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健康网 >  医疗新闻 > 

你知道吗?第一个使用“人工呼吸”的竟然是他!

[ 医疗新闻 ]    
2024
03-20
16:05

学习强国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最早采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医学家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王叔和

答案是——2B?

不!正确答案是:C. 张仲景!

在东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guì)要略》(张仲景所著为《伤寒杂病论》,后因战乱而散失,后人整理编订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中曾记载道:

救自缢死,旦至暮,虽已冷,必可治;暮至旦,小难也……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苦劳之。须臾,可少桂汤及粥清含与之,令濡喉,渐渐能咽,及稍止。若向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罙好。此法最善,无不活也。

该段文字的大致意思就是:有人自己上吊了,解救的方法就是解开绳子抱他下来,然后一人给他按压胸部,一人给他按摩屈伸手臂,最好还有两个人用管子朝他两只耳朵里吹气。

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很像现在的心肺复苏?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只不过这是朝耳朵里吹气而不是朝嘴巴里。从现代医学来讲,仅靠朝耳朵里吹气很难达到救治窒息病人的目的,但张仲景显然已经意识到了吹气的作用,所以我们把他奉为“人工呼吸”第一人。

那么他比后人领先多少年呢?张仲景(约150年—219年)是东汉末年人,公元205年左右完成了确立中医学辨证(“辨证”,非自然辩证法的“辩证”)论治理论体系的重要著作——《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后被尊称为“医圣”。由此可知,张仲景使用人工呼吸,大概在公元205年之前。后来,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也有向耳中吹气的介绍。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开始记载将竹筒放进患者口腔,令人对着竹筒使劲吹气的急救方法,堪称“口对口”人工呼吸的先河。

在西方医学史上,最早提到人工呼吸的人是著名的比利时解剖学家萨维留斯(Vesalius,1514年—1564年)。他发现只要给剖开胸腔的动物的肺吹气,动物的心脏跳动就能维持更长的时间。这还只是类似人工呼吸的做法,还没有用来治病。1666年,英国生物学家虎克给一只剖开胸腔的动物连上小风箱,把管子插到动物气管里,用风箱来维持动物的呼吸。直到1897年,拉波得才真正把人工呼吸的方法运用到治疗人体的疾病,用以急救某些濒死的患者。

人工呼吸有“生命之吻”的美称,吹动了生命的弦。我们知道,人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但为什么给呼吸停止的患者吹进我们呼出来的气,反而能够救人呢?

这是因为我们呼出的并不全是二氧化碳。

正常空气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N2)约占78%,氧气(O2)约占21%,稀有气体总共约占0.9%,二氧化碳(CO2)约占0.03%,水蒸气约占0.02%,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气体和杂质。空气经人体吸入后,通过呼吸作用,再次呼出时,气体的成分为:氮气(N2)仍约占78%,氧气(O2)约占16%,稀有气体总共仍约占0.9%,二氧化碳(CO2)约占4%,水蒸气约占1.05%。

可以看到,虽然我们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之前减少了,二氧化碳含量比之前增加了,但氧气的含量仍然很高,完全足够纠正低氧血症,使呼吸暂停的人被动式呼吸获得氧气。其次,之前说的呼出空气主要成分含量变化是指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而人工呼吸时,我们需要先深吸一口气,再迅速吹入病人口中,尽量用深吸气的前部分呼气,这样吹出的气体更接近正常空气,氧含量也更高一些。

人的心脏、大脑和全身各组织器官都需要不断地供给氧气。如果中断供氧3~4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性损害。人工呼吸给生命开放了氧气通道,给生命的焕发点燃了希望。


来源:萧山健康网  

作者:萧山区第二人民医院  

编辑:朱歆楠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