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堂·萧萧讲地名——航坞山的故事

[ 审管办(行政服务中心) ]    
2022
02-07
09:04

航坞山,位于萧山东部的瓜沥、衙前、坎山三镇之间,方圆10余平方公里,有近百个山峰连绵起伏,主峰海拔299米。海拔虽不算高,却是越中名山。据《越绝书》载:“杭坞者,句践杭也。”在古汉语中,“杭”是“航”的通假字,航坞山因越王句践渡江而得名。又因越王句践驻足于此而称王步山。航坞山因此而誉为“周代名山”。

航坞山之所以称为王步山,在民间还流传着另一个版本,即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繆路过方迁溇,见这一带依山傍水,景色秀丽,便在此歇脚。为观赏景色,他带着随从爬上山巅,看到东南方是-一片辽阔坦荡的平原,西北面是碧波万顷的大海,四周群山起伏,状若围屏,形势险要。于是便对随从说:“如周围有100 个山头围绕,此地便可立为国都。”他逐个点数,只有99个,于是长叹一声而去。从此航坞山就被称为王步山。史载此山马蹄石处为钱武肃王屯兵之所。所以吴越王钱繆曾步行航坞山,是极有可能的。或许,越王句践和吴越王钱繆曾先后登临此山。这样,航坞山就有两位古代君王亲临此山。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航坞山也因此而成为越中名山。

航坞山在清代以前,雄踞钱塘江口南岸,与江北的赭山对峙,两山之间称为海门,浪急潮涌,形势险要。明代钱薇有诗云:

万派奔腾一壑吞,洪涛直欲倒昆仑。

两山相对苍茫里,流出青天是海门。

春秋末期,这里是越国的水上战略要地,通航渡口,也是越国军队的造船场所。五代十国时,吴越王钱谬在此屯兵。宋、明两代,也在这里建寨驻军,为海防要地。清初,南大门淤沙日积,后江流逐渐趋北,沧海桑田,当时的战略要地,已成为历史古迹,风景胜地。

航坞山风景秀丽,胜迹众多。绿阴丛中散落着一座座寺庙庵堂。瓜沥境内,山麓有陛下庙、太平庵,山顶有白龙寺。白龙寺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据民国《萧山县志稿》卷七“坛庙”载:原称白龙王庙,“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龙光法师云游此山,见岭上有白龙现,遂结茅其上。宋绍兴三年(1133),募创寺宇,供奉观音大士及白龙圣像,因以白龙名焉。”白龙寺自宋代创建以来,历经修葺,后殿大雄宝殿,是萧山寺宇中少有的明代遗存。1989年依托航坞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人文景观建造了航坞公园。公园坐落在航坞山东麓,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由著名书法家郭仲选题写园名。园内建有亭台楼阁、曲廊水榭,绿地如茵,花木扶疏。有一种江南独具的小桥流水,曲径通幽的韵味。

航坞山是许多人节假日出游的青睐之地。每年农历七月初六至初七,信教群众聚会在航坞山西南麓地藏寺,彻夜举行“祭星七巧”民俗宗教活动,为牛郞、织女祈愿,同时向织女“乞巧”,祈求心灵手巧,场面称盛。如今春日已到,春节假期里您是否有出游的打算呢?


来源:区审管办地名管理窗口  

作者:  

编辑:桂信怡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