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教育网 >  小学 > 

《好课多磨》“序”之感——长山小学数学组寒假读书活动侧记

[ 小学 ]    
2022
02-11
16:31

《好课多磨》“序”之感

磨好每一节课

成长每一位教师

序一:为改课,为成人

序二:“好课多磨”的教研使命:重塑教师的职业尊严

序三:亲历“改课”,收获成长

活动缘起

2022年1月22日,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来到长山小学,给全体数学老师带来了她的新年礼物《好课多磨》和《好课燎原》。一时间,整个数学组沸腾了,大家纷纷表示会利用寒假认真拜读这两本书。于是,在学校教导处的提议下,数学组寒假读书打卡活动应运而生。

活动进行时

无论是年关将近的各种忙碌,还是轻松寒假的各种放纵,自1月25日放假开始,每天一位数学教师负责牵头打卡,全体数学教师坚持每天打卡,准时、自律、雷打不动。

专注的模样

你阅读时真好看

像春天的花一样

把所有的热爱所有的理念

统统都绽放

你阅读时真好看

像夏天的阳光

所有学生上课的时光

都被你照耀

徐振木老师

俗话说"好事多磨",转到作为教师的我们,自然就成为了"好课多磨"。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课比天大"、"质量是生命线"、"上好课"、"课上好"等等都是我们常萦绕在心头的挥之不去一个永恒的主题。学期末斯苗儿老师赠送了《好课多磨》《好课燎原》二书,看完了《好课多磨》的三序,句句之言,让人感到无比的平易近人,贴近现实,从三个序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好课多磨》是团队精神的展示、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体验、是教育人情怀的表现。相信书后面有关改课的"理念"、"操作要求"、"教研活动"、"课堂实践案例"会让人有丰厚的收获与启示。以上为读斯苗儿老师的《好课多磨》一书的粗线条感悟。

刘锦萍老师

好课多磨——在磨课中凸显了全员、全程性,在教研现场直接进行改课,让所有参与者共同经历和实践教学改进过程,让每一位教师被迫成长,同时想要,渴望成长,改课后每位老师都能上好这节课,让教师的学习真正发生,促进了让好课可以“燎原”。

方金锦老师

从朱国荣老师、袁晓萍老师、俞波校长为斯苗儿老师《好课多磨》写的三篇序当中,我感受到了三位老师对改课的高度认可与推崇。在三篇序当中,我感受到了老师们在改课时所受到的“折磨”,但是我更感受到了老师们在这些“折磨”中得到的成长。他们对改课的描述,让我这个接触小学数学才一年多的菜鸟老师,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往下阅读。我相信我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困扰我的问题的答案。

王丽芳老师

斯苗儿老师的新书系列《好课多磨》和《好课燎原》我想占为已有。为什么会有这么自私的想法呢?

第一个原因,我对斯老师的书有一个“情结”。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04年的春天,我有幸参加了新课程“省级培训”,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高规格的培训,第一次见到了好多“活的”特级老师。而我只是一个刚刚从“包班”生涯中解脱出来的“菜鸟老师”,那次培训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着实让我眼界大开,更让我欣喜的是,培训结束的时候,每人还发到了一个大礼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小学数学典型课例评价》,还有一大叠课堂实录光盘。十多年前,网络还没那么发达,信息相对闭塞,是斯老师的这两本书陪我走过了“萧山区教坛新秀”、“中级职称”评定等“人生重要时段”。是她告诉我怎样的课是好课、怎样备好一节课、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然而,让人哑然失笑的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根本不知道“斯苗儿”是谁,更不知道“特级教师”和斯老师有什么关系。后来,书架上的书换了一茬又一茬,家也搬了好几次,这两本书一直被我保存着,前几年的时候还是会翻一翻,遗憾的是最近想找这两本书的时候,竟然没有找到。

第二个原因,我看了《好课多磨》的“序”系列。第一次看到“序”是俞波校长转发在“无边界教研群”里的,后面纸质书下发,我又认认真真地拜读了。朱国荣老师的“序”告诉我,我眼中“神“一样存在的特级教师是被斯老师“虐”出来的,我们看到的“好课”是一遍又一遍“磨”出来的,磨课的过程更是磨人的过程。袁晓萍老师的“序”告诉我斯老师才是那个“光源”,是她制造了一个能量“场”,把浙江小数团队打造成了一支攻无不克的劲旅。俞波老师的序,让我明白了,他在学校管理的时候、在引领我们数学教学的时候,为什么经常会说“学生立场、单元视角、有机整合、适度拓展”这十六个字;为什么要安排一次又一次的“改课”活动;为什么要把“新教师”和“老教师”放在一起“磨”;我理解了那一句“那你睡觉的时间总有的吧”……

这个寒假,气管发炎,白天咳,晚上咳,很想“躺平”,但斯老师的书还是要坚持看的。或许可以考虑自己入手一套,长期珍藏,因为斯老师的书可以一遍一遍反复地读,细细地品。

徐龙仙老师

2022年1月22日,斯老师来我校教学问题问诊活动,活动结束后,有幸收到斯老师的新年大礼包——《好课多磨》和《好课燎原》两本新书。心想又有很多优秀的课例可以学习了。

1月25日晚,开始读了《好课多磨》的序。这次不一样,不是纯理论的知识。写序的三位老师,都写了自己参与改课的经历,写了自己的感受,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在读序的过程中,好像被拉到改课现场,害怕又紧张,痛苦又磨人,看到斯老师和一起改课的团队,为一节基于学生立场的课,不眠不休,一次次改课,一遍遍打磨。被他们这种精神感动,同时感受一节好课的产生过程,体会一节好课来之不易。磨出一节节的好课,受益了一群人也改变一群人。

总之,做为一名教师,要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断的学习,寻求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陈沙沙老师

放假第一天,除了吃与睡,就是反复读了三篇“序”,可谓越读越能感受何为专注,越读越能体会何为优秀。

一、改课,成就教师

品读着朱国荣老师例举的几次“改课”经历,从“非常得意”、“信心满满”到“惴惴不安”、“捏一把汗”再到被“虐”成功,这其中的酸爽可见一斑。立足学生、整体架构、调整材料、细化路径,朱老师他们被 “虐”出了对好课的理解,被“虐”出了对改课的意义,更被“虐”出了自身的涅磐重生,原来被“虐”是何等幸运与幸福。

“更可怕的是不知多少次被斯老师打断重来”、“讨论确定教案一直持续到了凌晨”、“整整2个小时的模拟试讲,就为开场的3分钟”、“一遍不行,再来一遍,关键的话表达不到位,整个环节重来……”字里行间都透露着现场被“虐”的煎熬,难怪朱老师说“能不崩溃、挺过来的,都会成为名师!”那又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名师能挺过来呢,是他们对神圣的课堂的尊重,对课堂上的学生执着的爱,更是对正确的教学价值观的追寻吧。

二、好课,需要多磨

袁晓萍老师写的序二可以说每一个字都非常吸引眼球,她笔下那种享受“被虐”的快乐,体会不断“打怪升级”的挑战,让我感受到的是他们痛并快乐的磨课经历,以及他们对艰辛的磨课经历的甘之如饴。可以想象,这样的特级教师要现场改课上给新手教师、普通教师看,与他们相互改课,这是需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但他们无一例外地爱上了每一次的“惊心动魄”,可见,现场改课的魅力有多大。

很喜欢袁老师写得这段话“好课多磨的研修之所以迷人,正是因为和一群人在一起磨课时,可以体验探索中的迷茫,跳出舒适区的艰难、醍醐灌顶的顿悟、豁然开朗的惊喜、专业成长的满足”,我想虽然没有被“虐”的机会,我们也应该坚持学生立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课堂上少受“折磨”。 

三、成长,“疯”中淡定

俞波校长写的序三让我感觉很亲切,因为他不仅仅是亲历“改课”的实践者,更是将“改课”带到我们长山小学的引领者。看了俞校的序三,我渐渐开始明白他时不时地给我们施压,连寒假都不放过我们的原因;也开始理解他不仅要在几次改课活动中拿“中老年教师开刀”,又要“为难”所有语文老师都参与抽签,弄得我左右为难的用意;当然我也能体会到他时不时地发一些优秀的推文让我学习借鉴刺激我跟着他“疯”的初衷。我感受到了他身上的“疯”有斯老师磨课团队中“疯”的影子,而他平时表现出来的淡定我想应该是他“疯”过以后成长的标志吧。

正如俞校所说:“好课”是“磨”出来的,这个过程就是教师成长的过程,也是教研的力量所在。那么,我们长山小学的小数团队也应该乘着这阵东风,淡定“疯”一回吧!

来星东老师

记得,第一次经历“改课”是蔡金法教授带领我们开展的,蔡教授邀请了省教研员斯苗儿老师,俞正强、唐彩斌两位特级教师一起来我校进行“改课”教研活动。在那次活动中感受到了与以往教研活动的与众不同,但更多的只是新奇与紧张。并没有去思考为什么要开展这样的活动。近期有幸拜读了斯苗儿老师的新书《好课多磨》,在序言中才体会到斯苗儿老师的良苦用心。

一、好的教研方式是改出来的

“改课”这样的教研方式不是某个人突发奇想,是斯老师带领的教研团队20多年在各种教研活动中一次一次改出来的。为了让更多的老师在活动中有更多的收获、更大的成长,斯老师一直在思考、改进教研的方式与方法。从开始的让少数专家型教师上好少数课,到多数人上好少数课,再到多数人上好多数课,优秀的教研模式就诞生了。我们在开展校本研修、学校教研时是否有思考过老师们喜欢这样的活动吗?在活动中有真正的收获吗?在下次活动中那些地方可以改进?我们应该努力以教师为立场,通过合适的活动和老师们一起收获、成长。

二、好的课堂教学是改出来的

在序言中,多次提到一节节由特级老师和教研团队精心打磨的课,在临近比赛时被推翻重来再次修改;一节课持续七年的“改课”……我们平时只是看到了各位大师在课堂上的精彩亮相,就想当然的认为大师的课堂就是这样的,殊不知背后的艰辛与“被虐”。特级教师们都这样一丝不苟的“改课”着,我们这样的小白更应该以学生为立场,在理解教材的同时弄清学生的基础与起点,以学生喜欢的方法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有所收获。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以备课组为单位抱团备课、改课,尽自己的所能上好每节常态课。

三、好的教师素养是改出来的

经常听到老师们说在现场教研活动时听得精神振奋、热血沸腾,回到自己班里不知如何改进开展,最后老方一贴,一切照旧。“改课”活动让我们每一位参与活动的教师都卷入其中,不仅有名师的说给你听,更有他们的现场示范,还有抽签成为全场焦点的机会,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必须积极参与其中,在紧张、“被虐”中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反复磨砺中提升发展。我期待自己能从会上这节课到会上一些课,再到改变自己的一些固有观念,最后在日常实践中完善自己,提升素养。

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从假期的好好研读《好课多磨》这本书开始,改变自己的习惯、观念,改变自己的备课、教学,改出新一年的丰富精彩!

徐红老师

课,是教师最好的作品。好课,需要多磨。教师要获得学生的尊重,学生的喜欢,必须要有自己职业尊严。

在看斯苗儿老师这本《好课多磨》之前,对“改课”这种教研方式已经观摩和参与了几次。种种场景在几位专家所写的“序”中得以重现:集体备课,现场抽签决定教师模拟上课;授课教师中途被打断,斯老师现场采访学生,在场的名优特被点名上课;上午徒弟上课,讨论调整后,下午师傅上。斯老师看到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时,会毫不留情地走上讲台,自己示范。台下听课的老师都为上课老师捏把汗,也会觉得斯老师这样不讲情面。但我发现被“虐”的那些老师,都没有表现出不满情绪。我亲眼看到一位杭州市教坛新秀的老师上课被斯老师中途打断。但课后交流时她不断感谢斯老师,感谢斯老师让她理清了这节课该怎么上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我能听出那位老师是发自内心的。

真正拿到《好课多磨》,认真阅读时,看到一位位特级教师、名优教师写的“序”。我才知道原来名师也曾被斯老师“虐”过,我们普通老师与名优教师的待遇是一样的。一位教师必须要手上拿得起,要有专业的素养,才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家长的信任。“课”是教师最好的作品,我希望自己能在一次一次改课活动中,获得成长,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学生喜欢的样子!

2022让我们带着这份专注与执着,整装再出发~



来源:  

作者:  

编辑:陈灿华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