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健康网 >  医疗新闻 > 

病房数夜停候鸟,待到天明归学途

[ 医疗新闻 ]    
2023
09-13
09:29

气温悄悄地升到了30度,水田里的空心菜熟了八九分。一只“小候鸟”,扑扇了几下翅膀,“咻”地起飞了。她飞过了高山、河流,飞过了机场、高铁,来到了一座高楼林立的城市,在这里见到了自己的父母。

有一种鸟,具有沿纬度季节迁徙特性,借用这一特性,媒体将那些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工子女,称为“候鸟儿童”。

“小候鸟”是一个名叫施施的小姑娘,她乖巧、懂事,正是十五岁如花的年纪,白白净净的很漂亮,她的声音温婉轻柔如微风拂面。

暑假的第二天,施施就接到爸爸的电话,她的妈妈因突发脑干出血生命垂危,被送到了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施施从河南老家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赶来杭州,承担起了照顾妈妈的重任。从生命垂危在重症监护室抢救,到脱离生命危险后转至神经外科病房,再到病情稳定后转到康复科病房治疗,施施都坚强地陪伴着妈妈,默默的守护、温柔的照顾。

我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她们转到康复科那天。病人情况很严重,气管切开不能言语、四肢肌张力高活动困难、精神差到连点头和摇头都费劲、不能自主进食,只能依靠胃管鼻饲维持。尽管病情已经稳定了,但康复治疗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病人在床上躺着不动很容易就会出现并发症,情况会越来越糟。我询问了小女孩近日的陪护情况,她稚嫩的脸上有些许无奈和几分沉着。

施施的父母很早就来杭州打工了,妈妈在厂里做小工,爸爸平时开网约车,没单的时候就在景区摆小摊补贴家用。22岁的大姐在老家照顾刚出生的娃;9岁的弟弟还小,只能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爸爸为了全家的生计在更加拼命的工作。

去病房做治疗的时候,我通常会边做边给大家宣教:跟腱要牵拉,预防足下垂;肩关节要活动到位,预防关节挛缩;要适当地摇高床头,既能防止食物反流又能控制体位性低血压......每次施施都听得很认真,执行得也很到位,隔天还会给我反馈。

给病房里其他病人做治疗的时候,看见施施给妈妈精心擦拭气切口的咳出物、听见她一声声“妈妈、妈妈”深情的呼唤,不禁在想“这大概就是‘孝女’的典范了吧”。后来她妈妈的病情一日日好转,医生成功地封住了气切口,病人终于可以发出声音。嘶哑的嗓音,我完全不知道她在说什么,神奇的是施施总能正确翻译妈妈想表达的意思。

其他的陪护大多是上了年纪的,闲暇之时他们会串个门、扯扯家常、谈谈这家的病情、说说那家的锻炼。施施则是一有时间就拿出《新高一语文》认真预习,妈妈有需要的时候她也总能第一时间给予照顾,妈妈休息的时候她就开始认真学习。但她也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姑娘,每次当其他病友的陪护出去买饭或者需要离开一会的时候,她总会笑着说“阿姨您去吧,我帮您看着”,“爷爷有事情您叫我”。同病房的病友纷纷竖起大拇指:“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姑娘”。

后来,施施妈妈的情况越来越好,可以去运动中心进行电动起立床站立训练了,这个训练能增强下肢的力量、减少卧床的并发症、提高平衡功能。施施会尽可能多学一些有助于她妈妈康复的锻炼方法:手法降低肌张力、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加上肢的力量训练、主被动下肢训练仪帮助恢复下肢功能增强肌力、坐位平衡功能训练......同时在吞咽治疗师的帮助下,施施妈妈终于可以拔除胃管自主进食了。自那以后,施施脸上的笑容变得多了,她每天一勺一勺地喂她妈妈吃东西,她的快乐也感染了不少人。

白天陪着妈妈做检查、做锻炼、喂食、擦洗,抽空学习,晚上挤在窄小的陪护床上休息。日复一日,她半步都没有离开过妈妈,也从不抱怨。有一天,我发现勤快的施施变得懒洋洋的,看着漂亮的脸蛋红通通的,我问道:“你怎么了?”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烫烫的。在这样高强度的劳动下,吃不好睡不好的一个多月,施施还能保持这么温和的脾气、豁达的情怀着实不容易。第三天,她体温恢复正常、脸色无恙,又开始了之前的作息,也许是年轻恢复得快、也许是身上的重担让她无暇休息,她又变成了照顾妈妈的主力。

前天,施施爸爸开心地告诉我,她们要出院了,回河南老家继续康复治疗。康复是一个持续又长久的过程,经过早期积极的康复锻炼,施施妈妈功能恢复显著,相信不久的将来,她就能生活自理了。在医院待了一个暑假的“小候鸟”也可以回去老家,去她心仪的高中开启人生的新篇章了。她就像一个温和的“小太阳”发光发热,照亮身边的人、温暖着大家。

他们总是会飞往温暖的地方去。

但如果有家人在的话,寒风凛冽,我也会向那去。


来源:萧山健康网  

作者: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朱歆楠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