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财经网 >  萧山财经新闻 > 

五类新骗局警惕冒充防疫人员及防疫特效药诈骗

[ 萧山财经新闻 ]    
2022
12-26
10:44

人行萧山支行联合区公安分局梳理五类新骗局警惕冒充防疫人员及防疫特效药诈骗

疫情当前,当大家齐心抗疫时,却有不法分子冒充防疫工作人员实施电信网络诈骗。临近春节,当大家收拾行装返乡时,也有不法分子设下陷阱行骗……为提高公众安全意识,中国人民银行萧山支行联合萧山区公安分局,梳理五类新骗局,希望大家加强防范意识。

第一类:冒充防疫人员诈骗

案例一:

近日,刘先生接到自称疫情防控办工作人员的电话后加对方好友,对方分享一些疫情防控动态后,便推荐刘先生“刷单”赚钱,声称可赚取高额的利润,后续会返还本金及佣金,刘先生禁不住对方的甜言蜜语相劝,陆续转账900元做任务后,迟迟未收到返利,向对方询问,被对方拉黑,这才发觉被骗。

案例二:

近日,王女士接到自称疫情防控办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行程可能泄露,需配合“公安机关”线上调查。随后,自称是“公安机关民警”以其卷入一桩洗钱案为由,要求王女士配合调查,并让王女士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进行验证。王女士陆续转账44900元后发现被骗。

案例三:

近日,张某收到诈骗分子冒充防疫工作人员向其发送的“钓鱼链接短信”,谎称张某是新冠确诊人员的密切接触者,诱导张某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随后以近期大数据行程卡访问量过大,存在系统故障为由,索取短信验证码进行行程轨迹确认,进而骗取钱财。

案例四:

近日,王某收到诈骗分子冒充防疫工作人员,声称王某健康码存在异常,要求王某迅速前往公安机关核查。王某被诈骗分子的花言巧语说服后,主动提出将电话转至“公安局”进行线上调查,随后“公安人员”称核查行程时发现王某有几笔异常经济交易,怀疑与一起洗钱案有关,要求受害人在所谓的警务内部系统进行个人信息登记备案,以便清查资金洗清嫌疑,进而骗取王某钱财。

案例五:

近日,唐某收到一个声称是卫健委的工作人员发来的短信,要求唐某配合线上排查。诈骗分子将唐某拉进一个线上排查群后,要求唐某提供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码及验证码等相应信息,从而盗取唐某银行卡内资金。

案例六:

近日,刘某收到一个好友申请,称可以快速出阴性的核酸检测结果,50元一次,加急最快半小时出结果。刘某刚好在高铁站,便加了对方好友进行询问,和对方确认领取报告地点后,对方要求刘某将身份证正反面照片和站点信息发送过去,称会在站点等刘某领取报告。刘某付钱后,再给对方发消息确认时,对方已将其删除。

案例七:

近日,金女士接到一通“0024”开头的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疫情防控部门,金女士网络购买的物品来自疫区,快递员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快递无法送达,但可以办理理赔。金女士一听,慌了,着急之下按照对方的指引登录了一个陌生网址,输入“支付宝防疫登记理赔中心”,跳出“防疫登记理赔客户”的聊天页面,金女士提交了真实姓名和电话号码,进行了“登记赔付”。之后,对方又让金女士下载了一个陌生App,同时报给金女士一串数字,让金女士在App上输入数字,并点击投屏,在投屏后,金女士又照对方要求进行了一系列操作并输入了支付宝密码和银行卡支付密码,损失1万余元。

案例八:

近期,小梦接到一个00853开头的陌生电话,拒听了几次后,对方锲而不舍,小梦只好接听了电话。对方自称是疾控中心,称小梦近期去过上海的医院,是密切接触者,需要收拾好行李准备隔离。小梦当即表示自己从未去过上海。对方则称小梦的个人信息可能被泄露了,帮小梦转接“上海警方”。转接后,“上海公安”与小梦进行视频通话,要求小梦拍信息泄露证明单。为首的“警官”威胁小梦涉嫌洗钱犯罪,要将小梦所有的账户都冻结,否则就拘留,并要求小梦转账给监管部门,查小梦的资金来源有没有问题。之后,对方使用屏幕共享功能操作了小梦的银行卡,并将银行卡里的钱转走。

防骗小贴士:

1.接到“防疫办工作人员”等陌生来电,请千万谨记:涉及疫情防控及流调工作,不会要求你下载某App或提供银行卡卡号、验证码等,更不会要求你网上转账,不会推荐刷单。涉及网络刷单高额回报等信息,一律是诈骗,第一时间报警或拨打反诈专线电话。

2.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网络要求受害者提供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不要轻易透露个人及银行账户信息。公检法机关没有所谓“安全账户”,切忌随意向陌生人转账。

3.如果有任何链接要求打开,索要验证码的,多为虚假信息,切勿轻易打开,以免财务受损。

第二类:防疫特效药诈骗

案例一:

近日,张某接到一个电话,来电界面显示:**疫情防控专线,请您务必接听。张某接电话后,对方自称“防控中心主任”,告知其行程异常,有感染新冠的风险,随后介绍购买特效药,几千元买一个疗程,每天服用远离病毒。

案例二:

近日,赵某收到“疾控中心”发来的短信,短信内容为疾控中心预约新冠疫苗加强针。短信中附带了一个预约链接,点开后便被要求输入各种个人信息。

防骗小贴士:

1.为排查密接人群,流调员对确诊病例开展流调工作时,只会询问和疫情相关的身份信息、健康状态及近期行程,绝不会推荐所谓的特效药。

2.大家接到看似权威的这类电话或短信时,一定要注意鉴别,可能是不法分子设下的圈套,千万不要点击任何陌生链接,更不要输入个人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第三类:返乡机票改签诈骗

案例一:

近期,王先生收到一条短信,显示因机械故障,其原订的航班无法正点起飞,如需改签,请联系客服。因航班信息都对上了,王先生就相信了,拨打短信上留下的电话。对方自称航空公司,说王先生的航班确实没办法起飞,现给其办理航班改签,改签有返300元手续费。王先生觉得操作麻烦就说不要这300元,客服坚持称这300元一定要退给他,因领取300元需要开通一个1元的保险业务。王先生就根据对方指示开通了保险业务,后对方又称保险业务开通了就无法取消,必须要本人的银行卡认证。王先生就这样步入了对方的陷阱,告知了银行卡的支付密码和验证码,往对方账户转了16万余元。

案例二:

近期,陈女士的微博有一个“好友”联系她,说年底回国需购买机票,定金已付需支付尾款,因软件无法登录支付不了尾款,让陈女士帮忙代付。随后对方询问其银行卡后,不久便发来转账成功的截图,称已经往其账户转了3.7万元,但是境外转账需24小时到账,让其先帮忙垫付。陈女士表示自己手头上没有这么多钱,对方就以支付1万元可以先出票为由让其转账。后钱款一直未到账,陈女士才发觉被骗。

防骗小贴士:

1.收到“机票改签”的短信不要轻易相信,请拨打官方电话核实。

2.警惕网上冒充朋友要求代买机票的诈骗,线上有“熟人”要求转账的请一定要电话核实,再三确认。

第四类:“银行客服”诈骗

近日,王大姐接到一个自称是“客服”的电话,说她在网店买过东西,被网店工作人员误操作开通了会员。王大姐之前确实买了个染发剂,但开通会员,甚至要缴纳会员费是她没想到的。“客服”还告诉她,会员每年需要缴纳6000元会员费。王女士急了,但对方说取消会员需要到网店的总部办理,在省外,王大姐表示自己去不了。“客服”表示可以委托银行帮忙处理,并询问王女士在哪个银行开通过银行卡。王大姐直接说:“是建行。”“客服”很快联系了“建设银行”。“银行客服”似乎对这个情况并不惊讶,让王女士先把钱转到银行的平台账户上,并表示,等平台把免密支付功能取消之后,钱自动会转回到个人账户里。王女士刚准备操作,两位派出所工作人员上门进行劝阻,王女士未受到损失。

防骗小贴士:

若遇到自称客服的电话要求转账多为诈骗,相关情况要及时与官方客服进行确认。

第五类:代开户“分水”洗钱

赵某最初在百度贴吧中看见有人发布消息称可以“带人赚钱”,“广告”上显示“日薪200元,包吃住酒店”“办几张银行卡就能赚钱”。赵某联系上对方后便以每张300元至500元的价格出卖自己的银行卡。此后开始“反客为主”发布兼职消息,几乎每天都有人想来“面试”,于是他以赌场洗钱、炒比特币等借口要求对方办理银行卡。“兼职者”只需要上交自己的身份证件等资料,就可以免费住在酒店里,唯一的工作就是偶尔配合刷脸,确保银行账户不被冻结。大部分“兼职者”都办理了10张左右的银行卡,最多的一人办了18张。随着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为了加强作案的隐蔽性、便于集中转账,“上家”给“兼职者”们购买了往返机票,将他们送到中缅边境小城。据赵某交代,他们下飞机后换了五六次车,最终被送到一处农宅,继续约十来天的“禁闭”生活,将银行卡全部销售给诈骗团伙使用,并帮助犯罪分子完成诈骗活动的转账流程。

防骗小贴士:

除了以上案例,还有在校大学生,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被“兼职”等各种名头引诱办卡。大家不能看到“赚钱”字眼,就随意注册银行卡、电话卡出卖。涉事严重者会影响征信及就业,甚至被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作者:通讯员 朱建兴 记者 郑舒铭  

编辑:周婷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