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萧山网 > 戴村网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为家乡“代言” 杨炳芳撰写《萧邑戴村古迹拾遗》

更新时间:2023-06-02 18:30:00    内容来源:萧山日报   

无论寒暑,提上一只装有笔记本、茶杯、牛肉干的手提袋,近两年,戴村镇退休干部杨炳芳几乎走遍了戴村的庙前山道、村中祠堂、故居,现场采访拍照,找寻村中老人了解文物古迹的历史传说和人文典故。

目前,杨炳芳撰写的《萧邑戴村古迹拾遗》初稿已完成,正在审稿校对阶段,预计年底出版。杨炳芳儿子杨晔、杨毅告诉记者,“戴村人杰地灵,千百年来人才辈出,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甚多。父亲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把这些东西编著成册,既为后人留下一笔乡土文化的历史传承,也算是了却父亲的一个心愿。”

杨炳芳在戴村家中种的植物

杨炳芳出生于1949年,已到古稀之年。他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听取多方之言,查看相关家谱,查阅萧山档案馆有关资料,从以纪实手法,将戴村镇七大类文物进行了介绍,分别为:庙、寺、庵、祠;遗址;古村落;匾、碑、烈士墓;古井;桥梁;民居。

云门寺位于戴村镇马谷村海拔597米的高山之上,“我自己爬上去的,因为云门寺有一口井,我一定要把照片拍下来。”他在云门寺篇章中,放上了井和居民生活的图片,写下:“上云门寺,由马谷村登山,山上筑有石阶,逶迤至巅,游人拾级而上,沿途筑有四亭,可供小憩,几经峰回路转,丛林深处才见寺门。”

在和庆寺篇章中,杨炳芳则在年份上花了很多功夫去考究。据载,唐天佑年间(906)年,为丁村丁氏始祖丁璞所建,初名龙门院。宋大中祥符中(1008)年赐名为和庆寺,“有人发现在寺庙左壁刻有‘明道元春三月二十六日从司子国谨书’,会误以为是明朝,其实明道元年是1032年,是宋朝。明道,是北宋时期宋仁宗赵祯年号。”

在文字的推敲斟酌、图片的遴选,杨炳芳都希望能尽量做到准确、符合历史事实。记者问,“是不是书中的所有地方,您几乎都去过?”杨炳芳答,“不是几乎,书里写的,我都去过。没求证过的,我一个字都不会写上去!”

戴村有灿烂的文明。有萧山历史上唯一的武传胪何异兰、作《萧山湘湖志》的举人周易藻、农民运动的先驱钟阿马、中国戏曲评论家郭汉城、毁家纾难的沈佩兰等历史名人,也有白墅寺、云门寺、和庆寺等千年古刹,更有亿年火山遗址、晋窑遗址、女娲殿遗址等古迹遗存。其实,2021年,杨炳芳撰写的《云溪笔谈》出版,里面就通过对萧山及戴村当地人文历史、地理的资料积累,以亲历的萧山和戴村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记录了当地民俗文化的风土人情。

“但那本书更多的是记录我们那一代人的人生经历,实则是一些随想录。现在的《萧邑戴村古迹拾遗》更加系统,同时也将部分近代较为知名重要的建筑和遗址列入其中,既是前后的衔接,也是新旧的传承。”正如杨炳芳在《萧邑戴村古迹拾遗》后记中所写的一段话:近几年,戴村各村都在建设美丽乡村,村村都在挖掘历史史料、建设文化长廊、提出村级品牌,保护乡土文化的意识越来越浓。保护好、利用好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把这些乡土文化和历史遗存作一个系统的资料汇编,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记者 周柯 通讯员 沈镇  编辑:童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