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教育网 >  图片新闻 > 

培养未来人才,点亮科技强国梦想——2024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论坛

[ 图片新闻 ]    
2024
04-09
11:43

萧山网讯 3月29日至31日,2024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论坛在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未来教育与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主办,萧山世纪教育发展中心、创新互联网教育研究院协办,各地市教育局教育干部、教研员、全国中小学校长、科学副校长、科学教师参加本次活动。论坛围绕中小学教育如何“激发好奇心,培养未来人才、点亮科技强国梦想”主题进行讨论,共同探寻科学教育的改革关键,共同畅想科学教育的发展图景,共探创新人才衔接培养新模式。

开幕式

3月29日,“激发好奇心,培养未来人才,点亮科技强国梦想,2024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论坛”在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启幕。

开幕式由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副校长楼说行主持。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未来教育与创新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师范大学原副校长李有增致辞,强调了中小学创新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原内蒙古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额尔德尼致辞,指出了小学科学教育的核心问题和探索路径。

钱江世纪城管委会副主任廖伟致辞,并对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的科学教育成果给予高度赞扬。

杭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屠晓丹致辞,肯定了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新班级教育”和科学教育的创新举措,并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创新研究室学术发布会

3月29日,萧山区崇文世纪城举行了学生创新研究室学术发布会,与全国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科学工作者、科学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方略、新举措。

小海燕创新研究室学术发布会是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加大创新人才培养,落实科学家精神而设置个性定制课程。自寒假以来,全校近300位学生,以个人或组合的形式,在科学、数学、信息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不同领域,长时间的自主研究,在知识、技能、经验与方法层面都有了新的突破。本次活动共收到了142篇创新研究小论文,经过学术专家组成员对研究成果进行反复讨论,综合评价,评选出了三等奖33项,二等奖29项以及一等奖作品25项。

共有18位学生登上了发布会的舞台,共发布了17篇研究作品。浙江省科学特级教师陈彤、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邵汉民、浙江大学先进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高大为博士,现场聆听了小小研究者们《违反惯性运动的气球》《四两拨千斤》《落叶为什么是背面》《绽放的烟花》等科学研究成果,并与小小研究者们面对面交流答辩。在大学者们的带领下,小研究员们再次梳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开展深层次研究。

这场充满智慧启示和灵感火花的发布会,是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科学教育定制课程的阶段性成果,是充分挖掘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协同推进科学教育,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校本化实践。期待本次活动能为萧山区各学校创新性人才培养带来新的启迪,发挥更强的教育辐射作用。

跨学科课堂展示

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科学教师阮鑫、信息教师叶志文执教科学、信息跨学科学习展示课——《自然界的风》。老师们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出发,思考:自然界的风是怎么形成的?学生们积极展开猜想,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得到海风形成的原理,验证猜想。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学生能够用不同的工具采集数据,尝试使用信息技术记录实验过程、整理数据进行汇报。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科学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徐春建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专业点评。徐老师肯定本节课从学情出发,设定合理的科学素养目标;利用模拟实验,建构符合儿童认知的科学模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高效准确的生成实验数据。徐老师指出,教学活动的设计,还要考虑施教学生的学情,而不是对教材的机械复刻。一线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设计意图、把握学情的基础之上,是有权利、有义务对教材内容做合理的调整。这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活动观摩

参会领导、专家走进崇文世纪城的街头科技秀,小海燕们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一展自信风采,乐高、无人机、遥控车、机甲大师……一位位小小科学家们精心准备科学实验秀,呈现了震撼人心的科学实验。

通过“科学家”主题活动的项目化学习成果,与会专家仿佛看到了崇文世纪城的学生通过前期提出问题、团队思考、画设计图稿、动手制作的过程。一个个学生亲手制作的生态水缸、废水过滤系统、火箭发射塔台,学生流利自信的学习成果介绍,更是展现了本次项目化学习的理念——以儿童立场诠释科学奥秘。

校长报告

崇文世纪城的学生为什么那么爱探究、爱思考?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谭鹏飞校长向与会嘉宾做了主题为《“科学家”课程解构》的报告。

他指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迅猛发展中,牢牢把握自主培养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拔尖科技创新人才是当下各级教育面临的重要命题,形成了富有了崇文世纪城特色的“科学家”课程。

在育人理念上,学校强调在做中学、做中创,在“科学家课程”培养学生成为“厚基础、爱探究、能登攀”的“小海燕科学家”。在育人视角上,“科学家课程”主张从封闭走向全域,采取灵动开放的学习时空设计,统筹考虑课程、教学、评价、管理等要素,构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育人格局。在育人路径上,学校以科学课程核心素养为导向,结合孩子身心特征系统开发了科学课程,涵盖科学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定制课程,三类课程紧密相连、立体衔接,打造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的“大科学教育”。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江畔自古来。”在谭鹏飞校长的这场报告,包含杭州春天的诗意与钱江的豪情,展现了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科学教育之路的无尽的生机与活力,揭示了崇文世纪城学生爱探究背后的奥秘。

科学家讲座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第一任大队长申行运作《弘扬航天精神,点燃青少年科学梦想》主题讲座。申队长从载人航天概况、中国航天员的选拔与训练、神奇的太空生活三个方面揭秘了我国的航天科学事业发展史。他总结了科普工作要因材施教、通俗易懂、潜移默化,要用事实、数据说话,以达到普及知识,开阔视野,增强爱国主义教育,解决为谁育人问题的教育目的。

圆桌论坛

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教育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所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至关重要。3月29日,以“AI时代,如何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在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举行。俞校长和五位嘉宾围绕科学教育中科学精神及科学方法的养成和科学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论坛由杭州市萧山区世纪教育发展中心副理事长,杭州市理想教育集团总校长俞国娣主持。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冯亚萍结合本校实践,从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和建设两个方面分享了落实科学教育的前沿经验。

浙江省科学特级教师、杭州市钱塘区景苑小学校长邵锋星老师从三个角度展开讨论,一要关注科学教育不均衡的现实问题,二要落实国家课程高质量实施,三要利用好自身优势、社会资源,发展科学教育。

易企银(杭州)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军指出科学教育中需要重视知识、技术求是创新科学精神的培养。

原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科技副校长沈耘从人工智能角度,指出AI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需要科学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打造科技教师团队,回应学生期待。

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五年级学生家长郭斌分享了自己在崇文科学教育中的实践,他认为科学教育需要以孩子的好奇心为起点,培养具有团队意识的科技创新人才。

科学教育大讲堂

3月30日,2024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论坛继续在杭州市崇文世纪城实验学校召开。

论坛以加快国家对科技人才的培养脚步为重心,开展了关于小学科学教师发展的的创新举措探讨。多位大咖齐聚一堂,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丰富有深意的科学教育大讲堂。

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罗星凯以一个科学教育专业建设实践者的视角抛出问题——何为创新人才培养之大忌?科学教育本应是探索未知的领域,若我们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模式与观念,便无法培养出真正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需打破常规,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挑战权威。教育者应当积极营造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尝试、不怕失败。此外,还需注重实践与应用。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中国力学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组成员高云峰以《科学教育中的思维启发与兴趣培养》为切入点,提出在科学教育中,教育者应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自由探索。同时,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科学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思维启发与兴趣培养的关键阶段。思维启发在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未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而兴趣培养则是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使他们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主动投入学习。

正高级教师、杭州市钱学森学校校长唐彩斌提出用广角镜看背景,用显微镜看现状,用聚光镜看实践,用去滤镜看成效。对科学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探索,并为在场老师们介绍了杭州市钱学森学校在科学教育方面所做的实践探索,让与会老师们收获颇丰。

校长智库教育研究院谢文辉院长对上午的活动进行了总结提升,并发布了《科学教育行动计划》,号召更多的学校参与到科学特色学校的创建中来。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组核心成员喻伯军聚焦小学科学教师成长的五大核心能力(分别为组织管理能力、探究实践能力、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社团兴趣小组实施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结合亲身实践经历,明确探究实践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原则,关注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曹培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双减”背景下,要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曹培杰老师从科学家精神出发,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完善性,提出“大”科学教育中“跨”学科学习的重要举措与要求。

上海延安初级中学校长、延安初中教育集团理事长许军探索科学教育培养中探索求真精神的路径,以系统思维建立育人素养模型,围绕科学教育的关键、立意、策略展开,提出科学教育与时代发展同频的实施策略,打造六育融合教育的科学课程,社会链课,融协并进,与学生共绘科学课程图景。

原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科技副校长沈耘深入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建设科技教育人才体系,推进科技课程获得感、成就感、创造力为主题的课程发展。从科技课程顶层设计作为着力点,撬动纵横结合立体管理网络,锚定教师组织管理目标,全方位多角度设定课程改革要求,促进科技课程与组织活动的高效发展。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是新时代赋予中小学教育的历史使命,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有效途径。未来,钱江片将继续携手国内外知名学校和教育专家,共同推动科学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培养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源:萧山网  

作者:朱歆楠  

编辑:朱歆楠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