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财经网 >  萧山财经新闻 > 

科创赋能 西电杭研院产教融合渐入佳境

[ 萧山财经新闻 ]    
2023
09-14
10:15

编者按:日前,我区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盟“七星论坛”启动,以“北斗七星”为支撑,进一步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所谓“北斗七星”,指的是以西电杭研院、北大信研院、浙大科创中心等为代表的新型研发机构。近年来,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在萧山加速落地稳步发展,在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上呈现出诸多新亮点、新成果,进一步助力我区新型工业化宏伟蓝图转化为现实图景。从即日起,区融媒体中心推出“聚焦北斗创新领航”系列报道,予以深入解读。

9月初,西电杭研院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9个“5213项目”和8个校友引进项目签约西电产业园,将创新成果在萧山转化利用。

前不久,西电杭研院与杭州布雷科电气有限公司共建“新型电力系统先进保护技术联合创新中心”。联合创新中心三年拟投入合作经费1000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目前双方已完成电动汽车熔断器的光纤测温传感器研发,实现了熔断器耐高温精确测量,进而提高电动汽车电池安全性。

自2021年9月运行以来,西电杭研院积极拥抱萧山民营经济发达、制造业基础雄厚的优势,以电子信息领域强有力的学科和人才为依托,大力加强与萧企的科技资源对接,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产教融合渐入佳境。

产教融合 培育卓越工程师

走进西电杭研院与地芯引力共建的“集成电路联合实验室”,西电杭研院学子作为实习“模拟工程师”正在设计信息安全芯片。地芯引力负责人对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点赞,“效果特别好,完全吻合我们的人才需求,已有4位西电学子与我们完成签约,希望能以这样的模式招聘更多研究生。”

科教赋能,关键在人。面向成果转化的基础科研队伍建设,西电杭研院聘任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实行“双导师制”培养,培养具备系统集成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协调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我们研究生研一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在研二开始与企业开展联合培养。大家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聚焦的都是企业发展痛点、一线创新点和区域经济转型难点。”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研究院在院师生规模已近2000人,聘任企业导师262人,近500名研究生正在长三角地区企业实习实践。

机制创新 释放科研活力

如果说产教融合培养的研究生是西电杭研院成果转化的“基础”,那么高端人才则是成果转化的“核心”。

落地以来,研究院全力构建高水平科研队伍,建立一支9名院士级专家领衔、170多名高水平科研人员为骨干(其中博士比例为97%,海外经历人才比例为66%)的科研教学队伍。

今年,研究院主动打破高校传统学科组织模式,强化以场景为牵引的有组织科研,构建“杭州研究院—产业研究所—PI团队”三级组织体系,以PI团队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的基本单元。

目前,研究院设立了工业软件、先进信息、集成电路、先进视觉、汽车电子、卫星互联网6个研究所,共有50个PI团队,各研究所将牵引各PI团队与长三角头部企业、科研院所共同设立专项班,并配置专项招生指标,探索以企业需求为核心的协同育人模式。

校企合作 打造多元创新载体

萧山正加快建设“2+3+X”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其中,智能汽车产业集群规模竞争力强,但存在新产品研发不足、缺乏高端人才等问题。西电杭研院与吉利汽车研究院、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共建的“智能车域通信技术联合实验室”,将在智能网联汽车通信与组网技术、车路多源传感融合技术、车云互联技术、车辆总线技术、智能座舱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协同攻关,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我区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创新发展。

合作互补、携手共建,这只是西电杭研院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西电杭研院已与海康威视等头部企业搭建校企联合创新中心、实验室共29个,通过这一创新载体累计撬动企业研发投入6.3亿元;与中电安科共建杭州市工业互联网安全及智能防护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助力新奇点获批杭州市企业创新联合体,通过这些校企共建的省市平台,打造多元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载体。

此外,研究院新园区规划近20万平方米的产业承载空间,将打造集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的西电产业园,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总投资超2亿元的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在支撑科研教学的同时,面向社会企业开放共享,助力中小企业节约研发成本;为畅通创新“最后一公里”,研究院发起成立概念验证基金,首批基金2000万元用于支持科研人员打通成果转化。

“以人才带发展、以创新促发展、以贡献谋发展。”西电杭州研究院院长廖桂生表示,紧密结合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和“315”科技创新体系,研究院将全力为萧山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引擎、新智力、新活力。


来源:萧山日报  

作者:首席记者 周珂 通讯员 冯益华  

编辑:范雨薇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