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林,“乡”约未来
本报讯 2003年6月5日,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提出,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开创我省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浙江“千万工程”由此启动。
作为“千万工程”重要源起地,这些年来,梅林村积极发展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更新关于乡村的“打开方式”,实现从美丽乡村到数字乡村,再到未来乡村、共富乡村的持续迭代,回应时代之变。
今年以来,梅林作为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以党建为统领,紧扣“共同富裕+数字乡村+低碳发展”三个关键,打造“五化十场景”,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构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态、生产、生活共同体。截至9月底,一期26个项目已全面建成,首创多个未来场景,成为特色乡村样板。同时按照“1+4”的模式,即梅林未来乡村建设带动周围四个村的发展,积极构建“共富圈”“朋友圈”“服务圈”。
眼下,梅林村未来乡村已揭开面纱、展现出全新的面貌。多集成的公共空间、看得见的宜居环境、全周期的公共服务、享得到的精神文化、可预见的未来产业……生活在梅林村的群众有了切身的感受。
美好生活中心,作为梅林村未来乡村“五化十场景”的集成“窗口”,坐落于村委南面的美好生活中心,是26个项目中最让百姓期待的打卡地之一。占地面积19亩,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其中盘活存量空间5千平方米),不仅服务于梅林村,更是辐射周边村庄居民学习教育、休闲娱乐、交流互动的邻里中心。值得一提的是,这里首创了七个“全省第一”,即全省第一个村级“共同富裕”指标评价体系、全省第一个村级共富展示馆、全省第一个村级电力(低碳)服务驿站、全省第一个村级青少年宫分宫、全省第一个乡村“未来居”展厅、全省第一个智慧慈善工作站、全省第一个村级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
梅林村启动未来乡村建设,第一步就是从改善环境入手,催生了乡村环境的蝶变。如今,美丽公路、美丽河道、美丽庭院、美丽田园、美丽池塘、美丽立面……这些“美丽细胞”,都成为未来乡村最靓丽的底色。行走在梅林村,步步皆是景。
未来乡村,是数字社会的基本单元。梅林村基于“大集成、可复制、一体化”建设指导思想,以生活、生产、生态“三生融合”为主线,以数字基建、数字生活、数字治理、数字产业、公共服务等五大集成为抓手,架构打造了“6+10+50”的梅林数字驾驶舱,将“沥家园”服务端覆盖全村629户。6是指一屏归集的6大功能模块,包含了村社运行、平安村社等;10是指根据“五化十场景”要求进行数字化建设,并按健康、低碳、治理等十场景分类呈现;50是指结合梅林群众生活的实际需求,建设落地的50个小切口应用场景。
数智地名、智慧农贸、智慧医疗站、数字慈善、智慧跑道……这些改变乡村生活方式的新名词新事物,在梅林村逐一落地。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群众率先过上了智慧便捷的数字生活。
精神文化富有,是打造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梅林村在推进未来乡村建设中设置了慈善工作站、乡村青少年宫分宫、24小时乡村数字书房、智慧幼儿园等更多的公共文化空间,为老百姓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组建了太极队、萨克斯队、排舞队、文学朗诵队、书画艺术队、篮球队等六个文化社团,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滋养百姓精神家园。此外,还开始推出梅林“好工匠”“好青年”“好婆媳”等评比活动,引导村民形成崇尚文明、崇德向善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产业是未来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梅林未来乡村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全维度的迭代升级,提出了:三产融合发展,构建“投、建、运、维”一体化的乡村发展新模式。在全面展示工业小区、农业园区、住宅楼区“三区合一”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三产融合”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即,以“美丽田园+”,展示观光农业、数字农业;以“技术提升+”,打造爱迪尔集团“近零碳”工厂;以“模式创新+”,招引社会资本,参与加油站运营、餐饮服务业发展等,逐步展示乡村旅游、乡村度假、文化创意等美丽经济。
“未来乡村建设不仅带来了环境的改变,也带来很多让我们生活更加便捷、配套更加完善、物质更加富足的新事物,生活在这样的农村,我觉得已经真正实现了‘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没有必要再去羡慕城市里的生活。”村里的退休教师说起自家村里充满了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