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网 >  新闻中心 >  萧山新闻 >  时政经济 > 

萧山51家博士后工作站点燃创新驱动“引擎”

[ 时政经济 ]    
2022
06-13
07:31

近日,根据浙江省博士后工作办公室文件通知,萧山区浙江祥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批设立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自1999年我区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成立以来,历经20余年的发展,我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从无到有、由少变多,在萧然大地播撒科研与创新的火种。截至目前,全区已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1家,其中国家级22家、省级29家,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411名,出站183名,累计投入研发经费23.62亿元,成果转化新增产值62.41亿元。

博士后工作站,如今已经成为萧山培养、引进和使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促进“产学研用”结合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奏响转型升级“最美和弦”

日前,来自浙江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的三位博士成功进入之江有机硅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成为自建站以来的第四批在站博士后。而在之江有机硅研发大楼里,众多出站留企的博士后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助力企业科技创新。

通过打造人才“蓄水池”,之江有机硅备足了发展“源动力”,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作为最早一批博士后,孙辉博士主导开发的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胶产品,成为国内吉利、比亚迪、北汽等客户稳定配套,产品成功打入东南亚、南美等国家市场。同期加入的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桑广艺博士,研发的环氧干挂胶已获两项发明专利。“自2010年获批成为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来,我们先后招收博士后7名,累计承担科研项目7项,获得科技成果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37项,发表论文10篇,成果转化新增产值18.84亿元。”据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除之江有机硅外,5年间,传化博士后工作站参与省部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9项,获得国家授予的发明专利23项,完成企业内部科研项目25个,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34亿元。东南网架博士后工作站强化新型绿色建筑人才的培养输出,自创建以来累计22位博士进站,不断提高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

闻鼙鼓而思良将,谋大业而召英才。萧山各大博士后工作站一直致力于解决企业重大项目、科技创新难题,研究领域涵盖人工智能、计算机、钢结构、汽车制造等多个重点行业。人才支撑、创新驱动与工业强区“琴瑟和鸣”,共同奏响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最美和弦”。

建立政策服务叠加“双体系”

在积极“筑巢引凤”的同时,我区更注重优化激励政策、创新环境和全程“保姆”式跟踪管理服务,不断提高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相关科研项目的质量效益。

据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经人社部批准新建成的工作站,给予一次性100万元的建站资助经费;省级工作站升格为国家级工作站,再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建站资助经费。同时,提高在站博士后人员补助额度,新进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给予每人每年15万元生活补贴,国外博士后再增加5万元;博士后人员出站1年内留萧工作,给予每人80万元安家补助费。

此外,区人力社保局还积极开展相关跟踪服务,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引进博士难、博士后人才在萧生活难题,不断优化服务环境,真正实现人才与城市相互成就、共同成长的美好愿景。

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激发了企业建站和博士后人才扎根萧山企业的热情,发挥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才聚智、促进发展的作用,双赢的局面水到渠成。

作为传化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位出站留萧5年的博士后,喻德峰始终扎根于纺织化学品的基础前沿,已成为传化日用品公司研发部部长。“传化是一个富有创新力、生命力的企业,有着良好的研究环境和职业晋升渠道。选择留在企业、留在萧山,也希望自己的研究方向契合企业、行业的发展需求,助力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传化博士后工作站共招收进站博士后38名,其中83%出站的博士后留在传化工作。

下一步,萧山将积极鼓励博士后研究人员与国家、省市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重点科研基地结合,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推进新设站点申报,扩大建站规模,探索研究本区域博士后工作管理办法,促进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发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

“我们将继续提升人才服务质量,精准实施扶持政策,解决博士后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让更多出站博士后留在萧山,开展长期科研工作。”区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记者 黄婷 通讯员 孙丽  

编辑:张熠路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