值,开始栽培利用,祖祖辈辈,代代传承……不过如今,越来越多的林农发现,家里“打山核桃”的老本行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危机。

打山核桃辛苦而且危险 一打就是一整天

今年白露山核桃开杆后,我们来到浙皖边界,跟随临安区清凉峰镇昱岭关村的吕文贵夫妇上山打山核桃,夫妻俩都已年过半百。

吕文贵打了40年山核桃,他尊崇老祖宗的教诲,清晨5点多就摸着黎明的曙光,上山打山核桃,随身还带了玉米、馒头、粽子、水果和1.5升的山茶。“毕竟这一出去就要忙到天黑才回来,打山核桃是体力活,午饭要吃好、水要喝足。”

吕文贵家有200多棵山核桃树,分布在各山头,共8片。考虑到我们不擅于爬山,他特意挑选了其中一片最好爬的“缓坡”,只要走约一里山路就能到。

所谓的“缓坡”,坡度在35°到45°之间。吕文贵夫妻俩扛着锄头、竹竿和大篮小篮走在前面,如履平地,落下我们几步一个踉跄,喘着粗气努力对抗陡峭。

清晨5点50分,当我们来到他家海拔700多米的这片“好爬版”山核桃林时,附近两户邻居已经在树上打山核桃了。

吕文贵麻利地踩着打在树上的长钉,爬到了四五米的高度,开始打山核桃。随着“噼噼啪啪”的树枝敲击声,山核桃应声而落,“大珠小珠落玉盘”地滚向铁丝网。打完这边,他又敏捷地爬上了六七米高的枝丫继续打,看得我们直呼“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树底下捡山核桃的妻子虽没有高处的危险,但弯腰捡一天也不轻松。“捡完后腰都直不起来了。”她笑笑说,每年都这样。

老两口为什么不让二十七八岁的儿子和儿媳帮忙打呢?

“现在会打山核桃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咯!儿子和儿媳妇是做坚果电商生意的,每年8月起忙到过年,昨晚儿子收坚果收了通宵,现在正在补觉,所以不跟我们上山,没睡好上树更危险。等我们打完了,交给他统一加工售卖就好。”吕文贵说。

而请“山核桃假”回来帮忙的年轻人(快报9月8日B01版有相关报道),绝大多数也只是在树下捡捡。

岛石镇岛石村的“新农人”胡向锋在余杭做坚果电商,每年山核桃季回来帮忙。

“我也打不了山核桃,只能捡,电脑前办公多了,爬树不给力。”他看了看自己的“一整块腹肌”,有点不好意思。在他的“80后”朋友里,10个里大约只有2个会上树打山核桃,父母也心疼他们平时上班辛苦。

“像我们‘90后’的朋友圈里,10个小伙伴里大概只有1个会上树打山核桃了……”蒿玉琴说道。

山核桃的“现代危机”

是怎么产生的?

临安是“全国山核桃第一产区”,山核桃种植面积为57万亩,为何如今各地都出现了打山核桃“后继乏人”的危机?

临安农业农村局的山核桃技术推广首席专家丁立忠分析说,导致今天的局面,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经济层面的。“10年前,对于山核桃主产区的林农来说,打山核桃挣的钱占家庭收入的80%以上。现在,他们的孩子多已大学毕业,很多在城里工作,在老家的也多做电商、民宿等,收入甚至比父母打山核桃还高,打山核桃的收入在家庭中的比重就下降了,年轻人就不会非打不可。”

其次是生活习惯。“年轻人既然适应了外面的工作,体能、技能都下降了,已经不适合从事打山核桃这项辛苦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农业劳动。”

第三是历史遗留问题。“20世纪80年代实行包产到户后,为了分配公平,每家每户都在各个山头分到了山核桃林,但也留下了各家的山核桃林分散,不好统一打理的问题,现在就算年轻人有好的机制、资金、技术都无法投入。”

事实上,面对这样的危机,临安区早已未雨绸缪作出应对。

“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推广张网采收的自然落果技术,目前全区张网采收的山核桃林约8万亩,自然落果安全不用打。”丁立忠说。

此外,为应对山核桃林过于分散,一些家庭因各种原因无力打理山核桃林等问题,临安区鼓励这些林农进行户与户之间的山核桃林调换、流转,从而实现山核桃林的成片、成规模经营,便于统一张网采收、数字化监测、无人机治虫害。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王斐帆  

编辑:蔡少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