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健康网 >  图片新闻 > 

浙里有爱,喜萧颜开,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欢送援萧医疗队

[ 图片新闻 ]    
2022
02-28
16:55

今天,杭州支援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通惠院区医疗队的9名医护人员,解除隔离,顺利回家。

2月27日下午,在经历了14天的医学隔离观察之后,援萧医疗队顺利“解除封印”,踏上期盼已久的回家路。

临别之际,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在通惠院区为他们举办了一场温馨的欢送会。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姚晓聪,副院长杨建民,院长助理王海华、鲁建锋等一起欢送医疗队员。

图片

根据上级部门疫情防控工作安排,1月15日起,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通惠院区接收杭州地区管控人员日常就医。

1月28日,杭州红十字会医院李柏颖,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应希旺,杭州市中医院张茜、李丹,杭州市肿瘤医院奚玲君、方龙梅、王南南,杭州市儿童医院翁灵伟、王凯收到通知,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援萧医疗队,来到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通惠院区,和通惠院区的医护人员们一起并肩作战,夜以继日奋战在抗击疫情、救治患者的第一线,为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

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虽然来自不同的医院,但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默契配合、昼夜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体队员同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谢谢你们,这段时间大家辛苦了,回去之后大家好好调整休息!”姚晓聪代表医院感谢了援萧医疗队员们的辛勤付出和担当奉献。他表示,市卫健委调集精干力量支援我院通惠院区,让我们倍感温暖、备受鼓舞。医疗队闻令而动、义无反顾,为杭州本轮疫情防控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作出了重要贡献。萧山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份深情厚谊。临别之际,我们诚挚邀请各位战友“常回家看看”,常联系。

图片

一张张合影留下了珍贵的记忆,鼻梁的红印、淌下的汗水是战斗的见证,从陌生到熟悉,再到离别时的不舍与感激,每一个温暖的瞬间都让人难以忘怀。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医疗队员们的心声吧。

图片

图片

李柏颖 感染科 中西结合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红十字医院

1月28日我到达通惠院区,经过院感培训后就前往“战场”。一进入工作区,我一下子被当时繁忙的工作场景震撼,知道这是一场硬仗。在科室主任和同事的指导下,我很快适应了工作节奏,立即开始了正常的医疗工作。

记得有一位80岁的老先生,慢支合并气胸,经过治疗后好转不少。在准备为老先生复查胸部CT那天,天还下着小雨,我们商量用轮椅推着老先生护送他去CT室。老先生知道后一直说:“我已经不气急了,你们放心吧,不要为了我跑来跑去了。你们工作这么辛苦,已经给你们添了很多麻烦了。”我们当时听了都觉得非常感动。我想新冠疫情在中国能得到很好控制,真的是得益于政府的正确领导,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付出以及巿民的配合和理解。大家上下齐心,互相扶持,才能顺利控制住疫情,赢得最终胜利!

图片

图片

应希旺 感染科 主治医师

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2月10号是我来通惠院区隔离病房上班的第二个夜班。

夜里12点,我接到通知说,有一位胸闷心悸2小时的老年患者即将到达医院,患者既往有房颤、冠心病等病史,病情有些复杂。我们马上开始着手准备。病区的胡漂主任和王刚医生也打来电话,问病人到了吗,病情重不重……等病人到达的时候,他的胸闷气急症状已经明显,我们马上给予吸氧、心电监护,进行床边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检查。心电图提示他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我和同事汇报患者病情后,院长助理鲁建锋马上组织了医务科副科长洪华烽,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黄建振、彭俊医生等一起成立了急救小组。在静卧、吸氧、口服药物等治疗后,患者胸闷心悸症状明显好转,复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较前好转,大家都松了口气。此时,我才感到身上已经大汗淋漓,一看时间,已经是凌晨三点了!

对于医生来说,与死神赛跑,与疾病战斗是天职。在隔离病房,我们每一位医护人员都怀着竭尽全力救治患者的信念。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图片

图片

张茜 主管护师

杭州市中医院

那天,我临时接到通知,被外派到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通惠院区隔离病房工作。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疗护理系统,陌生的工作流程,一开始我很紧张,甚至感觉无从下手。好在通惠院区的护士姐妹们很有耐心,即使工作量大,下班拖班,也很有耐心地边做边讲,让我能很快适应了工作。在聊天中知道了隔离病房的工作模式,上三周,隔离两周,回家休息一周,如此无休止地轮下去,真心佩服她们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感觉自己每天能上完班就回家见到家人,相互陪伴,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希望疫情早点结束,隔离病房的工作人员能每天下了班,回到家中享受天伦之乐!

图片

图片

李丹 主管护师

杭州市中医院

来到病区的第一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穿好防护服后进入工作区域。第一次走进病区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还是懵圈的。交完班先巡视病房了解了一下病人的情况,试着摸索了电脑上的各个系统,慢慢地终于有点理清头绪了。临下班,楼上有个病人需要抢救,一个偏瘫患者发生了急性心衰。我和搭档马上沉着地行动起来,熟练地给病人做了心电图,开通静脉通路,抽血、用药等。虽然是第一次搭班,但是我和搭档配合得十分默契,就像是合作多年的老搭档,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救治,病人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了!虽然隔着一层层口罩、面罩,但我看到了搭档弯弯的眼睛里喜悦的笑意,我在心里说,这真是充实而又有意义的一天!

图片

图片

奚玲君 主管护师

杭州市肿瘤医院

上班第一天看到护理姐妹们的排班是白+黑,5+2的工作模式,着实吓了一跳,很怕自己坚持不下来。随着疫情慢慢稳定下来,工作越来越顺手,也适应了这样的工作状态;短短半个多月,收获了满满的战友情。看着病人们一个个出院,内心说不出的高兴。希望疫情早日消散,大家能回家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健康工作。

图片

图片

方龙梅 护师

杭州市肿瘤医院

自从疫情以来,许许多多的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驻守在疫情一线。这次我参加援萧医疗队,来到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通惠院区支援隔离病房的工作,更加切身体会到了他们的伟大。

刚来的时候,工作量大,人手不够,我和这里的医护人员们一起,每个人都是“白+黑”的连着上,有时长达十几二十个小时,颇感不适应。后来同事告诉我,我们没来之前,他们已经这样坚持了一个多月,没有假日,没有双休,护士长24小时睡在医院的值班室。很多同事坚守在一线,已经连续好几年没能在春节时回家和家人团聚。虽有遗憾,但没人抱怨,事关生命,性命相系,每个人都在积极努力地做好每天的工作,都想尽快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他们积极乐观、不惧困难的热血态度也影响着我。我很快调整了状态,克服了困难,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为患者排忧解难。记得正月初五时,我们病区里年龄最小的宝宝要出院了,宝宝的妈妈一个劲地和我们道谢,还说以后宝宝长大了也要鼓励他学医,去帮助更多的人。那一刻,我感觉一切的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灿烂的希望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病毒无情,大爱无声,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克时艰。

图片

王南南 护师

杭州市肿瘤医院

1月27日,还在上夜班的我接到紧急通知说,需要援助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通惠院区隔离点。疫情当前,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加义不容辞,因此毫不犹豫地说:“我来!”

1月28日上午,我们到达通惠院区,经过院感培训后,下午进入了隔离病房开始工作。当天我就参与了夜班,由于情况严峻,人员紧缺,进入隔离病房的护士需要管一层楼,大家都忙到飞起,所以培训结束后的休息时间,我也没有回去,而是先提前去了解了患者的情况和工作要点。

第一站:境外来杭隔离病房。住的是一家三口,中文都不太流利。沟通是第一步,我感觉有些“压力山大”,但还是笑着主动和他们一家打了招呼,并询问“Can you speak chinese?”孩子的爸爸用口音浓厚的中文回答道:“一点点”。我们都笑了起来,原本有些紧张的气氛一下子缓和了,之后的沟通也畅通无阻。在这期间,我还照顾了一位外国婴儿,还有一位肿瘤晚期的患者。对于他们来说,处在陌生的环境,担忧疫情,不仅身体上,心理上也是一种压力。我曾受过专业的心理培训,就帮助患者和家属排解情绪,他们表示“好多了”的时候,我感到很欣慰。

第二站:妇产科。面对孕妇和宝宝,我常常感觉责任的重大和压力的沉重,不断告诉自己要注意注意再注意。在这里,我还遇到了我的“师傅”加搭档们。在协助丁伊楠的工作过程中,她把经验倾囊相授,给待产妇做心电图,多普勒听胎心以及产后妈妈护理,出生婴儿的观察和照护等等。从陌生到熟练,在大家的指导和我绷紧神经的学习下,终于,我能顺利胜任一层楼前前后后的工作了。方护士长和戴护士长给予了我许多鼓励,促使我更加坚定、坚强、坚持。每次抱起宝宝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我托起的是生命,是希望。

这大半个月,是我人生特别有意义的经历。在工作过程中,我不仅学习到很多知识,更是收获了与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各位同事们的战友情。从2021到2022,从冬天到春天,错过了春节,错过了和家人团结的日子,但唯独没错过抗疫胜利的这一刻。我在,和萧一院同志们同在,一切都值得。最后我想说,感谢萧一院领导们的关心和照顾,我们圆满完成任务啦!

图片


来源:  

作者:  

编辑:朱歆楠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