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生活网 >  新闻资讯 > 

宋韵杭州 活力元宵 一起猜灯谜

[ 新闻资讯 ]    
2022
02-15
10:31

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闹元宵云猜谜,又来了。

今年,2022“宋韵杭州、活力元宵”云灯谜大会由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杭州市总工会、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都市快报、杭州市工人文化宫(杭州市职工文化中心)、杭州市职工灯谜研究会共同推出。

今年的“云猜谜”有些特别喔。我们特地把猜灯谜场景设置在,穿越回“南宋”临安街头的书肆。你会发现,熙熙攘攘的杭州城内,竟然有数十家“杭州书房”,每家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每猜对一条灯谜,相应书房的灯笼就会亮起,寓意为杭州这座书香城市点亮一盏阅读之灯。

对一座城市来说,一家灯火通明的书房,如同一盏“心灯”。你能为杭州点亮几盏“心灯”呢?灯火阑珊处,你又遇见了谁?就看你今天能猜中多少灯谜了喔!

本次2022“宋韵杭州、活力元宵”云灯谜大会,共有30家书房等待你点亮灯笼。这30家书房,从全市94家杭州书房中精选而来。你能从游戏页面中,全部找出它们,点亮这座城市的夜空吗?

今年的灯谜,除了杭州市职工灯谜研究会(前身为杭州市工人文化宫职工灯谜小组)供稿,还有4条来自民间藏龙卧虎的灯谜达人主动投稿。我们在前期的灯谜征集中,收集到了数十位达人投稿,最后精选出4条。既有关于杭州景点的,比如橙友余芳君所做的“燕雀安知到此一游”;也有打古诗谜的,如汪晨所作“四川话说不好(3字古诗名) ”,你能猜到是哪首诗呢?剧透一下,和“诗仙”李白有关。

说起来,今年是壬寅虎年。古时候,灯谜也叫“灯虎”。那猜灯谜的话,就成了“射虎”,那些猜谜高手们呢,就被人尊称为“打虎将”。

2022元宵节,让我们一起虎年“射虎”,虎虎生威。

杭州是中华灯谜的诞生地

“杭州是中华灯谜的诞生地。这话一点都不为过!是杭州开了灯谜历史的先河。杭州虽不是谜语发源地,但确确实实是灯谜发祥地。”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常委、杭州市职工灯谜研究会会长潘培生介绍,“谜语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黄帝时代,先后经历了先秦隐语廋词(廋,音同搜,隐匿的意思)、汉魏六朝离合体谜以及隋唐谜语这样长时期的演变、进化过程。但‘灯’与‘谜’的缘分却开始于南宋。宋王朝迁都临安(今杭州)后,元宵节张灯结彩、赏灯的习俗渐起,有个说法‘南宋时观灯独盛’。趁这个机会,一些文人雅士便把谜语写到灯上让人猜,于是诞生了‘灯谜’。”

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这段历史在南宋周密所著的《武林旧事·灯品》中可以找到记载,周密写道:“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多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这“藏头隐语”,即是谜语。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称为灯谜。

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虎年相当应景的故事。相传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他见了衣着体面的人,就拼命巴结;见了粗衣烂衫的穷人,就吹胡子瞪眼。有个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烂,有次去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

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便于元宵之夜,扎了一顶大花灯,来到笑面虎家门前。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笑面虎上前观看,只见上面写着:“头尖身细白如银,称称没有半毫分;眼睛长到屁股上,光认衣裳不认人。”笑面虎自然气得暴跳如雷,命家丁去抢花灯。王少忙挑起花灯,笑嘻嘻地说:“哎,老爷莫犯猜疑,我这四句诗是个谜,谜底就是‘针’。这‘针’怎么是对你的呢?”

笑面虎被气得干瞪眼,只好灰溜溜走了。这事传开后,越传越远。第二年元宵,人们纷纷仿效,将谜语写在花灯上,供人猜射取乐。所以就叫“灯谜”。以后相沿成习,猜灯谜、打灯虎成了元宵佳节的重要活动内容,《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章回都描绘了清人智猜灯谜的情景。灯谜活动,一直传至今天。

“灯谜”的正式命名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王鏊在《姑苏志》中记载:“上元灯市,藏谜者曰‘弹壁灯’。”所谓“弹壁灯”,是指灯笼一面靠壁,三面粘贴谜条。由于在灯上粘谜,所以叫“灯谜”。

南宋的元宵节

比春节还热闹

提到元宵,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如果你穿越到800多年前的南宋,你就会发现民间最盛大、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并不是春节,而是元宵节。

你会发现,人们对来年所有的希望,其实都由这片灯火通明处诞生。

江南的元宵灯会,应以南宋临安灯会最具代表性。放花灯的习俗兴于唐朝、盛于宋朝,唐朝元宵放灯时间为三天,宋代改为五天,南宋淳祐年间,又增为六天,从正月十三日开始放灯,到正月十八日才收灯。

到了放灯最后一夜,即正月十八日晚上,临安府尹(相当于现在首都市长)要出来拜会百姓。

根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的记载,元宵节时,杭州城会由官方给百姓、艺人、生意人分发钱、酒,让他们欢庆佳节,以示普天同庆之意。临安府的“吏魁”跟在府尹身后,背着一个大布袋,里面装的都是“会子”(纸币),每遇到做生意的商民,便给他们派钱,每人数十文,祝他们新年生意兴隆,叫做“买市”。

这一天,杭州城内汇聚舞队数百支,傀儡戏数十家,加上富贵人家的私人乐队,可谓“家家灯火,处处管弦”“拦街嬉耍,竟夕不眠”。

杭城内也有好客的大户人家在这一天打开家门,与民同乐。比如“清河坊蒋检阅家,奇茶异汤,随索随应,点月色大泡灯,光辉满屋,过者莫不驻足而观”;“内侍蒋苑使家,虽曰小小宅院,然装点亭台,悬挂玉栅,异巧华灯,珠帘低下,笙歌并作,游人玩赏,不忍舍去。”

南宋元宵节的主食,和今天一样,也是汤圆。除了汤圆,他们还吃别的,例如焦、瓠羹、蚕丝饭、蝌蚪羹、盐豉汤,都是南宋元宵节的节令美食。

一年中最浪漫的一天

南宋时期的元宵节,也是一个非常浪漫的节日。

宋朝元夕,“华灯宝炬,月色花光”。比月色更迷人的是人间的灯火;比华灯更动人的是观灯的美人。

元宵节最有趣的是尚待闺中没出阁的少女。这天,她们要起个大早,一边梳洗,一边在心里盘算怎么才能被意中人相中。于是,这一早的装扮,装满了她们的小心机,身着最好的罗裙,脸上涂着淡淡的脂粉,饰着金丝掐的闹鹅和花枝。

不过,最懂时尚的还是那位“南宋词坛定海神针”辛弃疾笔下的姑娘:“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早早把罗裙熏香,袖子里还藏着一个香囊,入夜了笑语盈盈潜入灯火人海,但当众人都在尽情地狂欢时,她却又独自站在灯火零落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南宋元宵灯会的盛况,今天的我们,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仿佛亲历那场精致繁华。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千百年过去,无数元宵成往日,他仍然在灯火阑珊处伫立。

大抵世间最美的相遇莫不如此,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在漫天花火里相信爱自有天意。

元宵,便是这样一个自带浪漫气质的节日,在良辰美景中遇见一个“意外之人”。

“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有着2000多年渊源的正月十五元宵节,虽然民俗习惯一直在演化,但所承载着的团圆、和睦、幸福的主旨亘古未变。

愿人月两团圆,看万家灯火,候春暖花开。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潘卓盈  

编辑:周婷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