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萧山生活网 >  热门新闻 > 

“非遗+文创”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 热门新闻 ]    
2023
01-09
10:01

用传统篆香及香器制作技艺制作的《钱江潮涌》风物印香

印纹陶香炉

印纹陶炉壶套组

洪达太参赛作品萧萧草木系列的蓝染—加油

《龙翔凤吟》陶瓷对杯

用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完成的跨湖桥香插

图/由萧山区文化馆和非遗传承人提供

日前,第二届萧山区非遗文创产品大赛落幕。117款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文化基因、产业密码与风土人情的产品惊艳亮相。

从“展品”变“产品”,一项项经过“包装”的非遗,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为什么非遗需要文创产品加持?如何把非遗嫁接到文创产品上?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又如何实现共鸣、共融、共进?

萧山给出的答案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再开发和再创造为路径,将非遗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创意资本,让传统非遗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市场化,提升非遗“造血”功能

寒冬时节,室内一炉炭火、一盏茶香,三五好友围炉而坐,谈笑间,炉火明红,水沸香溢,一杯茶汤下肚,身心俱暖……

最近,随着“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申遗成功,民间刮起了一阵“围炉煮茶”热潮,浦阳印纹陶展示馆馆长、萧山区印纹陶烧制技艺传承人倪柏钦不由地喜上眉梢:自己创作的非遗文创产品——印纹陶炉壶套组也“火出圈”,成了网红热销产品。

萧山是中国陶瓷发源地之一,早在8000年前的跨湖桥遗址,就有印纹陶的烧制。萧山印纹陶制作技艺多以泥条盘筑成型,再用陶抵手与陶拍拍印而成。主要纹饰有米筛纹、米字纹、席纹等。大型器物多有组合纹饰,肩部常有堆塑装修系,有绳纹、S纹等。器物类型有坛、罐、盂等,多为大型储物器。

此次“出圈”的印纹陶炉壶套组,由一个陶壶和一个陶炉组成。陶壶使用印纹陶制作技艺完成;陶炉由陶鬲改制而来,工艺复原了夹砂陶制作工艺,纹饰采用印纹陶特有的绳纹拍印,重新设计成一个可用炭火煮茶的炉子造型。一套售价在800元左右,既古朴又实用,深受年轻人喜欢。

同样热销的,还有印纹陶茶器具、印纹陶文房器、印纹陶香炉、印纹陶插花器等非遗文创产品。倪柏钦介绍,这些产品均结合了印纹陶烧制技艺,纯手工制作,主要受年轻人、古器物爱好者、对生活品质要求高的人群欢迎。“目前产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月收入可达几万元。”

印纹陶文创产品的热卖,一方面源于与市场相结合,线上通过抖音、微商,线下通过浦阳印纹陶展示馆、杭州天域开元观堂酒店进行销售;另一方面由于印纹陶本身所具备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等,与现代人的消费趋势相符合:现代人有文化自信,愿意为传统文化买单,也渴望在复杂生活中返璞归真,追求一些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兼具实用性、相对质朴的产品。

“非遗+文创”,是彼此价值的相互挖掘,是一次传统技艺与商业开发的双向奔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萧山共有非遗文创及衍生品系列31大类、产品类型160余种。其中热销的非遗文创产品以萧山花边类、丝绸画缋类、南宋官窑类、印纹陶类等传统技艺类产品为主。

更实用、更亲切、更新颖,是这些非遗文创产品在市场上“抢手”的重要原因。在萧山区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陈翊看来,一件热卖的非遗文创产品,在价格上要亲民,外形上要满足多群体审美需求,实用性上要贴近人们的生活,还要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比如萧山花边,很多人一看就觉得有萧山特色,也会选择采购一些非遗文创产品如杯垫组合送礼。”

此外,这类产品本身要以非遗生产性保护为基础,有一定的工业化基础,如能够依托萧山民营企业进行量产,而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制作,半天只生产一件。量产的同时,还要能体现出手工特色、非遗元素和萧山文化底蕴。

“非遗文创是非遗在当代动态传承保护的重要路径。”陈翊觉得,通过“非遗+文创”,使非遗能够更贴近消费者,进行生活化、可持续化、活态发展,以非遗丰富企业,企业反哺非遗,最终形成非遗自给自足、造血发展的良性循环。

“再创作”,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有山服饰,一间古色古香的工作室内,各种茶器一应俱全,三种不同尺寸的茶垫、茶握、大壶垫陈列着,蓝色、绿色、黄色的布料,古朴的纹样令人眼前一亮。

这里,是传统服饰制作技艺传承人洪达太的工作室。这组草木染的茶垫、茶握、大壶垫,是第二届萧山区非遗文创产品大赛银奖作品“萧萧草木系列(蓝染—加油)”。

作为第五代传人,洪达太从小便跟着爷爷学习制作传统服饰。几片布料,几缕针线,一把剪刀,一个老式熨斗,就是制作传统服饰的工具。从布料到成品,需经过量体、备料、裁剪、绣制、缝扣、整烫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涉及刺绣、染色、蓝染、印花等多道工艺。

大学毕业后,洪达太从事过设计工作,但最终还是对传统服饰情有独钟。2014年,他创办了有山服饰,将生产模式从传统家庭作坊式的代加工,变成自主设计生产,销售模式也从单一的线下变成线上线下相结合,并在1688上开通线上业务,产品远销海外。

让更多人看到非遗在当代的变化、创新、可能性,将非遗活态传承下去,而不只是作为“老物件”摆在博物馆,是洪达太的初心,也是他参与此次非遗文创大赛的原因。

洪达太参赛的作品,一共有三件,包括萧萧草木系列的蓝染—加油、柿染—如意、茶染—问茶。除了颜色、纹样不同,每件作品都提取了传统服饰制作技艺中的刺绣和染色工艺,纯手工刺绣完成。每件产品有茶垫、三折茶握、大壶垫三种不同尺寸布艺,适用于日常茶席和家居使用。

以蓝染—加油为例,设计之初,洪达太考虑三个问题:绣什么?绣在哪儿?创作什么产品?

创作什么产品?一方面要结合当地历史文化。作为戴村人,洪达太深知戴村以三清茶出名,应从发扬本土茶文化的角度创作,另一方面还要优先考虑产品实用性。最终,他决定制作茶垫、茶握、大壶垫这种既贴近人们日常煮茶需求,又兼具文化内涵的产品。

绣什么?第一步是定纹样,还得从当地文化出发。“比如贵州蜡染的纹样以图腾出名,萧山的特色是印纹陶,上面有很多纹样,像水波纹、米筛纹、席纹等。”一开始,洪达太打算绣米字纹,后来觉得当前社会更需要正能量,于是将“米”字简化成一个加号,寓意“加油”,给自己和他人加油鼓劲。

绣在哪?最初,洪达太尝试了苎麻,后因效果不佳,改为本土产的亚麻。亚麻颜色以大地色系结合当地特色,定了草木染中的蓝染。纯天然亚麻面料在蓝染缸里经过6-9次浸染氧化,再经过柔软水洗成为天然的蓝色底布。

萧萧草木系列的另两款产品颜色,一款结合了戴村产茶特色,选用第二季度的废茶做茶染;另一款考虑到临浦、所前产柿子,用每年台风刮落的柿子做柿染。

通过对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的“再挖掘”与“再创作”,将非遗元素注入产品功能和实用性中,萧山非遗文创产品正在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同样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有此次大赛的金奖作品——结合“黄金失蜡法技艺”,制作的五款手艺精湛、时尚美观、内涵丰富的黄金饰品。

其中“江潮闻曙”系列,包括手链、吊坠、耳线,设计灵感源于贺知章《晓发》一诗,以跨湖桥遗址中的太阳图纹作为核心设计元素,传承古制失蜡法工艺。通过锤纹的应用,来表现湘湖与钱塘江,两方水系相辅相成。“锦绣河山”吊坠,取翻滚汹涌的浪花为设计元素,展现“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萧山精神。外圈以花丝点缀,背面镂空花窗,设计灵感来源于萧山花边。

非遗与文创产品的嫁接,既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彰显地域特色,如“跨湖桥香插”,采用紫金土等南宋官窑材质制作而成,用象征萧山悠久历史的跨湖桥作为设计元素,桥的一边留一小孔用于插香,香灰正好落在桥面上;又要迎合时代特色,契合现代流行风潮,如“一组亚运吉祥物挂轴”,结合萧山花边制作技艺和2022年杭州亚运会,采用书画挂轴形式,将亚运文化运用多种表达形式传递给大家,达到实用性、文化性与艺术性的高度融合与统一。

“对于非遗的‘再创作’,有变与不变。”萧山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变的是,产品设计、使用场景等更符合现代需求;不变的是,非遗传承的历史记忆、精湛技艺保持原汁原味。

多举措,助力非遗文创产业发展

有专家表示,目前,非遗的状态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因为种种原因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可作为历史记录进入博物馆的;一类是如今仍具有较强生命力、传承得较好的;第三类则是现在活得不好,但可通过开发重新进入现代生活的。

记者了解到,目前萧山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0个,虽然有一些非遗成功地“活化”为文创产品,脱胎于传统工艺并走入寻常百姓家,但毕竟是少数,大部分非遗文化或技艺仍然被束之高阁。目前,我区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存在非遗元素特色不明显、优质产品匮乏、产业化程度不足等问题。

具体而言,许多产品开发还停留在对非遗元素的“移花接木”与“复制粘贴”上,如有的产品只是把非遗图形直接印制在抱枕等物体上,“再创作”力度不够。同时,让“久居深闺”的非遗“自我造血”并不容易,需要建立自身发展的造血机制,还要解决产品推向市场后面临的产量问题。

对此,政府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非遗文创活动,如萧山区首届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第二届萧山区非遗文创产品大赛、2022年萧山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激发市民创作积极性,推动萧山区文化遗产与现代市场有机融合;另一方面,通过成立萧山区传统工艺工作站和18个非遗工坊,不断推动非遗项目保护传承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

同时鼓励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携手合作,因为设计师熟悉市场需求,可以提供专业设计能力,非遗传承人则将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融入其中,一起打造出更时尚、更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如浙江理工大学的设计师携手“丝绸画缋”非遗传承人,创作出一些较受市场欢迎的非遗文创产品。

此外,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也为非遗文创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如《杭州市萧山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细则》《杭州市萧山区加快推进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发展专项扶持政策实施细则(试行)》(萧文旅[2021]32号)等政策的出台,对非遗文创企业、个人都给予相关支持;对区内现有非遗相关文创骨干企业,每年均由区委宣传部、区财政局联合发文补助,借助外部资源“输血”。



来源:萧山网-萧山日报  

作者:文/记者 童宇倩  

编辑:周婷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