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浙江 > 

《足迹》里的故事丨“苦瓜变甜瓜” 老乡这个形象的比喻让习近平笑了

[ 浙江 ]    
2022
08-01
09:28

访贫问苦、问计于欠发达地区干部群众,是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调研的重点方向。《习近平浙江足迹》中,就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浙中山区县武义,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下山脱贫,几年下来已颇有成效,在全国都小有名气。2003年6月13日,习近平专程来到武义,并召集当地五位下山脱贫代表村村支书一起座谈。

坐下来后,村支书们掏出准备好的汇报材料。习近平注意到了他们的“小动作”,笑着说:“今天来就是想看看你们下山后的生活怎么样,最喜欢听你们讲讲心里话。”

新九龙山村村支书邓寿明,用歪歪扭扭的字准备了两页的汇报材料,看到省委书记如此亲民,他干脆把稿子放在一边,深有感触地说:“我们下山前在高山村时,都是一根藤上的苦瓜。现在下山脱贫了,我们都是一根藤上的甜瓜!”

听了这个形象的比喻,习近平笑了,问:“老邓啊,你是什么文化水平?”

“小学!”邓寿明回答。习近平很惊讶,表示不敢相信。

有了这个“小插曲”做铺垫,其他四位村支书也不再念稿子了,一一道出自己的切身体会。

武义县熟溪河,清澈的河水从坝上倾泻而下。(资料图)

听着大家描述下山脱贫带来的新气象,习近平提出要去村民家里看一看,一群人就近来到一户下山脱贫的村民家。习近平随手拿起小方桌上的遥控器,手里按着遥控器,眼睛盯着电视机,一边和围拢来的村民们聊天:

“电视能收几个台?”

“清晰度高不高?”

“下山后生活好不好?”

离开农户家,习近平又来到泉溪镇上潘新村。之前,村支书邱舍林还焦急万分,因为村里还没有造办公用房,省委书记来了,没地方坐怎么行?得知习书记想去家里看看,他舒了一口气,就在自己家里摆了一张长长的桌子。

不过,邱舍林还是有点忐忑,这样招待省委书记,总觉得不太周到。谁知习近平下车后,就像老熟人一样握住邱舍林的手,一路从村口走到邱舍林家,拉着老邱同坐在一条板凳上。

原来之前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邱舍林心里涌上一股暖流。他放宽了心,说起了往事:“在山上时,山高田少,路也没有,要走10里路才能坐到车,村里10年没娶过新媳妇,也没有新生娃娃。几个读书的娃娃,要走15里路,到最近的后汤村小学念书,真是难啊。现在好了,我们的生活完全不一样了!”

的确,搬下山的村民生活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地政府给出政策优惠和补贴,让他们在新村造新房,全村水、电、有线电视都安装入户。最关键的是,村民不闲着,有的去家门口的工业区做车工、钳工,有的参加县里组织的劳务输出,到上海、广东和浙江省内其他地区打工,整个村子充满活力。

“真不简单!”习近平感慨地说。

“山上还有多少村民没搬下来?”习近平转头问时任武义县扶贫办主任董春法。“你要更加关心帮助还没有下山的村民,帮助他们搬迁下山,过上幸福生活!”习近平反复叮嘱。

座谈会结束时,习近平起身到村里转了一圈。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对邱舍林说:“我再到你家楼上看看。”

老邱的儿子新娶了媳妇,家里二楼刚刚装修过,又亮堂又整洁。习近平走上二楼,站在客厅的一张沙发边上,手撑着沙发靠背,对老邱说:“你这里宽敞,比我住得还宽敞。下山好啊,你们过上幸福生活,我打心眼里为你们高兴!”

后来,武义下山脱贫的经验在全省推广,成为浙江扶贫的特色工作,改变了浙江山区许多贫困人口的生活面貌。同时,武义“下山脱贫,异地发展”的相关经验被纳入《可持续发展之路——中国十年》画册,还作为2004年全球扶贫大会的交流材料,向全世界推广介绍。

2003年到2007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减轻欠发达乡镇相对贫困、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和收入水平作为主要目标。对361个欠发达乡镇,省财政共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0.5亿元,实施项目6500个,推动产业帮扶、异地搬迁、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覆盖等举措的全面落实,大大增强了低收入农户和欠发达乡镇自主发展能力。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记者 纪驭亚  

编辑:蔡少鸣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